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之前,中共將持續對台進行「無差別攻擊」

習近平在十九大提出中國夢的訴求,希望在「兩個一百」(2021年建黨百年以及2049年建國百年)的時程中,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定位,在手段已經揚棄過去外交的「韜光養晦」與對台政策「寄希望台灣人民」的溫和策略,取而代之的是更具侵略性的「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與「習五點」。
當下兩岸關係的紛爭,宏觀來說,實為中共意圖改變全球政經秩序與台海現狀;短期來言,則是北京轉移美中貿易戰下內部政經矛盾的效應。
中對台三戰內外夾擊
關鍵在於,中共在十九大後隨即採取一系列積極與侵略性的作為,這些政策表現在打壓台灣國際參與以及邦交國斷交、兩岸經濟交流的緊縮、軍事上的恫嚇、提出類似「準國民待遇」的作為,其用意就是徹底改變兩岸關係的現狀,並試圖透過紅色媒體與代理人轉移「加害人與被害人」的關係。
中共強勢作為獲得了局部的政治效應,這可從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日前宣稱「蔡英文才是中共代理人」的發言中看出端倪。國民黨始終認為,由於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就是北京口中宣傳的法理台獨,卻不願承認中共才是改變現狀的始作俑者,反而將兩岸關係的惡化歸咎於民進黨當局。
換言之,若不接受北京提出的「兩岸同屬一中」的前提,北京就可以肆意對台灣進行無差別的文攻武嚇與打壓,國民黨不僅對北京的蠻橫視而不見,反而主張兩岸必須簽署和平協議。不客氣地說,這不僅是邏輯上倒果為因的謬誤,而且表現出重度「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傾向。
值得關切的是,中共更在去年九合一大選進行演練,透過各項銳實力的操作,直接介入台灣的輿論市場與政治日常,這種類似「政治宗主/經濟利益」的扈從或代理人模式,已經嚴重影響國家安全與民主政治的運作。
北京意圖改變台海現狀的作為,在習五點講話達到最高潮,「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與「不放棄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為其立場展現,消滅中華民國主權地位、完成兩岸統一,已經成為其政治議程中的重大關切。
隨著台灣進入大選熱季,面對韓國瑜民調逐漸陷入劣勢以及郭台銘出走隱憂,介入台灣政局也成為中共的當務之急——特別是香港反送中運動同時牽動台灣選情與兩岸關係的微妙發展。
此外,中共7月底無預警取消陸客自由行並緊縮團客的規模,隨後又接連發生「一芳水果茶」與台灣藝人政治表態爭議。明眼人都理解這又是去年吳寶春或85度C事件的「加強版」,屬於北京廣義的「對台三戰」(法律戰、輿論戰與心理戰)的延伸,目的就是要讓在中國具有重大商業利益的台灣企業,自發性的進行思想審查——只要配合北京立場並表態,便可在中國市場擁有無形的政治保護傘,否則將面臨「潛規則」的報復與制裁。
這種逼人表態的政治操作,若搭配台灣紅色媒體的扭曲報導,在「發大財」物質意識的渲染下,不僅分散、淡化了台灣民眾對於反送中的關注度,同時也為台灣親中政黨與政客創造了帶風向的條件;在台灣選情逐漸白熱化之際,北京這種對台政策的無差別攻擊強度也會日趨增強。
無差別攻擊:從高層次打到民間社會
深入觀察,與中共文攻武嚇的作為相較,過去的標的多半是針對政府作為而來,議題多屬於主權、外交或軍事等「高層次」的議題,展現的多半是以物質力量為基礎的「硬實力」,目的在於弱化台灣政府的正當性與政策能力。
而仔細觀察中共當下的對台政策,除了前述作為外,也已將目標對象轉向到民間社會,議題多涉及兩岸經濟社會文化交流等整體面向,呈現的是混合軟硬實力為內容的銳實力,企圖製造台灣內部的矛盾、對立與衝突。
諷刺的是,國民黨高層立場一如預期,就當中共攻勢直指台灣民眾時,吳敦義卻派遣特使前往北京要求收回限縮中客自由行成命,隨後發動外島縣長附和中共官方的政策。根據媒體報導,有政治掮客還持續進行「出口轉內銷」的政治操作,從過去到現在始終樂此不疲。這就是國民黨聲稱的兩岸和平與捍衛台灣民主的心態與立場?
對照北京對台政策的「無差別攻擊」作為,以及國民黨在反送中與兩岸關係的曖昧立場,不禁想問,吳敦義雖然說反對一國兩制,為何不直接打臉年初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習五點的主張已經將統一與消滅中華民國放在時程上;國民黨雖說支持香港民主,但為何不譴責林鄭月娥處置失當並聲援港人的「五點要求」?答案其實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