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寫韓國】在蜂蜜奶油洋芋片內的韓國人 | 陳慶德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再寫韓國】在蜂蜜奶油洋芋片內的韓國人

「吃辣不僅是受虐狂的一種,還是興奮劑的一種,怪不得會上癮。」——周芬伶,〈君不吃〉。

一提到韓國料理,大家腦海裡首先浮起的刻板印象,就是「辣」,紅通通的辣,正如同台灣散文大家—周芬伶註1在一篇專欄〈君不吃〉所言的,韓國人吃辣,不僅僅是一種受虐狂表現的方式之一,辣也作為一種興奮劑的存在,讓韓國人在飯桌上,總是少不了辣的泡菜入飯;換句話說,「辣」從某個角度而言,是韓國人(口味)的特徵之一,也是無法與他們割離的一部分。

但是韓國飲食,特別是正餐,除了「辣」的特性之外,藉由筆者在前面撰文分析指出的,韓國人意識作用在飲食上——上菜模式、攪拌、湯匙的使用,到「缺少食物的視覺享受」、「醃製類的食物盛行」以及「調味醬味道濃厚」等特徵之外,都可以看到韓國人發達的被害意識發酵。

反過來說,如果人不想被害,當作被害者犧牲的話,怎麼辦呢?唯有提起精神,兢兢業業地活著,當然我們之後會陸續考察被害意識在韓國社會所展現出的多層面向,例如「操心他人目光」、「看的興盛」以及「間差社會」等等。若一言以蔽之,如同奧運金牌滑冰選手——金妍兒在得獎時的一句話,那就是:

「在韓國,我只能成為第一,因為第二名就沒有掌聲」,一語道出她身為韓國人的壓力。

回到正文的「零食」(간식),記得在2014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韓國零食界颳起了一陣風潮,在全國各大超市、百貨到處缺貨的「蜂蜜奶油洋芋片」(허니버터칩, Honey Butter Chip),黃澄澄的包裝,配上一隻小蜜蜂,外加馬鈴薯圖片,在上市僅110天銷售額就突破了103億韓元,以其每袋售價為1200韓元計算,這意味著每天即銷售出7.8萬包註2。此外,在韓國各大便利超商,也出現讓人嘆為驚奇的「綁架」促銷手段,諸如買一瓶一萬五千元的廉價葡萄酒,送一包「高貴的」洋芋片,或者是餐廳內打出消費滿多少即送蜂蜜奶油洋芋片,甚至在韓國當地還有消費者固定守在超商、大超市進貨時間,排隊等待,當然,要的「一人限購一包」的洋芋片,而2014年底,在境內的韓國人似乎瘋狂地在FB、Kakaotalk、Twitter上,秀出買到這種洋芋片的「認證照」(인증샵),來跟朋友炫耀。

而有趣的是,「蜂蜜奶油洋芋片」帶起的風潮,連帶地也在韓國境內產生,諸如其他類似相似版的(盜版)洋芋片口味之外,連堅果類、巧克力以及冰淇淋等等,也都出現蜂蜜口味,甚至連韓國人愛用的面膜、化妝品,在這一陣子也出現蜂蜜系列,可見在這蜂蜜的威力不能小覷。

而此高熱量蜂蜜奶油洋芋片的零食,被韓國人拿來操作,是偶然的嗎?

「我們在某個意義上是『社會的產物』,我們獲益於通行的方式和形式,這些形式包括制度、做事情的方式和語言」,羅伯特・諾奇克(Robert Nozick),在他的《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Anarchy State and Utopia)如是說,那麼同樣地,零食也是這般。每個國家都吃零食?為什麼偏偏是韓國人吃某樣零食?在這個社會內,零食又構成怎麼樣的面貌?它也是有其根源的。

在筆者最為熟悉的大學校園中,研究生的研究室中,總是少不了諸如巧克力、巧克力派、牛奶麵包等含糖零食,為得就是在唸書念到腦部缺氧、打哈欠時,來塊甜食,即時地補充一下體力,繼續奮鬥之,且妙的是,彷彿韓國商人也早已經想好什麼時候韓國國人會吃巧克力來提神,一打開巧克力罐內,還有個精美小紙條,上面寫著鼓勵的話來鼓勵消費者(大多為考生)。

