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慾不是你的情慾:當「未經同意散布私密影像」成為一種龐大產業 | V太太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你的情慾不是你的情慾:當「未經同意散布私密影像」成為一種龐大產業

科技造成的新暴力形式包括「未經同意散布私密影像」,或稱「復仇式色情」。示意圖。 圖/美聯社
科技造成的新暴力形式包括「未經同意散布私密影像」,或稱「復仇式色情」。示意圖。 圖/美聯社

通訊科技的發達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許多不同程度、不同面向的轉變,我們不只從中得益,也可能因此獲得傷害。比方說,網路科技使性別暴力議題變得更為複雜,促成了新的暴力形式、構成新的風險,更強化了暴力與傷害傳播的速度和範圍。

其中一個例子是「未經同意散布私密影像」(Non-consensual pornography,簡稱NCP)。針對這個問題,人們比較耳熟能詳的名稱是「復仇式色情」(revenge porn),一般指的是:「在沒有經過當事人同意,故意散布、播送、張貼或以任何方式讓第三人觀覽當事人為性交、裸露性器官等性私密之照片、影像」。

之所以被稱為「復仇式色情」,是因為這類的行為最常發生在(前)配偶/伴侶間,其中一方可能因為關係破裂,用私密照片作為威脅、強迫或報復對方的工具,例如逼迫不可分手、向對方勒索金錢,或企圖傷害對方的名譽、工作與社交生活等。我們最常聽聞的,男性在分手後將女性前伴侶的裸照或性愛影片上傳網路,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不只為了復仇

但「復仇式色情」也並非只有一種型態,它可能和其他形式的性別暴力與犯罪結合。例如,人口販運份子會透過拍攝受害者的裸照或性愛影片,來達到控制目的;性侵行為人可能在犯罪時拍下影像紀錄,一方面達到再次羞辱受害者的目的,另一方面藉此威脅受害者不得報警。還有一些受害者,則是個人的電腦或手機遭到駭客入侵,私人的照片或影像因而被盜取與散布。

因此,「復仇式色情」的目的不一定只是「復仇」,而有可能是恐嚇、控制,甚至是娛樂和金錢。另一方面,「復仇式色情」雖然涉及個人私密(且經常包含性愛)影像的傳播,但行為人們真正的目的也並不是「色情」,而是透過將受害人的身體「色情化」,達到羞辱、貶低的功效,進一步彰顯自己對受害者的支配與控制。

儘管在國內的媒體報導和社會輿論中,我們仍舊比較常看到「復仇式色情」一詞,但國外學者與實務工作者其實早已倡議多年,呼籲人們停止使用這個詞語,並建議將這種特殊的性別暴力型態稱為「Non-consensual pornography」(未經同意的色情影像)。國內學者和相關團體則進一步翻譯成「未經同意散布私密影像」,儘管繞口,卻能夠較為具體並中立地描述問題之本質與內涵。

更重要的是,語言使用習慣往往影響我們看待問題的視角,在這個議題上更是如此。「復仇式色情」一詞之所以不是一個恰當的詞語,是因為它可能模糊或簡化問題的本質,並壓縮公共討論的空間。

首先,對這些未經同意就分享、上傳他人私密影像的行為人來說,他們的動機並不一定是復仇。同時,「復仇」一詞暗示著「雙方互有往來」,因此隱私遭到侵害的受害者會被認定是因為自己「先做錯了事情」,才會遭到這樣的對待。這不僅有可能合理化行為人們的行為,更可能催生譴責受害者(victim-blaming)的言論。

「復仇」兩字也往往暗示著一對一的私人關係,但在「復仇式色情」的例子裡,行為人常常不只一人。除了最初上傳分享照片、影像的人以外,網站架設者,以及所有曾經點閱、觀看、留言和傳播的使用者,其實都以不同的程度參與了這個過程。

換句話說,隱私遭破壞的當事人「受害過程」不僅限於影像被上傳的那一刻,更在後續每一次的觀看與分享過程中,不斷被延續與重複。

我們所反對的,不應該是情慾的展露,而是未經同意的曝光。示意圖。 圖/法新社
我們所反對的,不應該是情慾的展露,而是未經同意的曝光。示意圖。 圖/法新社

壓縮「情慾」的想像空間

「色情」(porn)一詞可能轉移焦點,令人誤以為只有裸露或正在從事性行為的影像才符合定義。然而,「復仇式色情」的關鍵並非影像的內涵,而是在未經他人同意的情況下散布他人的影像,是對個人隱私的嚴重侵犯。

此外,即使在女性主義者之中,對於「色情」的立場也不相同,而「復仇式色情」一詞卻有可能再一次壓縮社會對「色情/情色」的想像和討論空間。一方面,當代色情產業確實仍涉及許多需被正視與討論的不平等和剝削;另一方面,色情本身是否必然對女性造成壓迫?女性在參與——或許是觀看者,或許是被觀看者——色情的過程中,是否可能發展出自身的能動性?

色情如果「錯誤」,其錯誤是來自於色情本身,還是它的生產方式,以及該生產方式下的性別動力?舉個簡單的例子,主打以女性為對象設計劇情和氣氛的「女性向A片」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當女性成為消費主體時,色情是否也有可能賦予女性權力?

