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双子/台漫不死,只是折翼:從創作者觀點看CCC編輯部解散事件 | 特約作者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楊双子/台漫不死,只是折翼:從創作者觀點看CCC編輯部解散事件

▲CCC編輯部於4月29日發布公告正式解散。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創作集》(下稱《CCC創作集》)編輯部裁撤事件,從2021年3月5日以來的社群網站噗浪爆料,創作者私下陸續收到「連載腰斬」(工作契約終止)訊息,演變至4月底《CCC創作集》編輯部公告編輯部解散。這兩個月以來,關切台灣漫畫的各界人士各持立場發言討論,亦有學者、出版者與文化觀察者的長篇論述刊登於網路媒體,但具有合作關係的創作者,卻相對無正式論述面世。

在此,筆者擬以CCC創作者的角度,談談這起編輯部解散事件。

一、CCC不等於台漫,給予應有的讚譽也不等於造神

3月初CCC編輯部裁撤消息以爆料形式流出,外部多有揣測,並不立刻當真,但是內部包含我在內的CCC創作者,以及部分CCC過往的合作者,就所獲悉訊息皆已完全確認編輯部裁撤在即,所有漫畫創作工作必須於4月終止。基於文化內容策進院對編輯部下達的封口令,創作者即使隨著時程一再確認裁撤一事無可挽回,也多半在第一時間對此事件保持緘默。

以此為前提,部分知情者彼此串連,商議由「臺北市動漫企劃人員職業工會」與同人社團「404 資料 BeFound 社團」發起,透過社群媒體Clubhouse在3月13日舉辦「第三次臺漫衝擊║臺漫現況/創作者焦慮/公部門政策/CCC的死與新生論壇」,旨在介紹說明《CCC創作集》編輯部裁撤事件,以及《CCC創作集》編輯部存在的實質意義與獨特價值。

根本上來說,這個論壇是企圖把握最後時機,向大眾說明《CCC創作集》如何在十年間以不同路線出發,扮演了台灣漫畫產業的助攻角色,進而對《CCC創作集》編輯團隊傳達鼓勵、感謝之情。

然而,論壇進行的同時乃至結束之後,有一派觀點直指「過度讚美」CCC編輯部的人們,是將CCC與台灣漫畫劃上等號,「神化」了CCC編輯團隊,因而批評「不要過於造神CCC等於台漫」、「不要把CCC編輯部的裁撤當作台漫的死亡」,並斥責此舉是「沒有把其他台灣漫畫編輯、創作者放在眼裡」、「忽視其他漫畫工作者的努力」。

編輯部4月底解散後,一篇部落格文章〈CCC編輯部「被解散」,台漫創作史至此進入第四個斷層期〉迅速發表,隨後更轉往新媒體刊載曝光。這篇看似台灣漫畫發展普及史的文章(在此按下不表其中失準之處),因文中明確將「CCC編輯部解散」連結為台灣漫畫創作的「第四個斷層期」,雖未直接說出「CCC=台漫」,卻依然強化了「《CCC創作集》等於台灣漫畫」的論述等式。對於原本就相當非議這個等式的人們來說,這篇文章無疑加強了「CCC支持者將CCC捧上神壇」的印象。

但是——與CCC合作的創作者是認同這個等式的嗎?

筆者自身作為創作者,以及從其他第一線創作者的私下交流、側面理解中,我必須指出這並不是事實。當然,我無法代言其他創作者,但就我個人而言,本人在3月13日CH論壇以降的各個場合裡已多次明確表示:我不認為CCC編輯部裁撤就等於台灣漫畫的死亡,也沒有蔑視忽略迄今仍在台灣漫畫圈子裡戮力創作、出版的漫畫家、編輯與出版業者所付出的努力與成績。實際上,我不只一次透過撰文、演講以宣傳非CCC創作集出品的台灣漫畫,甚至追溯推廣1990年代的國人漫畫。

兔死尚且狐悲,《CCC創作集》編輯部組織之亡,原本理應是台灣漫畫產業的共同損失,發展迄今卻演變為台漫榮譽王冠之爭的態勢,容不下CCC創作者給予合作夥伴應有的讚譽,筆者作為台灣漫畫的長期讀者、創作者、評論者,深感悲哀。悲哀之餘,亦必須指出,討論風向導引至此,只會加速《CCC創作集》在體制內的徹底消滅,而難以在文策院統籌下創造新生,此風向絕非台灣漫畫之福,並且很可能也不是台灣漫畫工作者樂見的發展。

《CCC創作集》14號封面及內頁。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CCC創作集》14號封面及內頁。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二、CCC事件發展以來,創作者們在乎的是什麼?

