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在地文化不瞭解的文化,當然素質低落 | 李柏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對在地文化不瞭解的文化,當然素質低落

photo credit:Jerry Lai(CC BY-SA 2.0)
photo credit:Jerry Lai(CC BY-SA 2.0)

最近分別有兩則跟語言相關的新聞,都提及到台灣的文化素養低落。先是全民英檢以在地化的英語測驗為訴求,認為這樣才能測出考生是否具備表達在地文化的英語能力。開辦全民英檢的LTTC執行長廖咸浩並舉例:「“live"和“stay"的意義不同,但中文翻譯都是『住』,如果不了解語言背後的文化意義,就會鬧出問外國人住那間旅館,卻問出"Where are you living?"的笑話。」

但其實“stay"是“to spend some time in a place, in a situation",而“live"則是“to have life",兩者的意義並不同,所以馬英九的“long stay" 並沒有真的在那裡生活,而只是在某個地方花一點時間罷了,自然也就毫無意義。

而會鬧出問旅館卻問“Where are you living?"的笑話,到底是英語教學的失敗?還是對在地文化的不了解?或是其實學了英語卻沒有學到英語背後的文化?我認為其實是英語教學的失敗,如果英語教學只是讓學生把“live"和「住」畫上等號,出現這樣的笑話也就不難理解了。不同的語言,不管在用字、文法和思考邏輯上,都截然不同,學外語不能只把一個個單字翻成中文然後調換一下順序讓自己看得懂就好了,這樣的作法甚至比Google翻譯用龐大資料庫來尋找最佳翻譯還糟糕。

那麼我們對在地文化夠了解嗎?答案是否定的,不只因為在地文化不會考,更是因為在地文化跟「錢」畫上了等號。

就說說老街好了,有多少人去過了某個鄉鎮的老街之後,能說出那個老街的建築從何而來?歷時多久?老街的興衰主要是什麼產業?我想大概只能感覺到人造的古色古香,然後買買除了這裡全台灣老街也都有賣的紀念品。台灣的在地文化,早就經歷過「錢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了。

文化素養低落,是真的。

第二則新聞是,「搶救國文教育聯盟」的一些支持者甚至焦慮到開記者會,對於年輕人缺乏中華文化素養表達憂心,直指年輕一代「六沒有」:沒有認同、沒有自信、沒有耐性、沒有願景、沒有志向、沒有主張,甚至還擔心台灣成為下一個菲律賓。

老實說,可能有很多年輕人不但不擔心台灣成為下一個菲律賓,甚至期待台灣成為下一個菲律賓。菲律賓是一個怎麼樣的鄰居呢?前兩年GDP成長率都超過6%,主權獨立,在外交上總是抬頭挺胸不必喊休兵,人民平均學歷高,英語能力強,政府的滿意度雖然下滑,卻也是從七成跌到五成還遠遠高於九點二。

相對來說,我其實看不出來有什麼樣子具有文化素養的人,會去看不起表現比台灣好的鄰國?而更進一步去想,一個文化如果真的那麼好,又何須擔憂會屈於弱勢?

如果一個文化只講求順從,而不講求思辨,這個文化註定被淘汰。如果一個文化只講求孝順,而不講求互相體諒,這個文化註定會被唾棄。如果一個文化只會敝帚自珍,卻無視其他文化的優點,這樣的文化註定失去競爭力。如果一個文化只講求和諧,卻總是刻意壓抑多元意見的表達,這樣的文化註定失去擁護者。

如果一個文化的支持者與提倡者,嘴裡老是喊著禮、義、廉、恥,做出來的行為卻是人家喪家不歡迎卻要硬闖去上香的無禮,為了爭權奪利不惜對同黨同志發起政爭的無義,身為民代和高官卻利用職權索賄的無廉,選前答應選民選後做不到不肯捐薪水的無恥。提倡者不能身為典範,支持者又找不出一個能身體力行,這樣的文化推廣怎麼可能成功呢?甚至,這樣的文化推廣者,本身就是文化素養低落的最佳證明啊!不只文化素養低落,連基本的思考邏輯都沒有。

「國文課本讀得越多,就越懂得孝順父母和友愛兄弟,搶救國文也是搶救孝順。」這樣的說詞,不但沒有邏輯,更沒有證據。我認識的一些長輩,他們頂多小學畢業,書真的沒讀多少,但是孝順父母和友愛兄弟的身體力行早已成為社會楷模。相反的,目前政壇上或媒體上的一些政客或名嘴,書真的讀了不少,但是對父母不孝順,視兄弟如仇敵的也所在多有。

說到文化,目前台灣最強勢的文化是什麼呢?無論從電影、書籍或新聞媒體,幾乎都偏向了美國霸權,這其實相當明顯。那麼,美國文化又是怎麼來的呢?難道美國文化就等於當時從英國移植過去的文化嗎?顯然不是,不然美國就不會號稱是一個文化大熔爐了。台灣不也是如此嗎?有原住民文化,有中華文化,甚至除了漢族以外,閩南、客家等來自中國的各個民族的文化也或多或少交融在台灣,現在又加上了新移民的文化,台灣其實也是一個多元文化交雜的地方。

我們如果只獨尊某一種文化,其實才是最沒有文化素養的展現。

如果想要台灣的文化素養能提昇,首先就是要好好的尊重出現在台灣的各種文化,詳細的去了解這些文化的歷史脈絡,讓這些文化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好好的發展成一套獨特的「台灣文化」。

最後,來談談一個很顯著的文化差異。台灣的長輩們,似乎總是很喜歡擔憂年輕人,不斷的想要強植自己的喜好到下一代身上去,不是亂下指導棋,就是不停的唱衰或看不起,說年輕人沒有文化素養就是其中一例,但是現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顯然都是年輕人呀!為什麼年輕一代會出現「六沒有」?不就是因為「上一代」的存在和過去的失敗嗎?

相較之下,美國總統卻是不斷鼓勵年輕人,告訴他們:「“You matter. You matter to us.”」(你們很重要!你們對我們很重要!)註1你會想生活在一個年輕人不停被挑剔、看衰的環境,還是想在一個年輕人不斷被鼓勵和提供機會的環境打拼呢?老話一句,這就是上一代的文化素養不足呀!別老是拿著斧頭對國家的棟梁砍,好嗎?

 

註1:

"You matter. You matter to us." —President Obama to young boys and men of color:The White House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