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火車的對撞:當慈善碰上環保 | 黃俊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道德」火車的對撞:當慈善碰上環保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幾天慈濟在內湖保護區的開發案,因為某些當事人及代言人的隔空辛辣喊話,惹來媒體的高度關注。我想起入行前,老教授曾經這樣告誡,在台灣有幾個議題是不能反對的,其中有兩個就剛好是「慈善」與「環保」(其餘幾個就先不說了)。

「慈善」為什麼不能反對,因為當事人都已經以蒼生為念,普渡濟世,再有責備的話那還是不是人?「環保」為什麼不能反對,因為當事人都已經緊衣縮食,為自然永續而付出,再有意見的話那與禽獸何異?這種狀況不像過去,當慈善與環保分別遇上「經濟」時,經濟顯然就缺乏了道德上的高度。因為「反慈善」自己似乎就等同於奸惡之人,「反環保」自己就接近為自私功利之人,但是「反經濟」,運氣好的話還可以撈個情操高尚或精神富足的風評。

但是這一次特殊的是,當「慈善」及「環保」對壘時,似乎就成了兩列迎面對撞的火車,因為兩造的道德正確性相當,任何一方如果退讓了,都像是對於自己的清高及信念棄守,所以必須力保方寸不失。過去歷史上,最慘烈的人類戰爭幾乎都與宗教有所關連,因為只有在信仰上,才會逼得大家有不得半分妥協的壓力。台灣一直是一個宗教自由多元且互相包容的地方,但是真正的宗教卻反而是一些不被仔細思索過的「意識型態」,因為談不得,所以像緊箍咒般頑強地盤據在許多看不見的地方,不給招惹。

印象中的慈濟常常在從事資源回收的工作,理應最愛地球,卻被冠上破壞環保的禍首;印象中的環保團體常為環境喉舌,且用功甚深,卻被指為將保護區概念無線上綱當兩造在談話性節目中吵得沸沸揚揚時,似乎都只剩下自我信仰的保衛戰,這個時候可以先選立場再來找理由、找證據,就算數據相同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讀策略,法規、法條、定義全部都可以重新推翻、認定與再追溯。

台語中有一個用詞叫「參詳」,不完全等同於協商的意思,當我們說「參詳一下」的時候,有著理智上的說明,更有著情感上的尊重。在這個高度開發的科技社會下,我們勢必要面臨許多生活價值觀的取捨與拼搏,美好的生活需要建築在一種彼此理解與相互讓步上,因為多數的議題不是黑白二分,如果各種價值的取捨都是有進無退,那麼就只能比比看誰比較會操作媒體與民粹了。

所以,該提數據與學理的,就不要再扯慈悲為懷、懸壺濟世,該考慮物資與生計的,就不要只是一味勸大家回歸原始、擁抱自然。除此之外,更要在情感的基礎上好好彼此「參詳」,因為我們自己堅守的信念未必就一定比別人崇高聖潔。老教授的告誡言猶在耳,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在公共的議題上打破道德外衣的防火牆,理性論辯並同理尊重,這或許才是社會趨於進步及成熟的王道。當慈善遇上環保的這一課,希望它帶給台灣社會的是一次很好的啟蒙機會。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