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世代

的結果:共找到 852筆 約 0秒

新興街頭衝組vs.老牌保守政黨?國民黨的「品牌定位」困境

社會文化.林運鴻:30 Jun, 2020

繼落跑政治奇才、兩光數位諸葛後,百年老店又推出了最新歡笑短劇。 6月28日週日傍晚,為了反對監察院人事任命,國民黨立院黨團決定「占領」立法院——領納稅人薪水、每天必須進出國會的民意代表,居然反鎖議場...

《阿基拉》的經典意義(上):日本漫畫分成「大友克洋以前・以後」?

社會文化.李政亮:25 Jun, 2020

經典電影重映成了台灣疫情緩和時代的文化風景,日本動漫經典大友克洋的《阿基拉》(Akira)數位修復版的上映,更帶著傳奇的色彩。1988年的作品當中,設定了2020年東京將舉行奧運會的故事,然而卻在1...

《若是一個人》會寂寞嗎?台語劇詮釋「單身」的多重樣貌

社會文化.吳思恩:24 Jun, 2020

近年來,台語影視作品並不多,讓人印象最深刻、活躍時間也最長的是民視及三立電視台的八點檔鄉土劇,因此在大眾的印象中,台語劇幾乎與鄉土劇劃上等號。華視自製的4K台語偶像劇《若是一個人》企圖打破這個框架,...

愛情必然帶著階級苦味?《做工的人》為什麼總是失戀?

社會文化.林運鴻:23 Jun, 2020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 近幾年,隨著本土影視的蓬勃發展,許多具有寫實旨趣、底層關懷的作品紛紛出現。《花甲男孩轉大人》、《奇蹟的女兒》、《勞動之王》、《俗女養成記》等等,可說是佳作迭出,市場迴響...

蔡鈺淩/「IP至上主義」萬歲?日本影視產業的反面鏡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9 Jun, 2020

赤名莉香、永尾完治回來了。對於曾在上個世紀親身領略過《東京愛情故事》(1991,下文簡稱《東愛》)威力與魅力的人來說,這或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然而,事情真的發生了。來到令和時代,莉香與完治在原訂...

李明軒/重返鹽埕輝煌年代:高雄產業發展的未來該往哪走?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18 Jun, 2020

鹽埕區,曾經是高雄最熱鬧的一個區,作為鹽埕區主要幹道的五福四路,也曾經是高雄最亮麗、最摩登的一條路。鹽埕埔鄰近海岸,早在日據時代之前,就是著名的鹽產地,一片一片的曬鹽場,產出鹽巴,因此獲得鹽埕埔的名...

多國政界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抗中,台灣宜爭取合作

時事觀察.吳介聲:16 Jun, 2020

為聯手制衡中共在國際社會日益專橫、威脅民主自由,來自8個民主國家以及歐盟的近20位國會議員及政界人士,於6月4日成立「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田中靖人/台灣的5年10個月:對媒體環境的觀察與建議

社會文化.卓越新聞電子報:10 Jun, 2020

我從2014年6月起,到2020年3月底為止的五年十個月間,以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的身分來台赴任,並擔任傳達台灣內外情報給讀者的角色。我來台的時候,正值「太陽花學生運動」結束之時,政治面上,我...

「生」的新鮮感,與「猛」的生命力——《蚵豐村》如何接地氣?

社會文化.詹氏:10 Jun, 2020

近年來,「越在地,越國際」的文化概念逐漸深植台灣影視、觀光、行銷等領域。過去一味向西方世界看齊時被數落的「台味」,如今「接地氣」地備受讚揚;在國際上提升自身價值做出的差異化形象,也成了吸引外人眼球的...

《蚵豐村》的出走與返鄉:我們該如何尋找回家的路?

社會文化.彭紹宇:08 Jun, 2020

去年某個周一夜晚,台北中山堂的電影放映結束後,觀眾忘情鼓掌好長一段時間,燈光亮起,主創團隊緩緩走向台前,這是台灣電影《蚵豐村》在台北電影節的首映之夜。原以為很快便將正式上映,沒想到這一等,就過了將近...

