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面臨中共軍演為何選擇低調應對?淺談新台海危機與後續反制手段 | 王臻明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國軍面臨中共軍演為何選擇低調應對?淺談新台海危機與後續反制手段

空軍防空飛彈部隊官兵完成戰備整備。 圖/軍聞社
空軍防空飛彈部隊官兵完成戰備整備。 圖/軍聞社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中國的強烈反彈下,堅持訪台,隨後引發另一次台海危機。解放軍不只劃設多個演習區,意圖封鎖台灣,並發射多枚彈道飛彈橫越台灣上空,戰機屢屢突破台海中線,軍艦繞行到我方東部海域,無人機連續多日侵擾外島防區。在這種嚴峻情勢下,國軍採取冷靜低調的應對方式,並沒有特別提高戰備或進行反制動作。只強調正嚴密監視情況,派出戰機應對,還公布多張圖片,顯示海軍正在周邊海域與越過海峽中線的解放軍艇艇對峙,防空飛彈系統與岸置反艦飛彈也都進入備戰狀態。

國軍這樣的處置引來正反兩面的看法,正面的意見認為避免衝突是上策,反面的批評則認為,如此可能讓中國得寸進尺,台灣應適時展現強硬的態度。不過這個問題牽扯到政治、戰略、戰術三個不同層次,從不一樣的角度來思考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反制的幾種後續劇本:激化情勢或維持現況

單純就反制戰術上來說,國軍要擊落侵擾外島的無人機並不困難,也可以在中國戰機最常越過海峽中線的空域,故意劃定防空飛彈的演習區,增加解放軍飛行員的心理壓力。或編成海軍護航艦隊,演練如何突破中國劃設的禁航區,宣誓中國無力封鎖台灣的對外航道。

只是這樣的做法,有一個很大的風險,一定會讓兩岸的情勢進一步激化。萬一中國原本的打算,只是短時間升高情勢,好對內有個交待,順便再擠壓一點台灣的防守空域,並沒有大規模侵擾的意圖,那國軍的積極反應,反而會讓情勢快速失控,錯失降低衝突的可能性。

再進一步來說,中國的文攻武嚇,最重要的目的是恫嚇台灣社會,使民心動盪,不戰而潰。所以最好的反制方式,就是生活如常,股市大漲。在這樣的考量下,要不要進行強硬的軍事行動,是政治層面的判斷,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

當然,台灣絕對不能完全麻痺,對中國的步步進逼沒有反應,但這樣的準備與努力,應該放在國防發展的長期戰略上。仔細觀察這次中國進行的「大型島嶼聯合進攻作戰」,分析解放軍宣稱的「毀三線」,突破海峽中線、領海線、截斷能源生命線,與「建三區」,包括封控區、禁飛禁航區、常態化戰巡區,會帶給台灣什麼樣的新威脅。積極思考有效的反制之道,落實在對外採購武器、自製裝備研發、防衛作戰規劃與各級部隊的演訓上。中國此次的演訓,等於是提前洩題給台灣看,國軍應該好好把握這次的機會。

海軍成功級巡防艦繼光號發射標準一型防空飛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海軍成功級巡防艦繼光號發射標準一型防空飛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建設第二座鋪路爪預警雷達與研發防空飛彈

綜合來看,中國最希望達到的目標,是進一步壓縮國軍的預警時間,這也是解放軍戰機與軍艦突破海峽中線,並打算讓這種行為常態化的原因。那台灣的反制之道,當然是爭取更多的預警時間,這可以做的包括是否要籌建第二座鋪路爪預警雷達。過去在規劃這個採購案時,原本就打算在台灣的南北各興建一座鋪路爪預警雷達,可以讓國軍全面掌握中國的各種軍事活動,只是因為經費的關係,最後只採購了一套,部署在北部的新竹樂山雷達站,雖然已經可以監看大半個中國,但仍有不少的死角。