有鑑於此,筆者認為,在我們的社會中創造出一個足夠的空間是很重要的。因為當我們持續把「復仇」和「色情」相連結,並放在這樣一個脈絡之下——亦即色情必然是暴力、壓迫、不平等和具有傷害性的——時,我們被教導用一種相對扁平且單一的方式去想像情慾,甚至妖魔化、骯髒化情慾,使得情慾再次只能在特定範圍如婚姻內、一對一的親密關係下被理解。

然而如前所述,散布他人私密影像的問題並不在於情慾,而在於違反意願、傷害隱私,和權力壓迫。我們所反對的,不應該是情慾的展露,而是未經同意的曝光。造成痛苦的,並不是性本身,而是不平等的性別權力,以及這個不平等所促成的,對女性之暴力。

當「復仇式色情」成為一個龐大產業

「復仇式色情」一詞的出現可追溯至2010年。當時,美國男子摩爾(Hunter Moore)和前女友分手後,成立了名為「Is Anyone Up」網站,供使用者上傳他人的私密與裸露照片、影片。許多人利用該網站上傳前任情人的影像,並附上對方的連絡資訊與攻擊話語,內容通常不脫因為分手或遭到背叛,而想要「給對方好看」。此後,「復仇式色情」一詞便不脛而走。

該網站越來越受歡迎,在全盛時期每月有高達3千萬次的點閱數,為摩爾帶來每個月1萬3千美金的營收。因為「使用者需求」龐大,摩爾也開始入侵他人電腦、盜取私密照片,再上傳網站。

2011年,摩爾接受CNN主播庫柏(Anderson Cooper)訪問,強調自己只是「滿足大眾的需求」,更對在場的受害女性說,「沒有人拿槍強迫你拍那些照片。現在是2011年,所有資訊都會被分享到網路上。如果你不想要你的照片曝光,就不要拍那些照片。」

該網站於2012年關閉,因為其中一位受害者的母親在那之前自行蒐集資料,促成美國聯邦調查局進行調查。由於當時「未經同意散布他人私密影像」仍是一個相對「新穎」的問題,美國也並沒有相關法規予以規範,聯邦調查局在2014年以「非法入侵他人電腦與竊取資料」為由起訴摩爾,他在2015年年初入監服刑。

2016年時,全球大概有3,000多個類似網站,「未經同意散布私密影像/復仇式色情」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時至今日,隨著資訊科技越來越進步、資訊分享的管道愈發多元,這個現象可能已經更為複雜。

比方說比起公開網站,可能更多人透過「封閉、私人」群組來進行小型交換,例如日前爆發的韓國「N號房事件」中,會員們就是透過需要付費加入的封閉群組來分享影像。同時對於受害者來說,在私人對話中流傳的影像也更難以被追蹤。

日前爆發的韓國「N號房事件」中,會員們就是透過需要付費加入的封閉群組來分享影像。示意圖。 圖/法新社
日前爆發的韓國「N號房事件」中,會員們就是透過需要付費加入的封閉群組來分享影像。示意圖。 圖/法新社

當「性」成為一種羞辱

和其他許多形式的性別暴力相同,散布女性的私密影像往往基於一種「控制」和「支配」的慾望,其中的關鍵在於權力的展現、建立和強化。白話地說,這麼做的行為人希望透過傷害隱私和公共羞辱,來重新確認自己在和受害方的關係中,身處支配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只適用於相識的人之間。一方面,在私人親密關係裡,男性可以透過這樣的行為,來控制與壓迫(前)伴侶,鞏固自己在(前)關係裡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參與暴力的男性們也可能將個別女性視為「代罪羔羊」,她們代表著某類不合規範、隨時有可能挑戰,甚至顛覆男性地位的女性形象,因此需要受到壓制。

康乃爾大學哲學教授曼恩(Kate Manne)在《不只是厭女》一書中所提出的厭女邏輯,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個議題。根據曼恩的理論,在父權社會裡,男性是佔據支配地位的「取用者」,而女性被看作是臣屬的「付出者」。因此女性必須為身處支配地位的(如白人、高社經地位、異性戀)男性付出自己的情感、愛與性,而「收回」這些物品和服務的女性就犯下背叛的罪,必須被施以懲罰。

這樣的懲罰有著另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用來警告其他女性不要違反父權規則。被散布私密影像的女性們是父權社會裡的「壞女人」,她們不只放縱自己享受性,更「背叛」了她們的男性伴侶。因此,渴望繼續維持支配地位的男性透過公布影像,在羞辱、懲戒「壞女人」的同時,也引誘並強制其它「好女人」們繼續遵守規則。

最後,我們必須反省檢討的問題是:除了對個人隱私的傷害,為什麼公開一個女性的裸照,可以成為一種「羞辱」?說到底,這和社會如何看待女體、女人的性,以及在投入性之中的女體有關。

當女人的性被看作是一個需要被管理,並且只能在特定脈絡下被提供給特定對象——通常是社會認定她們應該要付出上述情感勞動的男性,如丈夫——的「物品」時,女性的性自由因此被父權社會以「保護」之名而進行各種管制。此時,「曝光個人的性」此一行為的殺傷力就變得合理且強大,而公開或被公開地展露自己的身體與性慾的女性,就成為可恥的存在。

此種暴力一來源自於性別的不平等,二來也受惠於不被解放的性。這使得某些性別或性傾向的人,在實踐性自由時,必須冒著被傷害的風險。「解放」與「平等」是一體兩面、互不可缺的兩件事情,因此,如果要挑戰或消除這樣的暴力,我們所要做的,不只是讓女性的身體、存在和選擇可以獲得平等的對待,更需要解放性和情慾本身。

我們必須致力於解開對女性的情慾和性的箝制,讓性不再只和婚姻與生育連結。我們也要打破與性相關的污名,讓女性的性不再隱晦、羞恥。唯有如此,女性才有可能自由地有性、談性、展露性;唯有如此,性才不會繼續成為傷害女性的工具。

我們要打破與性相關的污名,讓女性的性不再隱晦、羞恥。示意圖。 圖/法新社
我們要打破與性相關的污名,讓女性的性不再隱晦、羞恥。示意圖。 圖/法新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