有論者指陳,CCC創作者對文策院裁撤《CCC創作集》編輯部一舉發出抗議之聲,乃在於CCC創作者捨不得到手的長期補助,貪婪索要比商業漫畫出版社要高的稿費。

這絕非事實。

《CCC創作集》在不同時期以專案計畫經費開發製作漫畫,與漫畫創作者之間是明確的勞務關係,而非補助關係。《CCC創作集》漫畫家一頁稿費落在1,600至1,800元之間,申請通過之助手費則為一頁400元,而筆者擔任漫畫原作經驗,最初以一字1元計算,改制後是一回1萬元(換算後仍一字不到2元)。或許CCC漫畫家稿費比其他商業漫畫出版社略高,卻未曾高逾一倍,而原作者稿費,甚至略低於筆者部分創作的專案報價。

儘管現今台灣商業漫畫出版社考量收支平衡,的確不可能比照《CCC創作集》支付原作者、漫畫家、助手的稿費。然而論及現實中的勞務費用,《CCC創作集》所支付的稿費,僅是接案工作者常見的收費等級之譜,遠遠擔不起「分贓」、「肥貓」的責難。

進一步說,《CCC創作集》於2020年10月曾有一場創作者交流會,現場簡報說明線上平台化以後的整體發展,包括未來如何進行商業運轉,如何接受漫畫題材的多元走向(從文史轉譯到極商業取向的作品皆可上線)。正因為合作對象是國家長年經營的CCC創作集這個品牌,加上實際合作的互動經驗,創作者經過評估後才會做出長久合作的判斷,排開其他工作而投入心力與資源到《CCC創作集》創作特殊題材(如宗教、醫療、農林漁牧、偶像迷群文化等)、或者較長篇幅(至少三集到五集)的漫畫作品。

沒想到未過半年,文策院3月初即毫無預兆、可謂沒有緩衝時間的片面終止創作者工作契約,如何不令人錯愕?此後,文策院與創作者進入漫長的契約洽談,使創作者工作時程空轉兩個月,且迄今(5月10日)仍有創作者尚未完成議約。

尤有甚者,文策院歷經數次大小型諮詢會與一對一諮詢,迄今仍無一個專職漫畫運作的部門,4月底原編輯部解散後,僅由內容策進處異業合作組謝一麟組長連同院內借調人手支援,作為主要窗口接洽漫畫家工作契約,社群網頁經營則轉由策略研究處瞿筱葳處長代理「社群小編」。經歷上述種種,部分創作者對文策院的信任感蕩然無存,索性自行吸收作品開發階段的所有前置作業成本,頂多再行爭取開發階段的行政費用,堪稱認賠殺出。

當勞務關係是既定事實,CCC創作者這段無法動工、也無法轉接其他工作的契約空窗期,毫無疑問遭受了工作權益與機會成本的實質損失。如果我們在民間單位遭受這種對待的時候會心生不滿、會爭取權益,那麼為什麼當面對公部門的時候,反而要吞下「巴著政府奶水不放」、「有補助才做,就不要來當創作者」的指責?

《CCC創作集》於2020年10月曾有一場創作者交流會,現場簡報說明線上平台化以後的整體發展。 圖/擷取自CCC創作集網站
《CCC創作集》於2020年10月曾有一場創作者交流會,現場簡報說明線上平台化以後的整體發展。 圖/擷取自CCC創作集網站

三、《CCC創作集》編輯部存在的必要性

行文至此,論及《CCC創作集》仍經常有混淆之處。《CCC創作集》大致可說是由「電子平台」、「編輯部」、「編輯部成員」三者共構而成。《CCC創作集》編輯部裁撤消息流傳之時,口語與行文常見將三者一概而論的狀況,以至於不同立場、陣線、觀點的人們討論《CCC創作集》存廢,有時不免張飛打岳飛,無從產生交集。

文策院始終強調《CCC創作集》不會裁撤、沒有解散,但其實僅指「電子平台」而言,實質上「編輯部」確實組織消滅,「編輯部成員」亦全員退場。3月13日CH論壇有意回應文策院論點,故而強調「編輯部」與「編輯部成員」的重要性,標題名稱「CCC的死與新生」,更昭然主張原「編輯部」與「編輯部成員」無可挽回的終焉,至少要能帶來文策院版本的《CCC創作集》新生。