只要來過韓國的朋友都知道,韓國麵包以濃厚的奶油、咖啡口味居多,或者是時常促銷的甜甜圈,以及塗滿巧克力、奶油的鬆餅,形成一個「高熱量的麵包社會」;但份量相對於台灣是小了一倍,價錢則是貴了一倍的狀況下,如同最近在韓國興起的台灣珍珠奶茶,一杯要價韓幣5000元左右(約台幣120元),也就是若是吃了這麼小塊的麵包,喝了這種甜類飲料補充熱量之後,韓國人可沒時間打嗝、休息,因為要趕在補充的熱量耗盡以前,趕快工作、唸書。

有趣的是,韓語中有一詞為:「充電--」(충전),用來來表達「休息過後的感受」,意思完全不同於台灣人「學習」、「進修」此意義的「充電」一詞的用法;充電過後的韓國人,恢復如同充電前一般「快」的韓國人身影出現之,而充斥著這些高熱量麵包、快速的效率,理由無疑只有一個,因為在這個社會生存,需要更多的熱量、能力才行,快快快……所以,韓國人掛在口中的口頭禪就是:「八里八里」(빨리빨리,快一點)。

除了上面的零食有著提神的性格之外,韓國人喝的飲料也是這般,在韓國街道上一晃,韓國人手上總是拿著一杯黑咖啡,當作提神飲料,且韓國人特愛長條的即溶咖啡包,超市內五十包、一百包、一百五十包大量販賣著;且在韓國校園、街道上,自動販賣機內也同樣販售著,一杯200元韓幣起跳的的衛生杯的黑咖啡,而這些都可以讓我們看到韓國人對於有著提神效果的咖啡依賴,一天不來上三、四杯咖啡,對於韓國人而言,不為痛快。雖然我們之後,會來提及韓國的咖啡文化,但是先就結論而言,搭配著零食所吃的韓國飲料,提神的不僅僅是咖啡,諸如提神飲料、運動飲料,或者是「康貝特」,也放在超市醒目的位置,供消費者挑選。

最後,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提神零食」,就是在韓國人的夜生活,酒攤總是有個三、四場跑不掉,而在這種「白天工作到死,晚上卻喝酒喝到死」的韓國社會,對於這種晚上喝酒喝到死的韓國人,韓國人也發明了一種「醒酒湯」(해장국),而販賣這種「醒酒湯」時常可以在韓國街道看到,有的是24小時營業,或者是在早上做完「醒酒的客人」,才稍作休息的「醒酒湯」店家,而這樣一碗「醒酒湯」裡面有著豆芽、牛大骨、辣椒、蔥等等各式各樣醒酒的食材,讓酒醉的顧客趕緊吃完這盤醒酒湯,恢復精神、意識之後,再繼續投入白天的工作。

因此,若是我們對於韓國飲食(正餐)的印象,脫離不了「辣」的話,那麼,我欲在這樣的韓國飲食範疇下,區分出韓國的「零食」類別,再貼上一個「提神」的標籤,只為了在這樣競爭、間差的社會,只有「提神」,維持正常的鬥志,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因此看來,這樣高熱量的「蜂蜜奶油洋芋片」會興起的理由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如同西方古老諺語:「人是為了工作而吃飯,不是為了吃飯而工作」(esse oportet ut vivas, non vivere ut edas),我想這樣的一句話,對於韓國人太具理想性了,因為韓國強烈的發達「被害」意識下,誰也不想被輕易地踩在底下,在此炙熱競爭的社會風氣下,零食也得發揮它作為這個社會結構下的產物,或者是,反過來說,加深此社會風氣的零食呢?我想,在零食的文化上,韓國人還在尋找一條逃逸被害意識的路線。

但是,就我們提到的西方諺語,「人是為了工作而吃飯,還是為了吃飯而工作」,我想大多數的韓國人,還是黯然地選擇了後者。

 

註1:

周芬伶老師也是筆者就讀東海大學中文系時,非常敬重的一位老師,在她身上學到了對於各種中外小說的詮釋法以及對寫作所付出的努力,於此特別感謝周老師芬伶。

註2:

朝鮮日報,2014年12月19日資料報導。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