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的結果:共找到 2622筆 約 0秒
聯合國大會美中交鋒:習近平暗諷川普「鴕鳥心態」是自打嘴巴?
時事觀察.吳介聲:25 Sep, 2020第75屆聯合國大會9月22日在美國紐約召開,這場全球規模最大的外交盛會受到疫情影響,今年各國領袖未到紐約赴會,而是在網路「齊聚一堂」,並派代表出席。美國總統川普依慣例,於開幕日上午發表演說,這場預錄...

黨領導一切:中共發布民企統戰文件,「國進民退」已成定局?
時事觀察.賀軍:24 Sep, 20209月15日中共《新華社》報導對中國民營企業的統戰文件,要求所有民營經濟業者必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應與「黨」保持高度一致。 值得關注的是,《新華社》指出這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共首次針對民營...

共軍試射「航母殺手」:威嚇或打擊?彈道飛彈的防禦作戰思維
公共政策.王臻明:24 Sep, 2020中國近日在南海進行長程彈道反艦飛彈的試射,以反制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在這片海域的演習活動。解放軍分別從青海發射了東風-26型彈道反艦飛彈,從浙江發射了東風-21D型彈道反艦飛彈,兩款飛彈先後落在南海的...

萬能政府與管制思維下,戶外活動安全教育的再思考
公共政策.王价巨:21 Sep, 2020河床上紮營、穿拖鞋登百岳、颱風天登山、觀浪、瘋狗浪捲走釣客……,近來非常多與戶外活動安全相關的意外事故或執意妄為的冒險事件,這些都屬於安全教育的範疇。有些人導向開放山林政策的錯誤;山林開放後,上半年...

顏色是解放想像力的泉源:色彩魔術師布萊希特.艾文仕的黑暗之光
社會文化.李志銘:18 Sep, 2020我喜歡那些只能用圖像來述說的事物。——Brecht Evens閱讀文學作家描寫巴黎這座深受世人迷戀的「浪漫之都」,自當首推美國大文豪海明威在《流動的饗宴》(A Moveable Feast)書中記述...

鄭清鴻/電子書定價太高?推廣數位閱讀,只有「折扣」一途?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7 Sep, 2020(※ 文:鄭清鴻,前衛出版社主編)第44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得主、資深媒體人何飛鵬先生於頒獎典禮致詞時,鑑於出版市場低迷、紙書銷售持續下跌,疾聲呼籲出版同業不要輕忽「數位閱讀」的到來,並具體建議要做兩...

黃俊銘/理想與困頓的避難所:30歲的台灣絃樂團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18 Sep, 2020台灣絃樂團(以下簡稱台絃)是樂界公認最出色的民間樂團之一。這個樂團即將度過30歲生日,他們的存在本身,即是台灣社會的奇蹟。1980年代留學比利時布魯塞爾音樂院的小提琴家鄭斯鈞,在一次聆聽羅馬音樂院演...

武界壩4死悲劇:國賠與究責外,如何預防憾事再次發生?
社會文化.城市山人:16 Sep, 2020歐洲文藝復興先驅但丁(Dante)以《神曲》(Divine Comedy)一作流傳後世,第一部「地獄」講述主角跟隨嚮導維吉爾(Virgil)遊覽地獄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話,莫過於地獄之門上面的銘...

紅葉52年:將錯就錯的悲劇,造就台日少棒養成的分歧點(下)
社會文化.鄭仲嵐:16 Sep, 20201968年,對於台灣少棒來說可是重大轉捩點。當時紅葉少棒隊以7比0擊敗訪台的關西代表隊,隨後在台灣掀起少棒組隊熱潮。而當年12歲的神田剛志,則是來台的關西代表隊成員之一。原先隸屬小鷹少棒隊的他,在威...

《野球・人生》:落敗的夜行巴士上,曾公與他的獅兄弟們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6 Sep, 2020處得好要從小地方開始「我簡單說幾句就好,大家辛苦了!」領隊郭俊男拿起了巴士上的麥克風,全車一片寂靜。只是一小時前的事情,但這短時間發生的事可能要痛一陣子。一小時前三商虎隊的鷹俠,把球送到左外野觀眾席...

