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不一定讓我們變成聰明人 | 陳夏民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讀書,不一定讓我們變成聰明人

格林文化發行人郝廣才,日前在金鼎獎頒獎典禮的發言引發歧視外勞的爭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格林文化發行人郝廣才,日前在金鼎獎頒獎典禮的發言引發歧視外勞的爭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這兩天,格林文化發行人郝廣才在金鼎獎頒獎典禮上一番發言,引起了我內心一些波動,覺得應該寫下來。

事實上,一開始在臉書上看見有人轉發郝廣才關於輕軌傻瓜說的文字,我在臉書上讀到,立馬給他按一個讚。但沒多久,在整理自家帳單的時候,傻瓜兩個字又冒出來了。

誰是傻瓜

到底誰是傻瓜?如果沒有讀書,就會變成傻瓜,那是否表示人只要讀書就會變得聰明?我一邊刷牙一邊對著鏡子想,我可是生產書給人看的出版社老闆喔,我也開書店喔,理當是聰明界前幾把交椅吧。但鏡子裡面這個人現在負債,論健康沒有健康,論錢財沒有錢財,論快樂也沒有比別人快樂。

我這樣子不是傻瓜,誰能比我更傻?

從讀書這件事談,那要讀什麼書才不是傻瓜?又要如何說誰沒有讀書?是學歷不夠高嗎(但怎樣才算高)?還是沒有讀文學、社科、哲學、科學書?食譜算是書嗎?讀漫畫或言小就是偷懶讀閒書,沒有用?此時的優劣勝負,標準又是誰訂出來的?

許多時候,所謂的好書、壞書,其實都反應了精英化的品味,但如果我們都認為,閱讀從來就不是只有「文以載道」的功能,如果我們也相信,閱讀能夠帶給一般民眾的,有更多是提供一個得以隱蔽的避風港,從中獲得自己需要的情緒抒發,那麼我們就應該理解,關於書籍的好壞評論,都不一定能夠呈現真實世界每一個人的閱讀需求。

作為出版人,理當開拓眾人視野,不應該讓閱讀的定義越來越窄。

但我這樣一個出版人,為什麼當下看到傻瓜說,還是立刻按讚了呢?因為我不喜歡輕軌政策,我希望可以政府多花一點預算在文化上,所以當我看見了那樣的言論,立刻就同意了。

預算只有那麼多,排擠很正常,我認為不重要的,像是某些地區的輕軌,說不定是其他人生活當中影響最重要的事情。而我認為重要的,例如閱讀這一件事情,可能對別人的生活一點影響都沒有。

書,當然是讀多一點好,喜歡什麼就讀,不需要有壓力。我早就理解這件道理,我也一直向他人分享這個概念,但潛意識裡,我沒有放下。

因為我做出版,我就是希望一本書可以在社會上獲得更高的地位,得到更多的資源,這是我一個出版人的執念。

然而,執念是用來囚禁自己的,不應該強諸在社會上,變成別人的牢籠。

這輩子,我遇過很多讀書人,多數人都很好,但他們壞起來的時候,那種刻薄與無情,絕對讓人造成精神傷害。然後我想想,我那天看到笨蛋說就按讚的當下,或許也露出了冰冷的獠牙。

坐在地上不是東南亞習俗?

按讚完笨蛋說,當天晚上,郝廣才的外勞說又在臉書上流傳了。一聽之下,我的政治不正確開關立刻打開,但我沒立刻說什麼,畢竟說不定是斷章取義。直到看到下面這一則新聞,他自己說:「坐在地上不是東南亞習俗。」

然後我想起了我在印尼的生活,那一年時間裡,我的的確確是在泗水、日惹等市區的地板上(他們有鋪地毯或是塑膠布啦),坐著吃過烤魚、喝過咖啡、吃過冰,當然也有吃過炒飯和炒麵還有一大堆很讚的東西。更不用講,去別人家坐在客廳地板,吃東西看電視聊天了。

或許也因為台灣介紹東南亞文化的書實在太少,郝廣才才沒辦法讀到,有了「坐在地上不是東南亞習俗」這樣的誤解。這是台灣出版界需要努力的事。

郝廣才說,「現在會把這件事情打到誤會的人,都是頭腦不清楚的,不讀書的真傻瓜。」我相信他的本意良善,是希望臺鐵提供更多的服務給人,讓大家舒服點。但有些時候,讀書的確有其侷限,如果我們輕易地透過腦袋裡面的知識,去腦補一個陌生區域的生活文化,那就不是一件聰明的事情了。

當然,這也是我一個出版人,深深的反省。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