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流感》:21世紀俄國的精神與軀體解離 | 吳思恩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夢流感》:21世紀俄國的精神與軀體解離

《夢流感》劇照。 圖/IMDb
《夢流感》劇照。 圖/IMDb

夢流感》(Петровы в гриппе)由基里爾・賽勒布倫尼科夫(Кирилл Серебренников)執導,改編自阿列克謝・薩里尼科夫(Алексей Сальников)的小說The Petrovs In and Around the Flu,敘述後蘇聯時期的國宅中,彼得羅夫一家得了流感,在阿斯匹靈與伏特加的交互作用下,遁入了幻夢之中。本片時空穿梭於1977及2000年代,揉雜夢境、幻覺、現實與回憶,難以確切將每一幕的時間點皆定位及劃分。

歷盡滄桑的俄國社會現實

導演從開頭就給了觀眾一技下馬威,公車上滿是對「現實」不滿的人民,而在公車外,武裝人員忙著射殺民眾。喧囂、不安是後蘇聯社會的整體氛圍,束縛國家的枷鎖一夜之間卸下,開放與封閉的辯論再起,伴隨著禁忌不再的無所適從,弔詭的氣息靜靜穿梭在公車的狹窄空間,透過話語暗示當時俄國人最害怕、厭惡的種種。

公車上有人抱怨政府,有人抱怨民族。人們咒罵戈巴契夫與葉爾欽,在他們心中,前者是所謂的「亡國」之君,後者向西靠攏,導致因解體而潰散的俄羅斯整體概念加速離散。很巧妙地,這裡雖然沒有提及普丁,卻以如此灰暗的俄羅斯社會情狀反諷了普丁政權,即使二十年過後來看,當年的普丁比今日更加開放,重新箍攏了破碎的俄國,卻埋下了擴權、獨大的種子。

至於民族問題從蘇聯時期延續至2000年代,因沒了「蘇聯」這個大框架,國家、民族之間的距離自然擴大,多數加盟共和國、衛星國家喜迎自己的新身分、新護照,其中也有不少曾叱吒中世紀歐洲的國家重拾主權。除了俄國,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歡欣鼓舞,因前者認同「蘇聯」大於「俄羅斯」,曾經的老大哥反而成了最急需重塑國民認同的國家。在本片第一幕中,導演已經描繪了2000年代俄國社會的集體挫折,他們無處發洩,只得不斷咒罵,以怒氣掩蓋恐慌。

《夢流感》劇照。 圖/金馬影展
《夢流感》劇照。 圖/金馬影展

《夢流感》劇照。 圖/金馬影展
《夢流感》劇照。 圖/金馬影展

文學創作之癲狂

賽勒布倫尼科夫任職果戈里中心劇院藝術總監長達九年,於今年去職,將俄國經典文學搬上劇院舞台,其電影也深具劇場感與文學性。片中的作家謝爾蓋為了使其作品能於死後成功而選擇自殺,凸現對於文學之極度迷戀與崇拜,文學幾乎成為拜物的一環。謝爾蓋的作品與人生抉擇,或許正凸現了黃金時代對於俄國文學的重要性,如雙面刃般,奠定俄國文學世界地位的同時,也削弱了大眾對於現代文學的關注。

文學改編一直是俄羅斯劇院、電影作品的主要選項,本片原著也曾被改編為戲劇,片中將謝爾蓋著作的情節直接演繹出來,加上背後佈景,使觀眾猝不及防地被抽離而出,盡顯場面調度的魔力,將文字如此破格地轉譯為影像。

由國家引發之病症

「流感」限制了身體行動,但其所造成的灼熱、暈眩感卻能使思考更為狂放,本片以流感作為基底,連結不同的時空,彼得羅夫憶起過往、栽進了自己創作的漫畫世界,彼得羅娃的殺人癮頭被點燃,而在虛幻中的一切卻又如此真實。人們的心理狀態賦予虛幻越發真實的背景、元素與感官,彼得羅夫一家患上流感的設定,可視為2000年代的俄國人民在意識與身體上都抗拒所處空間的隱喻,行動經常受到國家、法律規範等等外在限制,唯有心靈能獲得自由。

這樣的概念並非本片首創,早在19世紀,俄羅斯思想家赫爾岑(Александр Герцен)就曾將1830至1840年代(尼古拉一世統治期間)稱為「外在奴役和內心解放交織的時期」,白銀時期名家阿赫瑪托娃更是「內部流放」(或稱內部/內在移民)的代表。不同於許多異議者遠走他鄉,內部流放者尋求的是精神與國家的分離,被動對抗國家制度,經常被認為是該國專制與極權的象徵。本片拍攝於導演仍被軟禁期間,所以全片都在莫斯科拍攝,而導演也曾表示「拍攝本片的過程幫助自己度過一段艱難時光」,可以說本片從內到外,從創作者到作品本身,都墜入了內部流放的狀態中,敘事手法與劇情發展完全超乎觀眾想像。

《夢流感》劇照。 圖/金馬影展
《夢流感》劇照。 圖/金馬影展

《夢流感》劇照。 圖/IMDb
《夢流感》劇照。 圖/IMDb

童年記憶已成創傷

流感所造成的幻覺貫串全片,而彼得羅夫的孩子也被感染,他們都吃下了1977年的阿斯匹靈,兩人的幼時記憶也被巧妙地合而為一。除夕夜,發燒的彼得羅夫依然前往慶祝活動,孩子們圍著聖誕樹唱歌跳舞,呈現俄國新年的經典風情。雪姑娘和嚴寒老人在聖誕樹旁炒熱氣氛,而彼得羅夫最深刻的記憶卻是雪姑娘冰冷的手,因為過於冰冷使得記憶猶新。

然而,從雪姑娘的視角來看,那是個她在抉擇是否墮胎的爛日子,卸下戲服、剝掉童話外衣,她僅是個普通的女人。兩段不同視角的影像,一個彩色、一個黑白,一來一往之間,彼得羅夫的童年不再,過了二十多年,他才曉得新年之於他竟是一道創傷,公車上畫著詭異妝容、仿雪姑娘造型的車掌,更再度印證了童話已然被染上了現實的色彩。

「雪姑娘」無法跨越這二十多年的光陰,無法於今日挪用雪姑娘的形象,但當年的美好卻又在這段幻想中被拆解。雪姑娘是俄羅斯民間童話重要角色,也經常出現在繪畫、歌劇等藝術創作之中,她是俄羅斯文化組成的重要部分,卻在孩子長大後被解構,亦頗有傳統意義轉變的暗示。

童話不免帶著神話、奇幻元素,它鞏固了特定文化的價值與疆界,蘇聯政府曾對宗教嚴厲打壓,取消耶誕節,直到1935年才將耶誕節歸為世俗新年慶祝的一部分,顯現了宗教傳播之深之廣,已非單一政權可以掌控,但在社會開放的過程中,卻漸漸地喪失其神話光環,僅剩無止境的冰冷。

小結

《夢流感》是一部相當純粹的俄羅斯電影,憑弔21世紀初俄國社會的紊亂身心,捕捉集體記憶逐漸龜裂的過程,卻又不願遵守觀眾習慣的電影敘事,也不屈於時空、真實虛幻的邊界,僅透過牆上的文字似嘲諷似提示地牽引觀眾。我們甚至不能完全悲觀地看待那個時代,因為社會正打破舊有結構,緩步自力復原,而當代的眾聲喧嘩與度日處方都被導演藏在一幕幕跳躍嫁接的故事之中。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