洪伯邑/在劃界與跨界之間:「台灣味」裡的食物國族主義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8 Jun, 2020

(※ 文:洪伯邑,地理角角主,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台灣味」是什麼?很多人的立即反應或許跟我一樣:就「美食」啊!的確,在台灣無論你是什麼黨派性別宗教等等等,「吃」根本成了我們打造集體國族認同...

簡義明/《讓過去成為此刻》:噤聲年代,文學如何記住白色恐怖?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04 Jun, 2020

幾年前,緣起於《只要活著:長崎原爆後倖存者的生命故事》這本書的閱讀,走訪了長崎原爆紀念館,可想而知,這樣的空間裡收納了許多傷害與死亡的遺物,陳述了特定觀點的戰爭敘事與遺事。印象最深刻的是,原來原子彈...

疫情衝擊下的百家爭鳴:「經典重映」為何對影迷如此重要?

社會文化.吳思恩:03 Jun, 2020

2020年註定是動盪的一年,疫情使得許多國家封城或行動管制,電影業亦受到重創,進行中的拍攝工作暫停、電影院關閉,許多國際影展也延期或取消。即便台灣疫情控制得當,戲院依然向觀眾敞開,好萊塢影迷卻哀嚎沒...

無限可能的工作型態:小野寫真館如何從小鎮相館進軍全日本?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8 May, 2020

工作方式有無限可能只要提供適合每個人的工作型態,就會有無限可能。小野照相館(茨城縣常陸那珂市)的小野哲人社長,打出「自訂式雇用」口號,因應每個員工的家庭狀況,實現具有彈性的工作方式。該公司成立於19...

當女性「愛自己」後,性別平等了嗎?反思女性主義的困境

時事觀察.V太太:28 May, 2020

蔡英文總統正式進入第二任期,新任內閣名單有少許變動,包括前文化部長鄭麗君不再留任,而鄭本人也於日前在臉書上以長文說明自己希望「把人生中的一段時間留給家人,專心陪伴孩子一段時光,以盡為人父母的責任。」...

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警界「醬缸式團結」下的意見整肅

公共政策.吳忻穎:27 May, 2020

近日引發警界議論紛紛的時事,當屬本月上旬警政署所召開的某次主管會議。參與該會議者為警政署高層,他們聚在一起商討的事件,不是如何認真改革當前警政體系不當的績效與獎懲引發的問題,而是檢討起警方體系內的反...

白景瑞與瓊瑤電影(一):以寫實元素堆砌的夢幻堡壘 

社會文化.陳煒智:22 May, 2020

瓊瑤小說改拍成電影,香港和台灣共計51部(若將《幾度夕陽紅》上下集以單部計算),中國大陸還有至少三部。其中執導數目最多的是劉立立,巨星公司後期有十部電影都由她掌舵;李行導演居次,總共八部。白景瑞導演...

台語影業失蹤懸案的推理紀事:讀蘇致亨《毋甘願的電影史》

社會文化.林運鴻:14 May, 2020

在台灣這個尚未能自誇歷史悠久的小島,有些謎題或公案,只因為人們對於經年建構的「社會現實」習焉不察,所以很少感到有仔細深究的必要。這些並不理所當然的「現實」包括,被動而「和平」的民主轉型、蕭條的農村田...

愛經不起災難考驗?——在疫情中重新思考親密關係

時事觀察.V太太:01 May, 2020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席捲全球,為了抑制疫情,各國紛紛採取不同程度的防疫手段,包括封閉邊界、禁止旅行與大型聚會、關閉學校和娛樂場所、鼓勵在家工作,以及限制人民出入行動等。這些...

黃家茹/找回媒體「第四權」:《紐約時報》的調查報導實踐

社會文化.卓越新聞電子報:29 Apr, 2020

在這個世代,24小時都可能是新聞的截稿時間,各家媒體競相發布即時新聞,忽略了新聞的查證。在這樣的大環境中,調查報導更是珍貴。2015年上映的電影《驚爆焦點》(Spotlight),敘述《波士頓環球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