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毀臺大「招牌」?國學大師臺靜農故居將被拆 | 蕭文杰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自毀臺大「招牌」?國學大師臺靜農故居將被拆

溫州街25號臺靜農故居。 圖/作者自攝
溫州街25號臺靜農故居。 圖/作者自攝

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第12條要求學校實施文化資產保存教育,可是在臺灣缺乏文資教育的,往往不是中小學生,因為歷年來小學生、中學生……參與文資保存的事蹟不勝枚舉。

例如,北投國小師生在陳水扁市長內主張溫泉博物館保存、臺中清水國小搭配學校古蹟課程、霧峰國小提報修澤蘭建築(校史館)為歷史建築、彰化南郭國小推動南郭日式宿舍保存、彰化高中學生提報彰化高中日式宿舍建築群為文化資產。

主張拆除校園文化資產,或是對校園文資棄之不顧的,往往發生在大學,如過去政大沒有拆除執照,就逕行拆除指南山莊內蔣介石辦公室。近年來於大學校園內對文資保存不友善的事件,就計有政大化南新村、臺大俞大維故居與鹿鳴堂等案。

臺灣大學由於前身為創始於1928年日治時期的「臺北帝國大學」,這類百年老校,當然有較多的校園文資,校方主事者若把文資保存視為麻煩的事,或是僅想都更,想當然會引發更多批評。而臺大溫州街周遭宿舍群就是典型的案例。

臺靜農故居鬼瓦。 圖/作者自攝
臺靜農故居鬼瓦。 圖/作者自攝

17年過去,溫州街日式宿舍群難以保存

溫州街日式宿舍群文資是一個區域型、「群」狀的文化資產,興建始於昭和4年,由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教職員,集資貸款購地自行雇工興建,其風格固然看似統一,但各家各戶造型皆不相同,呈現出「計畫性」之特殊風格。此處建築群在日本戰敗後,由政府接收並交由臺灣大學使用、管理,其本質上仍是屬於全民之文化資產。

溫州街日式宿舍群文資保存始於2003年,該年4月10日,臺大執行學人宿舍「椰風專案」,此案在沒有核發拆除執照的狀況下,便逕行拆除溫州街部分日式宿舍(溫州街16巷2號及22巷2號),引發軒然大波。

事後臺大城鄉所教授、曾任臺北市文資委員的學者夏鑄九,就溫州街日式宿舍群進行調查研究,並將報告成果公開。此報告不僅挖掘出豐富的名人故居和人文史料,也建議應保留多棟日式建築。其中,報告指出溫州街25號為臺靜農故居,建議可回復為授課講堂,以紀念臺靜農之學術貢獻。

不過整體來說,溫州街周遭日式建築群卻是命運多舛。2010年位於大安區溫州街18巷16弄1之1號的殷海光故居,因建商鑽法律漏洞,以6坪地綁都更,造成殷海光故居差點無法完整保留。

2013年2月5日位於殷海光故居附近的臺大公共宿舍,登錄歷史建築不過2個多月,就面臨火災,屋頂等木構造部分幾乎全毀,後來在立委管碧玲等人要求下才修復重現。

2014年,則在未經仔細調查下,拆除了岩元義盛興建的和洋折衷樣式建築1

2017年,溫州街22巷4號俞大維故居引發文資爭議,文化局甚至表示怕挨告、怕都更業者跳樓,直到2018年在蔣勳、林懷民……等眾多文化人提出新事證,歷經波折後才指定為市定古蹟,塵埃落定。

但是,最早在2003年被夏鑄九教授提出要保留的臺靜農故居卻至今沒有文資身分,如今還傳出臺大校方已經發包,打算花費22萬6千元將其拆除

2017年俞大維故居引發文資爭議,幾經波折最終獲市定古蹟身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2017年俞大維故居引發文資爭議,幾經波折最終獲市定古蹟身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溫州街臺靜農故居的文資價值

筆者所知的臺靜農故居共有3處,其中一處在中國的青島黃縣路19號,是臺靜農在青島山東大學教書之住所,如今被中國青島市完整保留,受中國政府《青島市名人故居保護利用規劃》管理。

迫於國共戰爭因素,渡海來臺的臺靜農,來臺在臺灣大學中文系任教,只能沿用日本人留下的建築,宿舍最初在溫州街18巷6號,與彭明敏比鄰而居。1990年,臺灣文化保存意識不足,此建築後因都更遭拆,臺靜農搬至溫州街25號日式宿舍,即本文所論的臺靜農在臺灣唯一僅存的故居。

位於中國青島的臺靜農故居。 圖/StefanTsingtauer攝影(維基共享)
位於中國青島的臺靜農故居。 圖/StefanTsingtauer攝影(維基共享)

此故居目前屬於逾50年之公有建築,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17條,變動前必須進行評估與公告,台北市文化局也於2018年1月31日進行列冊會勘,最後做出「不具文化資產價值潛力」認定,不予列冊追蹤。然而相關資料顯示,委員可能不知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臺靜農故居,且依法北市文化局應將文資價值評估結果公布於網站。但就筆者實際上網查找,查無相關公告資料,法律程序並未完備,此時發包拆除實有程序瑕疵。

另外,有文資團體曾將臺靜農故居在內的「溫州街日式宿舍群」提報為「聚落建築」群,其審議也尚未結束,如今臺大校方就打算發包拆除,充滿爭議。

左為莊嚴,右對坐者為臺靜農。攝於1970年溫州街,此為溫州街18巷6號故居。 圖/莊靈提供
左為莊嚴,右對坐者為臺靜農。攝於1970年溫州街,此為溫州街18巷6號故居。 圖/莊靈提供

關於臺靜農故居的文資價值,筆者認為具備歷史性,是地方應予保存之建造物。原因是臺靜農故居屬於日治時期昭和町內之建築,該整體建築群本身就是「臺北設市百年」之重要都市計畫。即使就單一建築體而言,本身亦可朝古蹟或歷史建築方式來保護。

臺靜農本身在文學、藝術、經史等多種領域的成就,使臺靜農故居也符合文資法「紀念建築」的規範。舉例來說,臺靜農1984年與梁實秋同時得到中華民國國家文藝獎。1985年獲得行政院頒發的行政院文化獎。張大千對臺靜農也讚許「三百年來,能得倪書神髓者,靜農一人而已。」

甚至,目前「國立臺灣大學」識別系統的字體,就是取自臺靜農書法集字,這樣的歷史人物對臺大怎麼會不重要?而且最早在調查報告中主張應該保存的,也是身兼文資委員的臺大城鄉所夏鑄九教授。

臺靜農故居就現況來說,結構雖有部分因管理不當,欠缺維護而損壞,但不至於無法修復,該建築屬於昭和町之重要元素,其庭院老樹具備城市綠蔭的生態價值,其人文價值更不亞於俞大維故居,呼籲臺台北市文化局重新評估臺靜農故居文資價值,並召開文資會議予以保存。

臺靜農(右)以放大鏡讀梁羽生(左)著作。攝於1988年,此為溫州街18巷6號故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臺靜農(右)以放大鏡讀梁羽生(左)著作。攝於1988年,此為溫州街18巷6號故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 此屋之前在資料不足的狀況下被誤認為中村三八夫住宅,但實際屋主是中部公學校的校長岩元義盛,其任職過任職過北斗、大甲、鹿港等地公學校。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