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出逃,哲學系的下一步怎麼走? | 周偉航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學生出逃,哲學系的下一步怎麼走?

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輔大哲學系主任尤煌傑教授近日公開在網路發文,說明系上學生大量申請轉出的問題嚴重性。這狀況雖然年年發生,但本次卻意外引發了各界的討論。學界大德多將之延伸到大學教改與少子化等實務面困境來思考,而一般民眾與學生,則聚焦在轉系的權利義務,以及職涯發展的規劃之上。

從學生到老師,我在台灣各大學哲學系待了超過二十年,現在也是輔大哲學系的一份子,就我個人的角度看出去,我認為學生大量轉出現象若是個「問題」,那問題的根源或許不在「道德」層面,而是在於「知識」落差。在這個開放的年代,學術界仍存在嚴重的資訊不對稱,訴諸道德原則無益於解決弱勢系所的轉系現象。

哲學系學生大舉轉系已有悠久歷史。我當年的台大哲學系的同學,以「純」哲學系身份畢業者,可能不到三十人,一部份大二就轉系,另一部份則雙修或輔系。許多同學大一就棄修本系課程,直接改修「民總」「刑總」,目標就是轉去法律系,因此很少在系上碰面,常有「同學見面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窘況。

學生大舉出逃的問題並非哲學系獨有,各校的低分系所也很常見,因為許多學生是選校不選系,先進去名校後,再申請內轉高分系。這是制度與賽局的角力,當然,也可能涉及了騙局和無知。

目前大學入學制度基本上分為雙軌,第一種是甄選入學,需要考學測取得一定的學力認證,再去申請各校系,這通常會有面試階段。第二種是類似聯考的指考分發。

如果是指考分發的學生,就容易有和聯考一樣的問題:不太清楚這個系是幹嘛,就先填了,等進去讀之後發現不合興趣或是發展不好,就想轉系。這種學生跑掉沒有太大道德問題,因為他們進到這個系,主要是因為命運的作弄。

問題是出在甄選入學的學生。這些學生申請特定系所時,需要準備針對該系審查需求的資料,面試時也會大談申請該系的「理想性」。主試教授問的問題,也主要是該系對於這個學生的價值與意義。雙方有了共識,通常就會錄取。

但這種學生進來之後,馬上改修他系的課,全力爭取轉系,這就讓人不太開心了,系上老師自然會有種被欺騙的感覺。有人說,可以設下「甄選入學生禁止轉系」的條款,但真要跑路的學生,還可以選擇「外轉」,直接休學去考校外轉系考,反正難度也不見得會比「內轉」來得高。

那該怎麼辦呢?道德勸說嗎?

道德勸說是最沒用的方式,因為雙方之間的道德責任很薄弱,申請入學進來然後轉走,雖然學生是有說謊的問題,但系上受損的權益並非不能回復,還可以從「外轉」部份補學生回來。如果你辦學真的夠好。

真正權益受損的人,是當初申請該系,也非常想讀這個系,最後卻因種種條件不如想轉系的這位同學,而被刷掉的人。但這種「不正義」難以建立明確因果連結,你無法說就是因為轉系的某甲當年造成某乙落榜的損失。

但整體來看,這種轉來轉去的情形,的確可能造成資源浪費,或承擔多餘的機會成本,因此還是該想辦法解決。

我認為這種問題的關鍵,就是在於各方面的知識落差、資訊不對稱。

首先,對高中生來講,申請進入某某系,其資訊是很不透明的。

雖然網路上可以查得到很多系所資料,但某系的真實運作狀況,其「在學生」對於系上課程的評價,都不透明。尤其是學生做的匿名「教學評量」,其中有許多精采的部份,若是轉成公開資訊,那很可能引起系所排名大地震。

在資訊不透明的狀況下,學生就算對哲學很有興趣而甄試進入哲學系,也可能在之後發現系上課程或教學上不合自己的想法,想要申請轉系。雖然系上教授會覺得這學生是詐騙入學,但學生也會認為系上用一些不實的公開資訊來詐騙他的青春。

其次,多數的教授也不太清楚外界的狀況。

教授當然會覺得系上課程安排有一定水準,師資也符合規定,一切都是「努力給學生更好的」。但說實在的,他們也不太清楚自身是不是真有這種優勢。因為工作性質,他們往往在一個系就待上十幾二十年,或許不太清楚自己和他校同類型系所(如各校哲學系)的差別,也不太清楚自己和同校其他系所的差別。

但對學生來說,他們進大學之後,有更多資源(外系朋友,或曾去修過課)去瞭解不同學系,並進行比較。他們參考這些資訊作出的判斷,不見得會輸給系上教授的主張(如「我們系的課程規劃是最好的」)。

學術界常被稱為象牙塔,這原來是指學術鑽研,但對於外界客觀現實的理解上,也常有這種問題。因為遊走各校教書、演講,我認識從天堂到地獄的學生,也有光明界到靈異界的教授,我只能說,持開放心態者當然不少,但有更多的老師視野比學生還狹小。

為什麼?

一方面可能真的是專心學術,不太常出去逛逛,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大難臨頭前的逃避心態。像某些顯然將受到少子化衝擊的學校,其教師仍多是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悠哉態度,至今還抱持著「我們做得很好哦!學生會自己來的!」這樂觀想法,讓人完全不知從何勸說或吐槽。

他們可能不會面臨學生大量轉系的問題,而是會直接滅系:沒有幾個新生來報到。就這個角度來看,還有學生可以大量轉出的系所,或許還可將之視為「甜蜜的負擔」。

回到本文主旨。我認為要解決每年固定發生的「天下第一轉系大會」問題,除了在制度設計上有所改變之外,也應該在資訊面盡量透明,越弱勢的系就該越透明,將自身所有課程與教師評價完整公開,一方面讓高中生可以參考比較,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界與社會賢達公評,以自我提升、砥礪。

在這個時代,透明才有辦法贏。相對來說,教師也該與他系或實務界多接觸,瞭解台灣的真實脈動,並做為自身改革的參考。老是以學術標準或行政制度認定自身很OK,不代表自己真的很OK。

以上都是通觀,就個案來看,做為輔大哲學系的一份子,其實歷代主任不少和我談過各種課程改善、增加發展面向的想法,我也盡力配合過。但任何改革的問題,往往不是一二改革者能解決的。

發現船出了問題,盡責的船長和少數的船員當然是在努力救船,一些乘客則是自己先弄條小艇划著先。學生就像是乘客,所以他們申請轉系、雙修、輔系。但其他人呢?

船都要沉了,都還有人在研究怎麼擺傢俱。他們有些還堅持船不會沉,更會飛上天去,變成天空之城拉普它哦。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