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惠譽評級遽降三級,「華融危機」將吹起中國國企違約風暴? | 吳介聲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遭惠譽評級遽降三級,「華融危機」將吹起中國國企違約風暴?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近期爆出鉅額債務危機。 圖/路透社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近期爆出鉅額債務危機。 圖/路透社

中國規模最大的不良債務管理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近期爆出鉅額債務危機,去年度業績報告持續暫緩公布,此嚴重異常現象導致市場擔憂其美元債可能違約,國際評級機構惠譽甚至將華融的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級連降三級,並且保留在負面觀察名單。華融危機一葉知秋,中國國企違約恐將迅速惡化。

華融也是中國最大海外債券發行商,目前尚有超過200億美元的未清償海外債務。近期華融宣布無法如期發布去年業績,恐將延到8月才公布。根據《彭博社》報導,極具指標性的華融債券價格已跌至歷史新低,除顯示投資人擔憂中國債券市場,並已再度顯見中共當局幾乎無力挽救國企債務,國企將取代民企成為中國最大的債務違約引爆點。

中國國企違約將超越民企

4月26日《路透社》報導,華融宣稱因尚待審計機構確定部分交易,無法在4月30日前完成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此外,港交所也要求上市公司應於4月30日之前公布去年年度報告。據報導,華融原本計劃將其超過千億(人民幣,下同)的不良資產,轉移到中國央行旗下的白武士公司「成方匯達」之資產負債表,但曾遭到監管機構反對。

華融由中國財政部與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共同成立於2012年10月,前身為1999年成立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主因為收購及處置中國工商銀行(ICBC)等大型國企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十年來儼然已是中國極為重要的「壞帳銀行」,但諷刺的是,華融近年卻惹來天量爛帳,恐怕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處於破產邊緣。

華融日前最受矚目的醜聞,是前董事長暨黨委書記賴小民因受賄貪瀆等罪於今年被執行死刑,賴小民案堪稱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規模最大的金融瀆職案。在賴小民管理初期,華融從不良債務管理業務盲目擴展多元化金融服務,兼營證券交易和信託業務,管理不善,曾留下超過七千億債務。

如今華融危機猶如中國國企財務惡化的冰山一角。將華融的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級由「A」連降三級到「BBB」的惠譽指出,去年中國國企的中國境內債券違約高達795億,創下歷史紀錄。中國境內違約比率也從前年的8.5%暴衝到去年的57%。而今年第一季該數據更衝到72%。惠譽數據也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國企的境內債券未償餘額約高達三兆美元,超過整體債券餘額九成。

華融除了債券慘遭拋售,在香港的股票業已停牌,自2015年IPO到今年3月底停牌,華融在香港的股票慘跌67%。國際評級機構穆迪也下調華融評級,市場普遍認為華融已經瀕臨破產。

根據《彭博社》4月16日報導,中國4,400家金融機構當中,有12.4%(超過500家)被中共央行認定為「高破產風險」狀態,市場認為華融案恐怕只是風暴的開始,中國地方債企業債等金融危機隨時可能連環爆。

華融有超過六成股權屬於中國財政部,主要投資人包括知名外資機構,例如美國投資銀行高盛與部分主權基金,以其特殊地位,與中國重要金融機構以及外資之關係盤根錯節,如今負債高達1.6兆,顯見處置華融困境,對中共有「大到不能倒」之危,也備受國際金融市場關注。

華融由中國財政部與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共同成立於2012年10月,前身為1999年成立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 圖/路透社
華融由中國財政部與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共同成立於2012年10月,前身為1999年成立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 圖/路透社

中共難救債務結構性危機

華融所收購的不良資產大多來自中國國企,如果華融破產重組,將加劇其他資產管理公司日後融資難度,甚至演變為系統性金融風暴,中共當局恐怕還是得接手。4月16日已傳中國監管機構放話華融流動性足夠,仍與審計機構合作完成年度報告,要求眾家銀行別對華融「抽貸」,並協調部份國企銀行支持華融。當天《彭博社》也報導華融已電匯資金償還4月18日到期的人民幣計價債券,但華融種種緊急措施仍然難解燃眉之急以及結構性危機。

無論中共決定如何拯救華融,中外市場對中資投資級美元債的信心已是雪上加霜,全球投資組合必受衝擊。如今在彭博巴克萊(Bloomberg Barclays)「新興市場美元公司債券指數」(EM USD Corporate bond index)當中,中國企業占比不少;另在ETF主要指數「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Bloomberg 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 bond index,BBGA)當中,中國名列五大債券發行國。

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大型國企如華晨汽車、永城煤電等,以及多處地方債企業債連續違約爆雷,已有多種債券被取消發行,去年違約金額不僅創歷史新高,違約者更有半數以上是中國各省市龍頭國企。此外,中國今年僅第一季已經有19家企業違約,佔去年全年57%,其中有9家是國企,超越去年國企違約總量。

根據中國《經濟觀察報》報導,中國債券違約金額規模已從2014年的12.6億元飆升至去年11月的1330.6億元,短短六年惡化破百倍,債券違約數目也從2014年的6檔激增至去年的115檔。而且國企債券違約數量和規模,自去年以來特別顯著。惠譽對此特別警告,中國資產管理新規過渡期即將屆滿,不管國企或民企,債務違約事件勢將層出不窮,不容市場忽視。

不管國企或民企,債務違約事件勢將層出不窮,不容市場忽視。示意圖。 圖/路透社
不管國企或民企,債務違約事件勢將層出不窮,不容市場忽視。示意圖。 圖/路透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