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已至——中國電影相繼「被」禁,影視產業雪崩虧損 | 吳介聲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凜冬已至——中國電影相繼「被」禁,影視產業雪崩虧損

2019上半年,中國的電影票房只有兩部電影在苦撐,其中一部還是美國好萊塢的《復仇者聯盟4》。 圖/中新社
2019上半年,中國的電影票房只有兩部電影在苦撐,其中一部還是美國好萊塢的《復仇者聯盟4》。 圖/中新社

中國影視產業去年因為補稅與審查等連串事件,導致市場步入寒冬,詎料今年上半年持續降溫,總票房與投資金額雪崩,被中國輿論稱為「冰川時代」。

以「總票房」與「觀影人次」兩大指標來看,今年上半年,中國「總票房」311.7億(人民幣,下同,約台幣1,435億),與去年同比下滑2.7%,是近9年首次下滑;「觀影人次」今年上半年8.08億,同比少賣了9,000萬張票,減少10.3%,觀眾流失也創紀錄。

中國國產電影不賣座,票房同比驟減32億元,是影響下行趨勢的主要原因。

總票房同比雖然看來只下滑2.7%,但對中國業界而言已是叫苦不堪。事實上中國今年上半年的電影票房只有兩部電影在苦撐,其中一部還是來自美國好萊塢的《復仇者聯盟4》。

原本期許叫好叫座,預定7月上映的電影《八佰》和《少年的你》,在6月底因為「技術原因」,臨時「被」宣布取消上映——此類關於「技術」的訊息被公認為「官方審查」未過關,但究竟為什麼未過?具體原因不明。

華誼兄弟、北京文化等影視龍頭相繼虧損

應該熱門的暑假檔期,卻籠罩愁雲慘霧,而真正讓業界人士背脊發寒的是連續2年崩跌的大勢。

7月中旬,中國主要影視公司發布2019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影視行業已經淪為虧損重災區。華誼兄弟、北京文化等6家知名公司首度出現虧損,其中影視娛樂股王華誼兄弟,更淪為虧損之王。

報告顯示,歷年票房常勝軍華誼兄弟,上半年虧損高達3.25億(去年同期則盈利2.77億)。

中國媒體《第一財經》指出,華誼兄弟股價走低,7月初股價不到去年年初的一半;華誼兄弟已經藉由貸款、股權質押、轉讓公司股權、抵押固定資產、尋求政府補貼等方式,積極籌資解困。

另外,因投資電影《戰狼2》、《我不是藥神》而成名的「北京文化」虧損至少4,800萬,同比下滑至少208%;萬達電影雖有淨利4.81億,但同比也慘跌55%。這些知名龍頭公司業績重挫若此,其他上萬家電影公司更是倒成一片,能一息尚存就萬幸了。知名產業創投家在去年底的公開演說即指出,未來5年,中國上萬家的電影公司有95%會陣亡。

中國影視產業投資人士分析,2016年是影視行業上市公司市值的高峰,如今市值平均下跌72%,一家上市公司市值跌掉8成竟然還算正常——中國影視產業這種悲慘市況,無法吸引正常資本投注。

因投資電影《我不是藥神》而成名的「北京文化」現在虧損慘重。 圖/美聯社
因投資電影《我不是藥神》而成名的「北京文化」現在虧損慘重。 圖/美聯社

受審查制度影響,國際知名導演張藝謀的新片《一秒鐘》在2月被勒令退出柏林電影節。 圖/美聯社
受審查制度影響,國際知名導演張藝謀的新片《一秒鐘》在2月被勒令退出柏林電影節。 圖/美聯社

審查、補稅制度導致惡性循環

近10年來,中國的電影市場發展迅猛,如今已經是全球第2大電影市場,近年風光一度,曾經成為熱門投資標的。

然而,中國影視產業股價去年已經受到巨星逃稅風波影響,又增加審查難度,災情慘重。稅務整改、政治審查、外資逃離等,這些從去年開始迅速放大的主要負面影響因素,仍然持續擴大中。

中國電影業務去年改由中共中央宣傳部負責,根據《彭博新聞》報導,中國電影產業最重要的暑假檔期,今年有多部電影臨時被禁,官方說法不明,業者只好以進口電影取而代之,或行事倉促,或濫竽充數,票房難免受挫。

即使是再大牌再知名的公司、導演或製作人,在中共日趨嚴格的審查下都得向不明原因低頭,難以喘息。

華誼兄弟公司自4月中旬以來股價大跌超過2成,今年押寶在高成本的《八佰》及《小小的願望》,結果兩片被禁,《八佰》陣亡,《小小的願望》無法實現,華誼兄弟受傷慘重,陷入財務危機。

問題會不會出自「政治」?7月初,華誼兄弟公司高調地宣布成立「黨委」,強調要積極探索「把黨建工作融入到影視內容創作的各個領域」。

此外,幾乎成為中共在國際影壇樣板招牌的資深導演張藝謀,其新片《一秒鐘》於2月被勒令退出柏林電影節。根據《Hollywood Reporter》報導,為了通過審查,此片事先已在官方要求下修改多次,無奈仍告失敗。

熟悉中國影視市場的外籍監製、青島萬達影城前製作總監庫藍(Tommie Curran)認為,過度審查不僅影響中國電影獲准上映之數量,甚至促使電影創作者自我審查,嚴重依賴特定的製作公式,如果導致相似的電影過多,就更無法吸引票房。

自從去年展開的補稅、限薪、審查等系列緊縮政策,嚴重影響部分作品上映時程,甚至無法上映,打擊營運效率,增加壞帳與倒閉風險,導致市場惡性循環。

而部分較為敏感的意見領袖則「審慎樂觀」地稱這2年的寒冬為「調整期」、「野蠻生長的影視公司新一輪大洗牌」、「影視板塊整體業績的邊際改善過程」、「儲備豐富且符合政策鼓勵方向的內容題材」——意指能夠通過考驗的業者,經歷行業重整之後會有更大成長空間。

回想去年2月28日,中共高調公布對台31項措施,在影視產業方面鼓勵台灣參與中國廣播、電視、電影市場,原則上不受數量限制,而中國引進台灣生產的電影、電視劇也不設限,一度引起台灣影視產業界認真評估加碼西進。

然而,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展開影視產業補稅限酬以及加強審查等緊縮政策,中國影視產業收益也急速進入寒冬期。在這巨變的時代,不到一年半時間,這些中國影視產業對台「優惠」措施幾乎已被遺忘,只留下現實而冰冷的營運數字,陪伴產業鬥士度過漫漫寒冬。

隨著中共嚴格執行各項緊縮政策,中國的影視產業進入寒冬期。 圖/美聯社
隨著中共嚴格執行各項緊縮政策,中國的影視產業進入寒冬期。 圖/美聯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