時至今日,儘管文策院仍無重新單獨設置營運漫畫業務之編制單位(即新的「編輯部」與「編輯部成員」)的跡象,筆者仍要重申《CCC創作集》「電子平台」、「編輯部」、「編輯部成員」都有存在的意義,尤其需著墨於「編輯部」。原因有二:

1. 《CCC創作集》仍可擔任台灣漫畫產業的商業助攻角色:

一部漫畫從籌劃、繪製到完稿,《CCC創作集》負擔開發題材、資料收集、技術反饋、線上刊載、創作者連載稿費、平台營運等各個階段所需要的成本。漫畫連載完畢,則媒合商業漫畫出版社進行實體書出版。正因為前置作業成本由《CCC創作集》大幅吸收,商業出版社(無論是漫畫專業或非漫畫專業)才更有契機以有限資源投入台灣漫畫的出版,助長台灣漫畫產業的版圖外拓。

而若要取得合作對象的信任,以及確保工作進度的穩定前進,則勢必需要一個具有專業經驗的「編輯部」居中斡旋磋商。

2. 《CCC創作集》足供支援台灣漫畫的社會地位提升:

《CCC創作集》2020年底線上平台化以前,因階段性任務需求皆以台灣文史為漫畫主題,曾引來「文青漫畫」、「一味追求台灣價值」的嘲諷。

然而,且不論這些商業市場中難以冒險產製的本土題材漫畫,不但一再「重版出來」,亦有改編電影、外國版權洽談的實績,《CCC創作集》出品漫畫在重要獎項中屢屢獲獎,又有歷時十年打造的國家級漫畫招牌,皆有助台灣漫畫挺進教育體制,從而擺脫「漫畫」原本遭到教育體系排斥輕賤的負面色彩,提升台灣漫畫的社會地位。而台灣漫畫地位的提升,何嘗不是台灣漫畫產業所追求的目標?

同樣的,能夠持續擦亮這塊國家級招牌,專司單一業務的「編輯部」不可或缺。

就此而言,即使原「編輯部成員」全數退出,一個完備且單獨運作的「編輯部」如能繳出令漫畫創作者信服的新成員名單,《CCC創作集》仍有機會新生。

今年3月,漫畫家常勝的作品《閻鐵花》公布將電影化。 圖/取自CCC創作集FB
今年3月,漫畫家常勝的作品《閻鐵花》公布將電影化。 圖/取自CCC創作集FB

小結:台漫不死,只是折翼

本國漫畫讀者多半閱讀日本漫畫、韓國漫畫,而甚少閱讀台灣漫畫。在這個階段,《CCC創作集》與商業漫畫出版社仍須持續、並且合力孵育消費台灣漫畫的本土讀者,才能使未來的台灣漫畫產業更加健全。重視「讀者」的永續培養,相信是漫畫工作者的共識。

借個比喻,筆者認為《CCC創作集》與商業漫畫出版社的關係,有如國家交通建設與私人交通產業的並存,可以產生有機連結而共存共榮,進而孵育更多樂於加入其中的產業工作者與消費者。以此觀點,如今《CCC創作集》編輯部體制之裁撤,不啻是原本畫好藍圖的重要鐵道憑空消失,令識者不由得心生「又要繞遠路了」的喟嘆。

這樣的喟嘆遍及CCC事件發生以來眾多CCC支持者的發言。綜觀其中,其實明確說出「CCC=台漫」等式的論述非常罕見,絕大多數的立場乃是認為「CCC之不存,對台灣漫畫會有直接的衝擊」——當然,這確實很容易被理解為「CCC之死=台漫之死」這個等式,但「直接的衝擊」不能等於「死亡」——這就是筆者所謂的「台漫不死,只是折翼」。

《CCC創作集》編輯部滅亡之後,不論未獲新生或者重獲新生,台灣漫畫(及產業)都不會死,只是此際我感嘆,台漫已然折斷了一隻正要振翅的翅膀!

重視「讀者」的永續培養,相信是漫畫工作者的共識。圖為《CCC創作集》2020台灣漫畫回顧中部分漫畫封面。 圖/取自各出版社
重視「讀者」的永續培養,相信是漫畫工作者的共識。圖為《CCC創作集》2020台灣漫畫回顧中部分漫畫封面。 圖/取自各出版社

  • 文:楊双子,百合小說家,大眾文學研究者,漫畫原作者,2016年起與《CCC創作集》專案合作迄至編輯部解散。擔任原作的漫畫《綺譚花物語》(星期一回收日繪製,東販出版)為《CCC創作集》連載後集結作品。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