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上研究所就馬上找教授是急著「掛號」還是準備好了? | 顏聖紘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一考上研究所就馬上找教授是急著「掛號」還是準備好了?

製圖/顏聖紘
製圖/顏聖紘

研究所推甄或考試放榜後,總是會有學生follow學長姐的建議:「熱門的老師馬上就收滿了,要快點去找老師面談喔~」。接著一放榜後,我們就會馬上收到標題為「老師你好我是剛考上的研究生我可以去找老師面談嗎」的E-mail。

好,我覺得看起來這麼積極當然不是問題,但問題在於不少學生似乎把「找老師面談」當成掛號了。然後掛到號走進門以後,卻連自己究竟是那裏痛都講不出來。

「這位太太妳是那裏不舒服?」

「就怪怪的」

「那裏怪怪的」

「好像是肚子」

「是下腹還是靠近橫隔?」

「不知道耶」

「是刺痛?酸痛?抽痛?」

「不知道耶」

「阿妳是想要吃藥還是打針」

「不知道耶」

「阿妳究竟是來幹嗎?」

也就是說號是掛到了,也跟醫生對到話了,但是除了浪費彼此的時間之外有發生任何事嗎?沒有呀~以下我列出剛考上研究生找指導教授的幾大症頭:

不會好好寫個E-mail

我認為都已經要變成研究生了,應該要能瞭解在還不熟的時候,怎麼進行有禮貌、精確與有效的溝通與聯繫。

不過許多學生總愛把「想說的第一句話」當成E-mail的標題,例如:「老師你好我是XXX」。這個我超不懂的,都沒有人講過應用文要怎麼寫嗎?標題要怎麼下嗎?我以為正常的標題是「新進研究生面談預約」之類的。我還看過「Hello老師」這種標題。對啦,超活潑啦,但是可以不要這種場合如此活潑嗎?

E-mail沒有內容

整封信只知道他是男是女、叫什麼名字、什麼學校畢業(有些連這個都沒有),但後面就會開始接一些不知所云的廢話,例如「素仰貴研究室的研究發表都好棒棒,讓我非常嚮往,若有機會進入貴研究室學習將是我的榮幸。」其實我不知道這是誰教的,但是好多學生都這樣寫,好頭痛呀~其實,最重要的內容應該是說明自己的學術興趣、專業背景、已具技術、修課歷程。

意圖不明的「參觀研究室」

有些學生會說「老師我想參觀你的研究室」,這聽起來超怪的。研究室是動物園?3C賣場?還是IKEA?

我能瞭解有些學校會安排學生在不同的研究室之間進行一個「體驗之旅」(俗稱的rotation啦~),為了讓學生有一種「我有在做事」的感覺,各研究室都會安排學生做些「操作」。但也就是因為這種很淺薄的課程安排,讓某些學生誤以為「闖進一個研究室」(pop in a lab)同等於「加入一個研究團隊」(join a research team),這時候學生認為「自己應該要參觀一下」就不足為奇。我想以理工農醫科系來說,學生是有必要瞭解研究室的空間規畫與氣氛,但是這個前提是「學生懂得看門道」,而非觀光客式的拍照打卡。

不知道如何陳述自己很有興趣的學術議題

我總是會問學生「你之前做過專題嗎?」 「你修過什麼課嗎?」 「你做過那個專題以後你得到什麼樣的經驗?」 「你對該議題真的有興趣嗎?梗是什麼?」 但有不少學生不知道我在問什麼,只覺得「好嚇人」、「頭好痛」、「想要快點走掉」。

還有些學生只能說出「我對鳥類很有興趣」這種不知道是生活情趣還是學術志向的期望,可是啊~同學你究竟是對鳥類的什麼有興趣呢?是生態、演化、系統分類、遺傳、還是生理?就算是是生態,究竟是生殖?護幼?還是學習?如果說不上來,那麼從這個點走向學術研究的實作就還非常遙遠,因為連背景知識的閱讀量都還不足。

嘴巴說有興趣但實際上卻沒準備

有些同學會宣稱自己對XX有興趣,但是翻開他的修課記錄,卻是從初級到進階課程都沒有修。問他為什麼沒修,他會說「因為沒有開課」或是「因為衝堂」。

可是,同學,你現在會灌軟體會上網會修圖會中打會裝app,是因為有修課嗎?如果你真的那麼喜歡,應該就會想辦法自學,自己去找書來看,自己想辦法得到那個知識與技術不是嗎?所以請不要空口說白話,那聽起來好像詐騙集團。

對那個知識學門在台灣的現況不熟

我還會問學生「你知道這個領域在台灣還有其它老師嗎?」絕大多數的學生會傻住,聽不懂問題是什麼。有些大學生在大學三四年間變得很封閉,滿足於自己的小小天地,只在報考研究所的時候才會像媽祖繞境一般全台灣考透透,但卻不知道應該評估自己的興趣與該教授研究取向之間的配合程度。

被誤導與誤解的學術傾向

我一向認為研究所是為專精的學術目的而服務,它是不是能夠直接連結職場或換成你期待的薪資則依領域而定。但學術取向是如何被評估的?是因為大學的筆試成績好?實作成績好?所以被大學教授勸進應該要「考考看」?還是說自己真的很清楚「學術研究」與「生活嗜好」之間的差別?瞭解學術研究的競爭性與壓力?

有人可能會說,學生還小怎麼會懂?喔我最討厭這種裝幼小所以把一切的不知道都合理化的論調。

如果一個學生決定要考研究所,絕對不能是因為「人生無處可去」或「不知道自己要幹嘛」,而是在大學近四年中,已經藉由老師的帶領,看見知識與技術的輪廓與界限,同時包含未來的可能,評估過自己的本領與期望還有台灣各相關校系可能供給的環境。這都是一個學生在報考之前就應該要做到的,而不是為了搶門票而掛號。同學,這樣的天真注定是一種災難。

最後,我還想要提醒已經考上的同學,你在還沒有繳出畢業證書前,都還有機會反悔。你,真的需要唸研究所嗎?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