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戲水的環境風險判讀:離岸流、潮汐與漲退潮 | 張景泓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海邊戲水的環境風險判讀:離岸流、潮汐與漲退潮

都歷海灘是許多衝浪玩家會去衝浪的地點。示意圖,非本文所指當事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都歷海灘是許多衝浪玩家會去衝浪的地點。示意圖,非本文所指當事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2021年4月1日在台東都歷海邊發生一起男子溺水意外,海巡及消防據報前往救援,男子被救起時已沒有呼吸心跳。

第13岸巡隊表示,下午接獲通報指出都歷海灘岸際有男子溺水,即派遣新港安檢所、金樽安檢所及第二機動巡邏站人員前往現場救援,另通報第15海巡隊派遣海巡艇前往協助救援。抵達現場時發現溺水男子已由衝浪民眾及消防隊救起,現場施予心肺復甦術,並後送台東醫院成功分院救治。

把人帶到外海的隱形殺手:離岸流

都歷海灘是許多衝浪玩家會去衝浪的地點,懂得運用離岸流的衝浪客,會藉著海流來到outside等浪,省掉划手的力氣;不懂得判斷離岸流的戲水遊客,則會不知不覺被海流拉向外海,進而發生意外。

正常的情況下,海邊因為地形擠壓的關係會產生浪,而浪打上岸就會造成不間斷的白花、綿延整片海岸線。但有時候會發生一種現象:海岸線的兩邊有浪有白花,但唯獨這塊沒有,看起來無風無浪很平靜,其實就代表那裡有「離岸流」。

會形成離岸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浪打上岸邊時,必須找到一個出口排解這些大量的海水回到海裡,因此會不斷的將海水平行的往沙灘兩側推擠,最後匯集成一道「向外海方向快速移動的強勁海流」,這就是離岸流。

這種水流的縱向長度可達61至762公尺,但寬度一般來說不會超過9公尺,流速最快可高達每秒2公尺以上。通常離岸流容易出現在沙洲之間,尤其是沿岸海底較低的地方,又或是擺有消波塊的沿岸與碼頭附近。出現離岸流的時間不一定,持續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有可能維持幾分鐘,也可能好幾個星期都沒消失。

當離岸流遇上「退潮」時,就是最危險的時間點,強大的拉力會因退潮將海水往外帶得更遠,必須特別注意。

下水前必查資訊:潮汐、漲退潮

除了許多公共沙灘可以衝浪戲水,多數遊客會選擇合法經營的海水浴場戲水,像是白沙灣、福隆及墾丁都會圍定較安全的戲水區域供民眾玩水,並派駐救生員做戒護管理與協助救援,周邊危險區域也會立警告標語勸阻遊客下水。

不過,除了這些有提供安全上的協助場域,我們也應該多瞭解其他水域相關知識。像是海邊會有天體運行產生的潮汐現象,也會影響到戲水的風險高低。退潮的拉力強,如果又適逢大潮,這樣的環境狀況就會直接影響到戲水的風險高低。

關於潮汐狀況,除了可直接上氣象局查詢,漁民其實都有傳承下來的潮水表口訣:「初一、十五,中午乾;初八、二十三,中午滿。」其他資訊還包括:每日漲、退潮各六小時;日夜漲退各一遍;每日潮水時間差距約48分鐘。

真的不小心漂出去回不來,怎麼辦?

有時候群眾戲水地點不一定會遇到旁人可協助救援,如遇上漂離岸邊的狀況時,多數人會因為緊張、恐懼而奮力往岸上游。但即便是非常擅長游泳的校隊選手,游泳速度可能還不比海流快,而且民眾通常只會還在平靜水域、且有戴蛙鏡的情況下才會游泳。因此若只是一味往回游,最後有可能只會耗盡體力,反而越漂越遠。

因此,這邊提供兩種不同的自救方法:

1. 會游泳且能力不錯

如果本身游泳能力還不錯,請往兩側游出離岸流的範圍,待脫離往外帶的海流後再往岸邊游。另一種方式可以隨著離岸流漂出外海,再順著海流游回岸上。

2. 不會游泳

如果本身不會游泳或是無法靠個人能力游回岸上,找時機點呼叫求援,或是想辦法用最省力的方式在海面上撐著(水母漂或仰漂),等待救援。

即便學習了各種水域安全知識,但其實依然無法完全避免遇上溺水的情況。因此如真的不小心發生了這類危機,切記勿慌張,想辦法冷靜判斷現場狀況,協助他人救援。如是自己溺水,想辦法用最省力的方式在海上撐著,不管是利用水母標或仰漂等自救技巧,都能夠延長自己被救援的時間,提高獲救的機率。

我們應該多瞭解水域相關知識,像是海邊會有潮汐現象,也會影響到戲水的風險高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我們應該多瞭解水域相關知識,像是海邊會有潮汐現象,也會影響到戲水的風險高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