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因素,是國民黨不分區名單「不好說的秘密」

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名單在上週提出後,黨內與社會輿論一片撻伐,以吳敦義為意志的菜單不僅不被外界接受,就連韓國瑜副手張善政都急於做出切割,直言「(政黨票)國民黨投不下去的可以改投民眾黨」。
對於大黨來說,不分區名單具有理想與現實兩種政治意義,前者標誌的是政黨路線及核心價值,且作為與社會議題連結的觀察指標;後者則是當下政治現實的樣貌,自然涉及權力分配的過程。
國民黨中央顯然錯估情勢,一次踩到兩個地雷,不僅讓韓國瑜的選情雪上加霜,同時也讓國民黨原本領先的政黨支持度一夕重挫。
史上最難堪不分區名單?
諷刺地說,雖然國民黨內與社會輿論對名單多有批評,但是兩者間的出發點其實截然不同。
社會大眾關注的是,國民黨核心價值遠離社會期待,因此難以撕下「保守又傾中」的標籤。這可從安全名單成員年齡偏高、既得利益、反改革、支持香港警察暴力濫權、支持統一的身份與發言記錄得到驗證。
與社會輿論相反,國民黨內部的質疑聲浪則是權力分配失衡,或吳敦義隻手遮天的正當性問題;若不是因為自己同路人沒有進入安全名單,再不然就是擔憂拖垮總統大選選情。
深入觀察藍營人士的不滿,就可發現由於韓國瑜選情不佳甚至敗象已現,國民黨內部已經出現各類權力鬥爭的跡象,「國民黨害死韓國瑜」「韓國瑜拖垮國民黨」則是目前的表現形式。說穿了,就是面臨未來可能的敗選責任先一步置身事外。對於藍營人士來說,中國因素則是黨內「不好說、說不好」的隱情,卻是未來引爆政爭的外力關鍵。

國民黨不分區「不好說的秘密」
國民黨在2016敗選後就出現「一中同表」與「一中各表」的路線之爭,吳敦義與洪秀柱的主席之爭其實就是兩條路線的赤裸鬥爭。
洪秀柱擔任主席時,曾在國共論壇上片面地將九二共識定義為「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意涵之異」,這種說法直接讓北京在一中原則立場上給國民黨穿了小鞋,也讓其兩岸論述難以回到馬英九執政時宣稱的「各自表述」基礎;習五點講話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或是「一中原則下的九二共識」的說法,更是直接否定藍營九二共識派。
吳敦義本來忠實執行馬英九兩岸路線,因此對洪秀柱一中同表的反對其實溢於言表。然而吳在違背北京政治原則與對台政策的調整下,換來的就是中共史上規格最低的「主席當選政治賀電」,這對講究形式主義的國共兩黨而言則是顏面無光的大事。
也因為如此,吳敦義更是近年來未曾與習近平會面握手的國民黨領導人,吳敦義如果欠缺與中國的政經連結,勢必在未來黨內劇烈的政爭中宣告出局。這也是吳敦義不顧社會觀感,前後把意識形態鮮明的葉毓蘭、吳斯懷、邱毅、張顯耀置於名單中的初衷。
外界本來很難看透此般人事布局的背後動機,究竟有什麼不可預知的神秘力量,足以凌駕吳敦義與馬英九的意志之上,足以讓邱毅疾風暴雨般亂入,然後又若無其事的離開,同時也讓前統府發言人陳以信的名次猶如雲霄飛車般起伏?
此外,在香港反送中對峙加劇,以及中共在選前啟動各項「介選」行動之際,葉毓蘭挺香港警察執法的「政治正確」說詞、吳斯懷解釋聆聽習近平講話與國歌的謬誤言行,加上張顯耀先去代表吳前往中國密會國台辦高層的行徑,直接勾勒出北京對台政策的戰略布局:
如果韓國瑜無法在2020大選獲勝,在立法院中直接出現傾中的法案與利益代理人,而這些不分區的人選,如果都是吳敦義個人意志主導,未來將會有什麼樣的政治、經濟與媒體的預期收益,答案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