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爭奪戰(四):重建國際信任,疫苗免疫護照可行嗎? | 徐子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冠疫苗爭奪戰(四):重建國際信任,疫苗免疫護照可行嗎?

台灣能封鎖多久?人類如何恢復正常往來並重建國際間的信任呢? 圖/歐新社
台灣能封鎖多久?人類如何恢復正常往來並重建國際間的信任呢? 圖/歐新社

近來紐約時報出了一篇與台灣防疫有關的報導,受到島內各方熱議與各取所需的解讀。除去好運因素、專家不看好能再守六個月等搏版面的字句,該文確實點出值得深思之處,那就是台灣能封鎖多久?

如衛福部長陳時中接受該文記者訪問時指出,若有證據表明疫苗能提供持久免疫力,才有可能考慮放鬆,文中隨即引用專家意見,反問如果疫苗不能提供持久免疫力,台灣人準備好和病毒共處了嗎,還是要繼續鎖國?

這個答案其實也不難知道,當疫苗問世,開放只是遲早的順序。目前全球多數仍處於疫情歇斯底里的狀態,只期待病毒突然消失,但隨著經濟變差、失業增多,很快人們得接受疫苗可能沒有百分百保護力的事實,並認清零確診是不切實際的思維,而持續感染與接種疫苗將並行一段時間,直到達成群體免疫。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在於疫苗的持續力有多久,而是如何凝聚、普及對疫苗的認知,並敦促各國共同行動。現在的困難之處在於,當各國封鎖國境、以鄰為壑之後,全球又出現中世紀那種所有人反對所有人的惡兆,彼此的不信任達到全球化以來前所未見的高峰,人類如何恢復正常往來並重建國際間的信任呢?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疫苗的持續力有多久,而是如何凝聚、普及對疫苗的認知,並敦促各國共同行動。 圖/路透社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疫苗的持續力有多久,而是如何凝聚、普及對疫苗的認知,並敦促各國共同行動。 圖/路透社

免疫護照是後疫情的解套?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所謂的免疫護照,也就是記錄疫苗注射的憑據。事實上,早在疫情爆發初期,就曾有人提過類似概念,只是那時疫苗尚未問世,免疫標準來自於感染後痊癒而產生的抗體。換言之,只要得過肺炎又好了的人,就可以擁有免疫護照,即可在國內外重返過去自由行動的狀態。

但這個概念旋即被WHO專家駁斥,因為當時無足夠證據顯示,人們被感染痊癒後的抗體得以免疫,也不知道免疫力能維持多久。且測試質量有限,檢驗後會有一定數量的假陰性和假陽性個案,假陰性意味著對病毒免疫的人被迫繼續封鎖,而假陽性的人即使領取免疫護照,仍有感染和傳播病毒的風險。

此外免疫也涉及道德困境,論者擔心有些年輕力壯者可能會為了取得免疫護照,干冒被傳染的風險,造成疾病更加蔓延,也是變相鼓勵魯莽的行為。又或者是基於某些國家的不平等情形,如美國的非裔人口能獲得的醫療資源往往少於白人,有色人種不一定能負擔病毒檢測費用,即使得病痊癒後也無法取得護照。

再加上各國疫情程度不一、國內政治考量、對他國檢測技術的懷疑等因素,都讓基於抗體的免疫護照之議胎死腹中。如今輝瑞等各家疫苗問世,多數試驗表明各家疫苗在預防肺炎方面非常有效,儘管仍有專家擔心疫苗的效力時間,以及是否可以防止接種後傳播病毒,但隨著疫苗施打逐步驗證,例如訂立護照效期,這些問題都將不是問題。

進一步來說,政府剝奪人民行動自由的合法理由,是藉封鎖維護公共利益。一旦出現有效疫苗,受過注射的人將拒絕被剝奪行動、工作等基本權利,政府再沒有任何權力可以阻止人民。也就是說,後疫情時期的國家應逐步減少非常時期的控制,回歸正常法治與外交,而免疫護照正是幫各國解套的關鍵。

各國疫情程度不一、國內政治考量等因素,都讓基於抗體的免疫護照之議胎死腹中。 圖/歐新社
各國疫情程度不一、國內政治考量等因素,都讓基於抗體的免疫護照之議胎死腹中。 圖/歐新社

