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老闆的膝蓋與勞動的日常 | 陳夏民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書店老闆的膝蓋與勞動的日常

第四十屆金鼎獎,台灣獨立書店先行者,唐山書店經營者陳隆昊獲特別貢獻獎。 圖/文化部提供
第四十屆金鼎獎,台灣獨立書店先行者,唐山書店經營者陳隆昊獲特別貢獻獎。 圖/文化部提供

隨著知識取得的途徑增加,閱讀書本也慢慢地成為萬千娛樂當中的一種,書店從當初那一個當我們對於知識有所渴求,必然走入的場所,慢慢轉變成為一個反應店主對「閱讀」態度、讓讀者得以窺看、享受氣氛的空間。也因為這年頭,書不好賣了,書店的理想性在大眾眼中越來越高,總是不忘在拜訪書店結帳之際,補上一句:「現在賣書很辛苦吧?」

對於書店辛苦的想像,來自於不易賺錢。但說上辛苦,各行各業其實都不輕鬆,但若我們不談錢,直接告訴你,開書店會開到膝蓋壞掉,你對於這職業,是否會有其他想像?

某日,去文化部參加會議,會後遇見唐山書店的陳隆昊老闆,他旁邊圍了一群出版人與公務員,大家熱切地討論起膝蓋的治療、保養之法。原來,唐山書店位於地下室,因此陳老闆長年搬著一箱箱書上下樓梯,每一本書的重量都扎實地壓在兩條腿上,讓膝蓋軟骨的摩擦加劇,害他現在走路不方便——唉呀,知識的重量除了鍛鍊人的意志,同時也會讓你的膝蓋受傷。

一只受傷的膝蓋,或許正提醒著我們,經營書店其實是體力活,除了讓投入其中的人流汗、流淚,也會讓他們受傷。當我們面對一名書店老闆的職業傷害,或許更能理解,這一個外界認定浪漫高過現實的行業,有其腳踏實地、有血有肉的一面。

自從與朋友合夥開了一間書店之後,我才知道,原來書店運作不是只圍繞在書上,還有更多時候,必須面對書店身為一個營業空間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光是要讓一個只有四道牆壁的地方變成有書架有書、得以稍事休息、讓人有心情翻閱書本的空間,就要付出多少成本。更不用談,每一次開店之前,除了要點書、訂書之外,更要拿起掃把仔細清理環境,也得拿起雞毛撢子,細心拭去書本縫隙間的灰塵。

當然,千萬不能忘記加在膝蓋上的,每一本書的重量。

透過這些書本的重量、灰塵的清掃、家具的安排,才能理出一間書店的輪廓。熱愛書本並決定以其維生的人們,便在上述的日常磨難中,生出了一間間氣味不同的書店,而書店裡的任一物件,都發散著其主事者對於閱讀的態度——這也是除了書本之外,最值得在書店裡花工夫閱讀的物事。

圖/取自書店裡的影像詩
圖/取自書店裡的影像詩

近日,導演侯季然重啟《書店裡的影像詩》第二季的拍攝計畫,這系列影像作品,或許便是「閱讀」全台各地書店的最佳指南。侯導鎖定了全台四十家獨立書店,先是與店主反覆討論,之後才帶著攝影團隊來到現場,紀錄各家書店的日常痕跡。在影片中,你會看見書店老闆收書、擦窗戶,也會看見有人吐露著對生活的焦慮,你將發現這群愛書人與我們過著無異的生活,想打直腰桿、維持尊嚴,然後努力地求生。

而隨著《書店裡的影像詩》第二季拍攝告一段落,作家楊富閔隨著侯導的腳步,背著背包以各式交通工具前往這四十家書店,寫成了《書店本事:在你心中的那些書店》。除了紀錄書店故事,同時也透過實地造訪,重新思索自己的閱讀記憶,文字質地誠懇動人,讓人讀了之後,也反覆在腦海中追尋自己與書本之間,曾經有過的故事。

閱讀,不就是一個人與一本書之間的愛情嗎?

大多數人都知道閱讀沒有壞處,也都想讀,無奈總有許多事情橫亙在你與書本之間。沒關係的,書本沒有腳,永遠在書店等著與你相逢。只不過,書店很可能在書本等到你之前,消失不見。

在香港,格子盒作室出版社曾經出版《書店日常:香港獨立書店在地行旅》一書,介紹那些近乎瀕臨絕種的香港獨立書店的故事。殊不知,書出版沒多久,其中一家位於西貢的「悠閒書坊」便結束營業,也有書店遷移位址或即將歇業。是啊,大環境的確不好,書店也慢慢式微,不過,與其看著一家店消失而悲嘆,不如趁著那間店還營業時,好好前往拜訪、閱讀一番。

如果時間允許,就拋下一切,義無反顧地走進書店,與一本書相逢吧。你與書之間的愛情,自己懂得就好,但踏出店門口前,別忘在心中祝福店主的膝蓋安好,而書店常存。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