「把卷分屍了!」拆卷事件中,一窺律師市場文化與倫理問題
公共政策.吳忻穎:16 Sep, 2020日前在法律圈內引發熱議的「拆卷事件」,起因是有名律師貼文指出1,她帶助理前往某法院閱卷,「獨留助理在閱卷室」,律師本人則跑到隔壁休息室裡「辦事等待」,沒想到律師助理竟然將法院的卷宗資料拆解了(該律師...

黃世孟/社會住宅作為「渡橋」:物業管理如何確保橋上人流暢通?
公共政策.OURs 都市改革組織:15 Sep, 20202010年8月,因應高房價造成的社經弱勢居住問題,多個民間團體組成「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展開倡議,迄今已邁入第十年。一路走來,台灣從對社會住宅完全陌生到如今「8年20萬戶」的興辦目標,社會住宅運動灘頭...

美軍空戰AI狂勝人類飛行員,「機戰未來」將成真?
公共政策.Flak聊軍事:15 Sep, 20208月20日,美國國防先進研究計劃署(DARPA)舉行「阿爾法纏鬥」(Alpha Dogfight)人工智慧(AI)競賽的總決賽,由女性與少數族群持有的小公司——Heron系統——擊敗了包含洛馬集團在...

許家豪/逐網路而居:疫病與資訊時代,「數位遊民」已不是空想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5 Sep, 2020(※ 文:許家豪,愛沙尼亞數位公民,現居德國。)數位遊民(digital nomad)意指沒有固定工作及居住地點,靠著一台筆記型電腦跟手機遠端工作賺取獲利,在許多城市、國家不斷流動的一群自由的工作者...

覬覦台灣盟友?中國新絲路綿延太平洋,被強權夾擊的馬紹爾群島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1 Sep, 2020宛若天空向太平洋灑下慶典的五彩小紙花般,化身成六十幾座小島礁散落在太平洋,組合成「朗格拉普環礁」(Rongelap)。朗格拉普環礁的土地面積為21平方公里,圍繞著中央約2,600平方公里的潟湖,它是...

豬文/「真正連結香港人的,是痛苦」?——身分認同的哲學思考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0 Sep, 2020過去一年多,香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風雨。無論從宏觀的國際格局,或是微觀的個體層面去看,變化都翻天覆地。「香港人覺醒」這五個字從2014年的雨傘運動開始在公共領域出現,而「香港人」的主體身分認同,有人則...

「運輸科技革命」如何改變城市?看20世紀初倫敦的都市規劃
公共政策.邱秉瑜:10 Sep, 2020台灣的現代都市規劃開端時間,與1900年左右首創現代都市規劃的西歐與美國相去不遠。當時的新興運輸科技,雖啟發倫敦都市問題解方的靈感,但仍得搭配逐漸調整的政策與法規、民間的資本與各種專業技術,才能有效...

山林解禁,人去政息?山域政策改革並非「短期專案」
社會文化.城市山人:09 Sep, 2020一年一度的全國登山研討會如期舉辦,但今年的氣氛卻與過往大不相同。去年中央決議以「山林解禁」一掃過往山域管理封閉保守的作風,同時也奉「開放山林」為未來相關政策的指導原則。中央對此議題的重視,從行政院指...

是教會,也是使命——坎城金棕櫚巨片《教會》與劇作家羅伯鮑特
社會文化.陳煒智:08 Sep, 20201980年代中後期,歐美影壇接連推出史詩級的重磅巨製。這些作品一方面映照著1950年代中後期,即距離當時約30年前豪華闊銀幕初問世時期,影壇端來的「大電影」豪華盛宴;一方面也成為影史紀錄中,擁有「實...

新高地爭奪戰:美國太空部隊作戰理論與台灣不對稱防禦思維
公共政策.王臻明:07 Sep, 2020隨著太空時代的來臨,俄羅斯與中國正全力發展太空作戰能力,美國因此成立太空部隊(Space Force)來反制。日本將逐年擴編「宇宙作戰隊」,歐洲國家也各有各的計畫,未來的太空已成兵家必爭之地。只是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