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年忽然過去了,各位新進助理教授還好嗎? | 顏聖紘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兩三年忽然過去了,各位新進助理教授還好嗎?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青春的小鳥紛紛飛走。才剛剛變成助理教授,一瞬間一個學期兩個學期過了,總統選了,寒假過完了,開學了,接下來又要放暑假了。不知道各位新進助理教授過的還好嗎?計畫經費撥下來了嗎?科技部的計畫過了嗎?你的科系有沒有被人力銀行唱衰?學生給你的教學評價如何?會擔心自己的學校被整併或收掉嗎?家徒四壁的研究室已經開始運作了嗎?開辦費根本不夠用對嗎?有沒有人開始鬼鬼祟祟地問你「何時要提升等」?(超煩) 是否覺得在學術界這麼辛苦,還不如去山上開一家可以就地合法的違法寺廟呢?

有些工作上的鳥事得被認真看待,但有些正事卻無法操之在己,那麼教了幾學期的課,在新環境做了幾學期的研究,除了傑出的研究能量與教學熱情之外,大家有沒有發現以下不對勁的地方?

課程大綱寫得再好好像都是白寫的

在寒假和暑假期間校方通常就會通知老師要在初選之前把課程大綱寫好,否則就會影響修課同學權益。但是,課程大綱實在是一個麻煩的東西,有多麻煩?除了想辦法把專業知識、課程配當、教學目標寫上去以外,還要以精準的用詞來說明成績評量方式與給分標準,以免它日學生拿著大法官釋憲文來告訴你當了他,就是違反他的受教權。

如果是門新課程,還要經過系、院、校的課程委員會討論,進入課程結構、課程地圖、甚至還要進行課程結構外審。如果課程本身又配合了教育部的甚麼改善計畫,確認該課程是否能動用某些經費來購置設備、耗材、聘請助教、講員、辦理校外參訪或實習等活動。把這些流程都走完以後,課程大綱就掛在網頁上。但是很妙喔,很多學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看,亂選課,總是等到加退選以後才出現,然後打壞早已進行三四週的課程進度。學生的確有旁聽後再決定選課的權利,但是就算去大賣場到處試吃也應該有一點目的吧?而不是看到人家在排隊就跟著排,等了半天拿到一杯熬煮很久的人蔘雞湯,卻怪對方怎麼沒有給他一杯小果汁,還大呼受騙。

你有沒有覺得學生的吸收能力不太好?

新進老師通常比較有教學熱情,有好多好多的故事和經驗想要分享。但有時候你有沒有發現,學生好像壞掉的海綿,一拿起來是乾的,稍微戳一下會碎掉,泡水卻不太吸水,或是吸了水會膨脹成奇怪的形狀(變海綿寶寶)。

我剛開始教書的時候,有一個學生給我的教學意見是「老師請你不要露出一副我們為什麼不懂的臉,因為我們就是不懂啊」。喔那句話整個撞擊到我了,再加上我一直被大一學生的程度嚇到,嚇久了以後我把教學目標放低了,把期望值拿掉了,花更多的時間在了解他們在國高中究竟怎麼了,然後說服自己一直在「聞聲救苦」。事實上,大學老師一直在「讓不適合念大學的學生不要太痛恨這門課」還有讓「有求知慾與學習動機的學生獲得良好教育」之間被拉扯。當你的教學熱情很難得到那些完全沒有學習動機,只是坐在那邊浪費大家時間的學生的回饋時,久而久之你就知道站在講台上也就只是在磨練自己的演技罷了。

要不要在乎學生給你的教學意見回饋?

快到學期末的時候,教務體系通常會安排時間讓修課學生做問卷,然後老師們會在開學時收到上一學期的教學意見回饋。有些老師對於教學意見調查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原因是問卷產生的過程不一定經過校內討論,也沒有共識;學生有可能因為討厭老師,或無法達到老師的要求而給予老師負面的評價;如果學校方面對問卷結果的統計與分析方式未昭公信,又把那樣的結果與排名拿來做為大學教師教學績效與升等的重要參考因子,那麼認真且嚴格的老師難免會懷疑是否只要討好學生,講話好笑,課程輕鬆簡單,就能得到很好的教學評比。

如果我們這麼在乎自己的教學努力是否會被教學意見調查所「干擾」,那麼我們就應該要從兩方面努力:

  1. 在課程一開始的時候,與學生討論學習的目的、教學的方式、評量的準則,並達成共識。避免一開始因為認知的落差,到最後只能靠著把學生當掉,或學生故意給老師糟糕的評語來宣洩怨念;
  2. 若該問卷的設計有違某些教學理念,或統計分析方式未能降低極端評價、衝突評價與修課人數差異的影響,那麼就應該要在行政體系中反應以謀求改善的可能。

甚麼是合理的教學時數?

大學教師得同時做好研究與教學才會被認為好棒棒。但是請問一個學期要幾學分才是合理的?為什麼很多學校都是規定一個學年要有十八個學分,但為什麼有些頂大就是可以降得很低?有些學校的老師授課時數卻超鐘點到誇張的程度。真的有那麼多課要上嗎?還是說一個學校裡面充滿了內容重疊、教學無聊,卻為了配合教育部計畫而硬撐的課程、學程,和實習?有些學校會以成本考量來控管教學時數,但是那個控管的目的究竟是「不希望老師領太多鐘點費」還是「維繫教學品質」呢?