在台灣南部部署另一座鋪路爪預警雷達,能減少死角的問題,並進一步監控中國的南部戰區。美國的前任參謀首長聯席會主席穆倫(Michael Mullen)來台訪問時,就曾傳出建議台灣興建第二座鋪路爪預警雷達,因為這也可以讓美國加強掌握中國的軍事動態,無疑有助於美台軍事合作。但台灣要付出的代價是鋪路爪預警雷達極為昂貴,平日維護的經費也不便宜。新竹樂山的鋪路爪預警雷達在此次成功偵測來襲的彈道飛彈之前,就常被批評大而無當,嚴重浪費國防資源,這是台灣社會可以再思考的問題。

此外,中科院也正在研發增程型的天弓三型防空飛彈,這可以讓國軍在更遠的空域攔截敵機,使敵方戰機難以逼近台灣周邊空域,阻止其近距離發射空對地飛彈,攻擊我方的機場跑道與重要設施。而IDF戰機所使用的天劍二型空對空飛彈,也推出了增程型的天劍二C型,除了增加射程外,還強化了抗電子干擾能力,能讓中壽升級後的IDF戰機,攻擊距離更遠的敵機。這兩款飛彈搭配長程預警雷達,能為空軍取得更多的優勢,台灣可考慮投入更多的資源來研發量產這兩款飛彈,為台灣爭取最關鍵的反應時間。

樂山雷達站長程預警雷達系統。 圖/取自青年日報
樂山雷達站長程預警雷達系統。 圖/取自青年日報

突破解放軍封鎖台灣海空航道的戰略

解放軍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封鎖台灣的海空航道,目的是要中斷能源與民生必需品的進口,讓經濟陷入混亂,並阻止國外的軍事援助抵達台灣,逼使政府投降。台灣的反制之道,當然是要有能力突破這樣的封鎖,這可分為海軍艦艇護航、建立空中走廊與延伸打擊能力等三方面。為運載重要能源與民生必需品的民間船隊護航,雖然不是作戰任務,卻是戰時極為重要的工作。但目前海軍主力艦艇的防空能力其實落後於解放軍,籌建下一代主力飛彈巡防艦的震海計畫卻不斷延宕,恐怕必需再加把勁。

在建立空中走廊以維持空運方面,台灣的西部太過危險,目前看來東部空域較有機會。雖然中國的水面艦艇已可出現在我方東部海域進行演訓,有能力壓制國軍在東部的兩個空軍基地,但畢竟距離中國沿岸比較遠,繞行到東部海域的解放軍機艦,不容易持續獲得支援,也處於台灣岸置防空、反艦飛彈的威脅範圍內,國軍較容易打開一個缺口,並維持這條航道安全一段時間。不過長期以來國軍對於東部地區,缺少足夠的國防建設,需要儘快補強。如近來才開始考慮在東部興建一條新的戰備跑道,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最後是突破封鎖,延伸打擊能力,這可以維持國軍的作戰能力,甚至反過來瓦解中國的海空包圍網。其中最適合的武器,當然是行跡隱匿的潛艦,潛艦國造計畫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未來如果能順利興建八艘新潛艦,再加上兩艘已經過性能提升的劍龍級潛艦,國軍將擁有十艘潛艦,可以埋伏在中國艦艇進入台灣海峽的航道,伺機截斷解放軍維持封鎖圈的艦隊。在空軍方面,爭取空中加油機這個長期以來無法取得的關鍵性裝備,也能幫助我方戰機延伸航程,突破敵方的封鎖,只是籌獲這項裝備的困難度,恐怕不下於潛艦。

其實以上這些建軍方向都是老生常談了,中國攻台的步驟,如飛彈打擊,海空封鎖,兩棲登陸,模式大致如此。問題只在於台灣是否真的願意全力加強國防建設,還是在危機過後,繼續輕忽自身的安全問題。

不可否認,台灣是個民主社會,不可能無限上綱,將所有資源都投資在軍事上,這也不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平日台灣各級政府常進行各種大而不當的工程,動輒百億、千億的花費,如果能節省起來,投資在國防上,那該有多好。或許大選將至,選民這次可以清楚地告訴候選人們,事有輕重緩急。

在台灣與中國緊張局勢升級的情況下,海軍在軍艦上進行戰備增強演習。 圖/美聯社
在台灣與中國緊張局勢升級的情況下,海軍在軍艦上進行戰備增強演習。 圖/美聯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