像女孩那樣丟球:全面制霸威廉波特的少女 | 陳子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像女孩那樣丟球:全面制霸威廉波特的少女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今年的八月中,除了燒肉、冰桶、柯震東之外,好像少了些什麼東西。ㄟ?少棒呢?

之所以再沒有聽到威廉波特的相關消息,在以贏球為國球的台灣來說,想必是打得不好吧!的確,我們的小朋友們並未取得亞太區的代表權,其實這在四月份謝國城杯少棒賽爆發轉學爭議時就已經埋下伏筆。眾人忽略的少棒,其實未必全然是壞事,畢竟不該再給這些小朋友太多勝敗的壓力,重蹈70年代的覆轍(但我承認,當發現我們在亞太區的比賽中輸給香港跟塞班島時,心頭卻還是不免一驚)。

關於威廉波特,我們的記憶裡存在太多關於男孩子們光輝的歷史,畢竟歷史這個英文字拆開來都叫做「他的故事」his-story了,但此時,我們倒是把焦點轉移到她的故事吧(her-story)。

首先,1972年,美國紐澤西州Maria Pepe成為第一位正式在少棒賽出賽的女子選手,當年11歲的她,引來其他隊教練的抗議,甚至鄰居的謾罵:「你這媽媽怎麼當的啊?讓她穿上洋裝吧!教她打字就好了啦!」萌生退意的Pepe在明理的家長和美國女性協會的協助下,在1974年成功地為美國的女孩子們爭取到打棒球的權利。10年後,來自比利時的Victoria Roche 成為第一位在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賽出賽的女孩子;今年,加上來自加拿大溫哥華的Emma March和來自美國費城的Mo’ne Davis,讓歷史上曾在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賽出賽的女球員總數達到17位。其中Mo’ne Davis在分區資格賽和進軍首場威廉波特後的比賽中,連兩場完封對手,全美更是掀起一陣Mo’ne旋風,據她自己表示,棒球只不過是足球、籃 球 之 後 , 第 三 擅 長 的 運 動 而 已 呢。

「Throwing like a girl」,《像女孩那樣丟球》,是美國社會學家Iris Marion Young一本談論女性身體經驗的經典論著,這句看似無害的標題,其實在日常語言當中翻譯的白話一點就是「(你)丟得跟娘兒們一樣(爛)」,但我們看看Mo’ne的投球影片,你會發現,丟的跟女孩一樣,其實應該是種稱讚。

過去20年間,台灣女孩陳欣宜李思婷陸冠芝也曾經拎著球棒和手套,去年在台灣舉辦的世界杯少棒賽也有7位女孩子,享受著打棒球的樂趣。今年,Mo’ne Davis之所以得到如此關注,當然與她的成績有直接關係,在運動這個以男性價值為主流的場域中,一但有女性的出現威脅到了男性宰制的可能,就會被置於鎂光燈下檢視,即便她還只是個13歲的小女孩。

各式運動品牌主打女性市場的當下,或來越多女性跑者沉浸於跑步的自我世界時,很難想像,饒富盛名的波士頓馬拉松直到1972年才正式允許女性參與,這還是1967年Kathrine Switzer在該項賽事勇敢挑戰性別運動藩籬,方才獲致的成果;女性參與運動總是背負著雙重目光的檢視,成績之餘,來自主流審美觀的注視往往喧賓奪主侵奪了女孩子們自在運動的可能。

如同Young所說,當我們聽到女性參與運動時,我們腦海裡浮現的要嘛她不是真女人,不然就是她參與的不是真正的運動。聽來很殘忍,但卻還是難以根除的刻板印象。直到「像女孩那樣丟球」真正成為讚美之詞之前,女孩們,繼續勇敢向前走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