此外,不少學校都會祭出「新進助理教授教學時數減免」的辦法,甚至可以使用科技部計畫來折抵。但是你敢使用這個制度來減免教學時數嗎?如果你得負責的課程是全校必修,或是多個系所必修的科目,那便是一開始教書就在超鐘點,完全沒有使用這個制度的機會,而且也大幅壓縮了發展研究的空間與時間。

跨年度的經費空窗期要怎麼辦?

多數的政府委辦與補助型計畫幾乎都有一個問題,計畫的理想起始日期是在每年的一月一日,但是因為行政程序和政府總預算的關係,實際的簽約日可能是三月底或四月初,然後一到十一月份的時候又要開始關帳結案。這也就是說,明明是一個十二個月的計畫,實際上經費入帳與可運用的月份卻可能只有八到九個月。明明編了研究助理的年終獎金,但是因為實際上的執行月份又不到一年,所以根本領不到規定的1.5個月年終。

請問各位老師,從年底經費結報到下一個年度新的計劃簽約入帳之間的空窗期,你都怎麼辦?很幸運的擁有跨年度計畫來支應?還是拿自己的薪水去墊?或者直接叫助理和學生吃自己吃空氣呢?研究經費的控管一向是超大的學問,一方面要合法、二方面要夠用,三方面還需要經常與主計奮戰。有時候你無法了解為什麼這個經費無法編列,為什麼有些計畫的經費無法流用?有些多年期計畫經費會逐年打折?問了半天,不是學校的問題,往上一查,根本就是這整個國家的問題。

如果你不是專任教師,有機會扶正嗎?

台灣的大學中充滿了「專案教師」這個莫名其妙的「權宜之計」。所謂的專案教師就是「非系所員額的職缺但又比兼任好一點」。兼任教師只領鐘點費,而專案教師則領一般正職助理教授的薪資,但沒有加薪,卻有一大堆的教學義務與研究品質要求。在國家財政,大學財政惡化的今天,大學教師員額被控管是可以被理解的政策,但有一些名校是非常有趣的,聘了專案教師以後,並不給專案教師空間與足夠的經費,卻要求專案教師有非常多的教學研究產出,最可恥的是要求專案教師的發表著作一定要有一位「專任教師」當共同作者。這種根本違反學術倫理的政策居然還會在有些系所或學校的行政會議中被通過,真是令人匪夷所思。那麼專案教師有機會扶正嗎?很難說。如果你的表現優秀,該系有良心,那麼在下次有職缺釋出時,你當然就會有較好的優勢。但是如果有些系比較沒良心,那麼專案教師其實就只是一種利用年輕學術研究人員的求職心切來賺取系所論文發表量的糟糕手段罷了。

你很能表達對系務、院務與校務的意見嗎?

新進助理教授通常對學校的政策有很多的不理解,經常感到自己的研究實力和教學熱情被行政流程磨掉。雖然說到外面上班也是有一堆不合理的蠢事和鳥事,但是我們不是在大學任教嗎?大學具有帶領社會的責任和功能,怎麼可以被蠢事耽誤?許多年輕老師其實並不一定能夠暢所欲言,讓自己的意見被行政單位或高層主管聽見看見。如果一個系的山頭林立,大老多如過江之鯽,年輕助理教授在夾縫中求生存都來不及,又怎麼可能有大鳴大放的機會?有些學校甚至認為助理教授是沒有投票權的,或者不可能參與校務或院務會議,直接排除新進助理教授在行政事務上的參與權力,更別談甚麼教授治校所應該展現的校務民主了。

那你會擔心學校被整併或消失嗎?

我們都知道台灣的大學太多,學生素質太差。除了經營不善、財務校務管理都很差的學校之外,為什麼還有一些看來不差的大學被要求整併?其實這一切出自於一個很少被完整討論的思維:大學的規模要大到甚麼程度教育部才會開心?事實上這種整併在檯面上的事由往往是「資源有效利用」或「截長補短共創榮景」,然而因為全球各種大學排名往往與一個學校的規模、系所組成的多樣性,以及當代優勢學門(尤其是理工醫與金融商管)有關,所以當教育部祭出一些措施來鼓勵整併時,某些大學校長便會樂得到處提親、搶親,或放話。似乎把一個美好的未來擘畫好,不需要顧及整併以後需要多少年的磨合,與行政、教學研究體系的耗損,就可以成就一個「大型大學」的榮景。當然少子化在現在與未來都會是一個長期的議題。台灣人生不出來,想生不敢生,不一定是大學可以解決的問題。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的大學可能會消失,甚至倒閉,撐不到讓你屆齡退休的那一天,那麼你打算怎麼辦?繼續抗爭希望教育部幫你找工作?還是要趁現在思索一下,除了讀書寫論文,你還有沒有其他的謀生能力或專長呢?

台灣的高教環境將會因為少子化、經濟量能萎縮影響高教經費、大學與技職教育的角色被混淆、與大學前後教育的落差所導致的教學困難而顯得步履蹣跚。我們身為大學中相對年輕的一群教授,應該致力於在這樣的教學與學術環境中自保?還是在站穩腳步以後努力在體制內與體制外,讓許多不公不義在校內消失、持續監督政府並提供建言,改善教學與學術環境,並且重建大學的核心價值呢?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