部分國家已啟用數位認證機制

由於多數國家仍處於疫情高峰,免疫護照的概念必須得從國內做起。像是正大力推廣疫苗的英國,國家衛生局(NHS)將為接種疫苗的國民提供證明卡,內容包括疫苗類型、第二次注射時間等資訊,儘管政府否認這是免疫護照的先聲,但一些商家已表示會優先考慮接待已接種的人,航空業者也表示會提供特別待遇。

對於在大流行中受到嚴重損失的業者來說,免疫護照不啻是救命稻草。航空業可能是受創最深的一環,因此代表全球290家航空公司的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就表示,它正在研發旅遊通行(Travel Pass)倡議,其中包括數位護照,可驗證旅客的接種紀錄或病毒測試,並與各國海關共享資訊。

另外,國際商會(ICC)嘗試開發AOKpass,這是一種應用程式,讓海關能驗證旅客的COVID-19篩查測試,未來更可擴充至疫苗注射紀錄。新加坡目前已針對某些國家旅客試用,其他國家也在觀望。洛克菲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亦推出類似機制,名為CommonPass,功能極為類似,有數家航空已展開試行。

除了防疫,這些程式的共通點在於保護個人隱私與資訊安全。它們強調使用區塊鏈技術,讓病毒測試或施打疫苗紀錄難以竄改,並減輕傳統紙本的偽造風險,同時節省製作費用。他們也宣稱,個人資訊只會存在檢驗或接種的醫療單位,以及本人手機裡,不會有其他備份,但某些強調數據本地化的國家,如中國、印尼等,該如何與歐美協調仍屬未知。

英國國家衛生局(NHS)將為接種疫苗的國民提供證明卡。 圖/法新社
英國國家衛生局(NHS)將為接種疫苗的國民提供證明卡。 圖/法新社

WHO與疫苗大國角力的影響

若不考慮跨國數位認證,那麼過去紙本的國際疫苗接種證書(ICV)或可參考。數十年前攜帶ICV旅行是很普遍的情形,那時的ICV包含了霍亂、傷寒等耳熟能詳的傳染病,後來因為世界衛生狀況與醫療條件改善,有些傳染病已經消失無蹤,如天花,有些傳染病可用藥物治癒,如鼠疫,現在除了前往特定國家,通常不會特別要求旅客接種並攜帶ICV。

根據WHO頒布的國際衛生條例(IHR),現在會要求旅客出示疫苗證明的傳染病,只剩下黃熱病(yellow fever)等三種,而各國有自己的考量,並非所有國家都會照章辦理。雖然WHO在本次疫情中名聲受損,但仍是全球唯一的國際衛生組織,因此不難想見IHR未來也會加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作為入境免除隔離的條件。

然而IHR規定,只有經WHO批准的疫苗才屬有效,也就是說,如果要透過WHO共同頒布免疫護照,就必須要得到WHO認證。目前WHO的疫苗候選名單有63種,如中國國藥、科興製藥、牛津-阿斯利康、輝瑞等都榜上有名,但未來會如何納入IHR,則將面臨大國角力。

這是因為作為疫苗先驅的美中兩國,已處於高度猜忌狀態,在美國強烈懷疑病毒起源、中國疫苗的安全性與透明度的當下,如何認證其生產的疫苗有效實屬難題。多數歐洲、日韓等先進國家也都沒考慮採用中國疫苗,但巴西、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則多訂購中國疫苗,中國標準就算能被WHO認證,但是否能讓歐美國家信任還須時間觀察。

最後,要知道主要大國的交惡,必然影響免疫護照的推行,被夾在其中的國家也會受害。舉例來說,極為仰賴觀光收益的泰國,已有業者呼籲對接種疫苗的旅客免除隔離,但當疫苗成為開放國境的重要(甚至是唯一)依據,疫苗認證與否就會影響各國政府的判斷。

如美國、韓國,以及德法等歐洲國家都未拒絕泰國旅客入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泰國疫情管控得宜,包括對中國等疫區封閉。若接種疫苗的中國遊客再度重返,美德等國是否還會保持對泰國的開放在所難言,這些相關擔憂將會變成推動免疫護照的最大變數。

當疫苗成為開放國境的重要依據,疫苗認證與否就會影響各國政府的判斷。 圖/法新社
當疫苗成為開放國境的重要依據,疫苗認證與否就會影響各國政府的判斷。 圖/法新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