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形勢看好」?2021不容忽視的債務危機與政經風險 | 吳介聲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中國經濟形勢看好」?2021不容忽視的債務危機與政經風險

2021年中共進入「十四五計畫」,並加緊「中國經濟形勢看好」的官方宣傳。 圖/新華社
2021年中共進入「十四五計畫」,並加緊「中國經濟形勢看好」的官方宣傳。 圖/新華社

為配合2021年開展「十四五計畫」進程,中共近期加緊「中國經濟形勢看好」的官方宣傳,並藉由對照西方國家嚴重疫情與經濟停滯,為中共所謂的制度優勢敲鑼打鼓。然而由於中國也深受疫情打擊,人民可支配收入與消費萎縮,並且即將進入多種債務危機高峰期,今年政經風險更是不容忽視。

去年10月1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去年第三季中國經濟增長4.9%,明顯優於第二季的3.2%,中共從此持續積極宣傳中國「正從最嚴重的冠狀病毒大流行中迅速復甦​」。

然而與此同時,去年前三季的私營固定資產投資仍低於去年同期。部分分析指出,中國去年第三季的經濟與出口增長主因,是受到全球對中國製造的醫療防護用品需求刺激,而來自官方的經濟刺激措施——包括政策驅動的工業活動、房地銷售以及基礎建設——也是要因。

2021年關,中國忙於應對新冠疫情以及嚴冬寒害之際,大規模金融風險恐持續增強。

去年12月信評機構穆迪(Moody's)指出,儘管中國經濟將於2021年逐步復甦,仍預測中國金融業將面臨更多壞帳風險;國際知名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預測中國國企債務違約持續增加;澳盛銀行(ANZ)則估算今年中國房企(房地產開發商)面臨775億美元償債壓力;國際貨幣基金(IMF)則推估,中共政府債務將激增至全中國經濟產值(GDP)的92%。中國的系統性金融風險恐將逼近臨界點。

中國今年到期債務攀升

中國自2014年起企業債務違約明顯逐年攀升,例如2014年違約金額13億人民幣激增到2019年的1,443億人民幣。去年受到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雪上加霜,截至去年11月底,中國企業債違約餘額規模高達2,324億人民幣,達到歷史新高,其中國企違約餘額達到1,087億人民幣,占違約餘額總規模近五成。

市場預估截至今年11月,中國至少將有1,726億人民幣企業債務到期,超過一半將於今年3月前到期,其中約有39%來自大型國企永城煤電、紫光集團以及華晨汽車。

根據《日經新聞》去年12月28日報導,其與同集團Nikkei Quick News針對35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企業債務違約是中國經濟下行主要風險。事實上2020年包括知名國企銀行等多家企業債務違約以及破產倒閉等嚴重問題,已如烏雲密佈在中國市場,隨著大量鉅額債務到期,類似個案在今年將迅速增加。

此外,在中國房企危機方面,根據2019年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預估,2019年中國房地產業需償還債券規模達4994.5億人民幣,到2020年此規模累計至6513.4 億人民幣,而到今年則將累計達近兆元人民幣,房企現金流壓力沈重。

英國經濟智庫「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日前也特別指出,企業貸款浮濫是中國債務問題最大隱憂,其中房企持續向離岸市場大量借貸,外國投資人大量脫售債券之風險激增。

「牛津經濟研究院」日前指出,企業貸款浮濫是中國債務問題最大隱憂,其中房企持續向離岸市場大量借貸,外國投資人大量脫售債券之風險激增。 圖/路透社
「牛津經濟研究院」日前指出,企業貸款浮濫是中國債務問題最大隱憂,其中房企持續向離岸市場大量借貸,外國投資人大量脫售債券之風險激增。 圖/路透社

全球經濟衝擊雪上加霜

此外,疫情籠罩下全球經濟低迷,外需不振,對長期做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持續造成結構性打擊;國際實體經濟活動急凍大幅拖累對中跨境投資;美日等主要國家將加速重建產業鏈,「逆全球化」大勢已定難以逆轉。加上中共加速專制統治引發國際社會疑慮,中共與部分國家政府關係日趨緊張,損害中國貿易以及投資信心,種種因素都讓中國經濟迅猛發展的美好時光難以復返。

近年中共官方並不諱言中國各種債務問題嚴重,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點內容,首先點名地方政府隱形債務(地方債),其中癥結來自盤根錯節的國債、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以及最近頻傳鉅額違約的國企。只是這種開會點名監管已經重複多年,成果恐怕極為有限,若未能從政治結構大刀闊斧落實改革,其功效恐怕僅限於「示威」。

為因應今年可能爆發大規模債務違約風險,去年12月23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財金司宣布展開「全國大調查」,要求地方政府全面排查近兩年企業債券違約問題,大幅強化地方責任,要求各省級發改委排查轄區內「近期到期、特別是2020年底前到期,以及2021年企業債券本息兌付等狀況,掌握轄區內企業債券還本付息資金安排和情況」,排查後有償債風險的企業債券,將「列為重點關注對象」。

知名金融媒體《巴倫周刊》(Barron's)去年12月24日也從國際投資角度指出,雖然中國被認為擁有長期商機,然而投資風險仍日益升高,專家認為2021年投資中國至少將面臨三大風險:包括美中貿易戰和科技戰持續、美國可能透過商務部「實體清單」工具限制中企發展業務,並將以國安為由制裁中企。

中共此刻勢必持續在國內外積極宣傳中國市場規模、經濟韌性以及與所謂制度優勢,而且由於低基期緣故,今年中國經濟數據也很可能會比去年好,但是中國實體經濟態勢嚴峻,貸款補貼也早已過度浮濫,系統性風暴已經蠢然欲動。

中共持續在國內外積極宣傳中國市場規模、經濟韌性以及與所謂制度優勢,但是系統性風暴已經蠢然欲動。 圖/美聯社
中共持續在國內外積極宣傳中國市場規模、經濟韌性以及與所謂制度優勢,但是系統性風暴已經蠢然欲動。 圖/美聯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