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又當冤大頭,買了會洩密的電戰莢艙? | Flak聊軍事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空軍又當冤大頭,買了會洩密的電戰莢艙?

F-16C/D Block 70戰機。 圖/Lockheed Martin
F-16C/D Block 70戰機。 圖/Lockheed Martin

9月24日,立法院外交國防及財政委員會聯席審議「新式戰機採購特別條例草案」,順利通過初審。國民黨立委馬文君質疑:美方軍售清單中建議新購66架F-16C/D戰機搭配ALQ-211(巴基斯坦也使用該型莢艙)或相同性能的電戰系統,但空軍之前的鳳展專案,卻因為ALQ-211「有洩密疑慮」、「且是舊型的」,而堅持買ALQ-131A FMS莢艙。結果我國花大錢研發並採用ALQ-131A FMS電戰莢艙,全世界只有我們使用,現在卻又要買舊的(ALQ-211),國防部和空軍必須向國人負責。

目前巴基斯坦所使用的ALQ-211莢艙,是巴國在2006年獲准向美國採購36架F-16 Block 52,並可從4種電戰系統中選擇一種,分別是內載的ALQ-211(V)4(ITT產品,現為Harris)、內載的ALQ-178(英國BAE產品)、內載的ALQ-187(雷神產品,由ALQ-184修改而來)與外掛的ALQ-184莢艙(雷神產品)。巴基斯坦選擇了ALQ-211,似乎對其相當滿意,連帶其既有F-16A/B的升級案,原本只能從ALQ-131莢艙與ALQ-184莢艙中選擇,結果也選擇了ALQ-211新推出的外掛版:(V)9。

從印巴空戰看ALQ-211電戰系統

今年2月,印度與巴基斯坦爆發空中衝突,巴基斯坦宣稱擊落一架Su-30與一架MiG-21升級版,但只能提供MiG-21殘骸與被俘虜的飛行員,證明其被F-16以AIM-120飛彈擊落;印度也宣稱擊落一架F-16,但卻提供不出實體證據,只好在記者會中公布預警機的雷達圖,證明MiG-21被擊落前也擊落一架F-16,只是墜毀在巴國控制區。

回顧這場空中戰機駁火,巴國的ALQ-211(V)4或(V)9電戰系統有可能是這場空戰的功臣之一,其系統在交戰時所產生的「假目標」,不但保護了F-16,並有可能讓印度誤以為己方擊落F-16。

今年2月27日,印巴戰機空中駁火,一架印度戰機墜毀在印控「查謨─喀什米爾邦」布德加姆地區。

 圖/美聯社
今年2月27日,印巴戰機空中駁火,一架印度戰機墜毀在印控「查謨─喀什米爾邦」布德加姆地區。 圖/美聯社

但是,美國當年在巴國軍售公告中,有留下了一條但書:不管是內載或外掛式電戰系統都不得含有「數位射頻記憶體」(DRFM)技術。這種技術是利用大頻寬的高速類比/數位轉換器,將接收到的雷達波轉換成數位資料存放在記憶體中,利用數位資料長時間存放也不失真特性,干擾器能模擬出幾可亂真的假訊號發送回去給雷達。

因此,由於這種電戰技術能破解大多數雷達的抗干擾功能、匿蹤技術與超長程飛彈等,而被美國列入對其空權的最大威脅。當年美國的軍售公告多留了一手,顯然是對巴國的特別管制。

相反地,美國在2011年宣布出售給台灣F-16V改良套件時——也就是鳳展專案——則特別註明了電戰系統的三個選項:ALQ-211(V)9、ALQ-131與ALQ-184都要包含數位射頻記憶體技術。原因可能是,美國雖然不願意出售最先進的第5代戰機:F-35,但仍希望強化F-16的電戰能力,使台灣空軍能以「軟殺」對抗戰機技術與數量都日益進步的中共解放軍。

空軍選擇了ALQ-131,主要原因是該莢艙為美軍F-16的標準裝備,未來不論維護或升級都能與美軍同步。但不幸的是,美軍突然對自己的F-16改良案縮手,刪減了相關系統的預算,廠商要求我方全額支付開發經費,形成「42套預算只能買12套」的困局,並遭到監察院糾正。

但鳳展案其實也已否極泰來,有鑑於中俄威脅日增,美軍擔心F-35的生產速度趕不上下一場衝突的爆發,已經全面恢復了F-15與F-16的改良計畫,不但支持最重要裝備:APG-83主動陣列雷達的研發,也在今年7月給諾格公司一紙「電子攻擊莢艙升級計畫」(EAPUP)的工程研發合約,以在ALQ-131莢艙中加入數位射頻記憶技術。

諾格公司在新聞稿中表示:「這是讓四代機能在五代機的世界中生存下來的技術」,可看出其對F-16與台灣空軍的重要性。

F-16C/D Block 70戰機。 圖/Lockheed Martin
F-16C/D Block 70戰機。 圖/Lockheed Martin

台灣該不該選ALQ-211?

那麼,F-16C/D Block 70軍售案為何又要換成ALQ-211電戰系統呢?原因是F-16從C/D型開始,特別加大了機內空間並預留了安裝電戰系統的空間,這使得電戰系統不需要額外的莢艙掛在機腹,讓機腹可以改掛副油箱而延伸航程,或是省略外掛莢艙而降低一些阻力。

然而,F-16C/D型原本是要與海軍的F-18共同採購ALQ-165電戰系統,但當時的電子科技跟不上想要的性能,導致其發展了近十年還不能驗收,最後空軍退出計畫,只有主導的海軍摸摸鼻子採購了一些。

在這之後,美國空軍的F-16C/D機隊空有內載電戰系統的空間,卻仍使用外掛的ALQ-131莢艙,反而是外銷客戶會採購並安裝內載電戰系統,而ALQ-211就是最暢銷的一種,甚至有媒體報導該系統受到F-16原廠,也就是洛馬的支持,已完成了與主動陣列雷達的整合(互不干擾)驗證。鳳展案由於是沿用F-16A/B的現有機體,沒有內載電戰系統的空間才只能選擇外掛電戰莢艙,因此美方在批准F-16C/D新機軍售案時,順便提一下可以選配內載電戰系統應該也是一番好意。

至於台灣該不該選?除了前面提到台灣可選的應該是有DRFM技術的版本而與巴國不同外,另外要考慮的是,美軍在去年底啟動了一項F-16內載電戰系統的研發計畫。該計畫將挑出兩家廠商為F-16研發數位版的雷達警報器,並提升精確度到可以被動定位的水準,並且在兩年後可能加入主動干擾器。而若要依循台灣空軍要與美軍同步的政策,顯然要等到美軍的計畫有結果才能決定了。

圖為現役ALQ-184電戰莢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圖為現役ALQ-184電戰莢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