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與娛樂化,是台灣新選戰模式與政治氛圍 | 張宇韶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最新

達爾文也搖頭的野保思維:TNVR無效?撲殺才能解決遊蕩犬問題?

反智與娛樂化,是台灣新選戰模式與政治氛圍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本次九合一大選可視為台灣民主政治的重要轉型,過去未曾出現的許多現象正在進行中,使得傳統的選戰模式與競選政策都將面臨解體或重組,這對未來政治發展的內涵埋下了許多變數。

公民社會固然讓一般民眾擁有更多參與政治的管道,但是在新媒體與民粹交互影響下,公共議題產出將更為靈敏,導致選舉的節奏更為緊湊,候選人必須將自己的形象、政策與新聞傳播相互連結,如此才能在輿論市場達到「創造議題、製造新聞」的效果,並在此過程中即時進行反應與危機處理。換言之,誰能掌握網路聲量,就猶如霸權掌握海洋,在選戰中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反之,一旦候選人形象被貼上保守標籤,所有新議題轉瞬間變成歷史,處處挨轟陷於被動,最後只能走入寸步難行的困局裡。

選舉的反智與娛樂化

在此背景下,突出人格特質是最符合經濟效益的選戰策略,自媒體則成了最佳輔選的工具,相形之下市政只是行銷或傳播過程的「梗」或「橋段」,淪為附屬與搭配的配件。直白說,選舉只是一場形象塑造、議題設定、網路經營的商業經理人模式。

這裡面不需要豐富的遠景或價值論述,因為批判或信口開河更能喚起群眾的想像;不需要傳統的政黨組織與基層動員,因為組建網路社群遍地開花,成本低廉而且效果更佳,網軍側翼橫行卻沒人知道箇中真假,所以不會被看破手腳;輕短影片與直播秀取代了冗長市政白皮書與政策辯論,因為傳播、擴散與娛樂穿透效果遠甚過往;各種「策略性」的民調在市面上流傳,營造的是急起直追或是已經超越的「想像」或「假象」,無須公布任何民調樣本與數據,只要給個數字就有人信以為真;網紅小編逐漸取代典型發言人角色,即便內容空洞貧乏滿嘴髒話,只要顏質高或言詞犀利任性,無須任何政治專業養成。

這就是所謂的「後現代政治學」,在上次2014年台北市長選戰中已有初步雛形,然而四年後已經擁有成熟的樣態。說的學術一點叫做「去中心」與「解構」,徹底顛覆由政黨主導菁英主角的選戰傳統,而說的白話些就是選戰的反智、民粹與娛樂化。也許多數人不習慣,也許旁觀者不喜歡,然而這已是目前選戰的進行式與社會現象。參與者猶如進入嘉年華般地集體狂熱,同時也產生更為嚴重的沈默螺旋效應。

捨藍去綠,白色力量正當道

在這樣的選戰文化與政治氛圍下,本次選舉有幾個值得觀察的現象。

首先是中國勢力的介入與發酵。台灣藍綠對立在選舉熱季時尤為明顯,再加上新媒體與網路社群的蓬勃發展,中國透過銳實力遂行資訊滲透、竊取情資、釋放假消息或是帶政治風向的狀態時有所聞。這與資助特定候選人資金或是動員台商返鄉投票的手路有所不同,其目的在於扭曲對手形象與擴大社會矛盾,讓其代理人以最小代價獲得最大政治效應。諷刺的是,基於選舉中立與言論自由,國安單位與中選會很難進場干預,得到暗助的陣營得了便宜還賣乖輕易撇清關係,於是左右美國選情的「通俄門」現象目前在台灣得到具體的實驗與實踐。

再者,是政黨與傳統候選人角色的邊緣化。前述的選戰策略奏效,導致全台的鎂光燈幾乎聚焦在這些民粹型候選人言行上,使得政黨與候選人的角色淡化甚至邊緣化。大政黨雖有資源走傳統組織造勢或是文宣戰,但是選民(其實是反串鄉民)刻意將風向導向其他戰場,市政規劃得不到輿論市場的正面回應,正面論述難敵負面的打帶跑攻勢,遂造成鮮明的「母雞自身難保,小雞自求多福」的狀態。

在此背景下,迫使政黨與市議員必須採取「放下包袱」與「跟風學習」才能獲得媒體與選民青睞。這可從國民黨中央選擇學習「高雄模式」的矛盾心態、國民黨議員紛紛掛上「白色」的象徵進行區隔、民進黨議員與其他政黨的曖昧互動,以及時代力量「偶像化」的文宣設計得到解釋。如果傳統的打法無法打開局面,那麼「生命自行找到出路」就是必然的理性抉擇,然而這又加快了對既有政治秩序解構的速度,同時助長民粹型政治人物的聲勢。

公投連署成後現代政治的主舞台

另一個新興的現象就是「公投綁大選」的選舉捷徑。《公投法》的初衷在於補代議政治之不足,然而在新型態選戰中,傳統大小政黨都有邊緣化風險時,愕然發現公投連署是在野黨透過體制外挑戰執政黨、小黨累積社會資源的廉價工具,如國民黨寧可捨部分立法院這個「主舞台」就公投這個「小宇宙」,以及喜樂島聯盟這個奇幻組合,一一呼應了以公投法找自身定位的現象。究竟那個是主體或客體也沒什麼人在乎,反正這是除網路聲量以外的組織動員方案,經濟實惠又可接地氣。

當一切傳統的元素消解後,台灣的政治文化與公民社會當然有了新的詮釋內涵。執政民進黨頓時間成為各方爭相解構批判的「權力中心」並成為流行,所有政黨都將反智的選舉策略視為「必然之惡」或「必須工具」。

如果地方選舉成為「通中門」的實驗場域,理性選民不願表態投票且讓位給激進網紅鄉民左右議題設定,媒體則放棄自己專業立場隨之起舞助長風勢,面對這些事實與現實,你又有什麼感覺呢?

圖為喜樂島聯盟發起「拒絕中國霸凌,全民公投反併吞」活動現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圖為喜樂島聯盟發起「拒絕中國霸凌,全民公投反併吞」活動現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