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三次挺台非口誤?實為對中共武力犯台進行戰略嚇阻 | 張宇韶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美國總統拜登三次挺台非口誤?實為對中共武力犯台進行戰略嚇阻

澳洲總理亞伯尼希(由左至右)、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印度總理莫迪24日出席在東京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峰會。 圖/美聯社
澳洲總理亞伯尼希(由左至右)、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印度總理莫迪24日出席在東京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峰會。 圖/美聯社

5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同步公布IPEF首輪名單,除美國與印度之外,其他11國皆是RCEP會員國,包含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汶萊、泰國、菲律賓和印尼,華府的針對性不言而喻。

台灣雖然沒有進入IPEF的首輪名單,但明眼人都清楚建構台美雙邊經貿關係,排除台灣加入CPTPP的阻礙才是拜登政府當下的佈局,特別是此一機制採取一致決,且中國將透過馬來西亞等國進行干擾。

拜登亞洲行:友台言論非口誤?

5月19日,拜登啟程拜訪亞洲,在韓國處理印太經濟架構與供應鏈的議題後,拜登訪日時則強硬發言,指稱中共若武力犯台,美國將不惜軍事介入以防衛台灣,而這引起了各國媒體極大的關注,也讓「Taiwan」的名字登上各大外媒版面。

回顧拜登過往的友台言行,針對「軍事保衛台灣」已是他第三次「刻意地」說錯話。

第一次是在2021年8月,當時美國宣布撤軍阿富汗,結果塔利班快速反攻拿下首都喀布爾,當時各國輿論包含台灣內部都掀起一股「疑美、棄台」的輿論浪潮。拜登則抬出《北大西洋公約》(North Atlantic Treaty)第5條的「集體防禦」承諾,即任何對北約盟國的侵略或敵對行動,美國都將做出回應,此承諾對日本、南韓和台灣亦然。

這個承諾在當下看來更有現實感,因為拜俄烏戰事所賜,瑞典與芬蘭即將加入北約,也讓世人理解美國所主導的集體防衛制度,在面對侵略者的所彰顯的實質意義。

雖然,事後很快就被國務院滅火,再三強調美國仍致力於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並未改變對台的一貫立場。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美國在亞洲所主導的「小北約」QUAD儼然成形,其後還增加了AUKUS。這意味中國的對外擴張,讓印太地區的集體安全制度成為事實,台海安全成為關鍵議題。

拜登訪日時則強硬發言,指稱中共若武力犯台,美國將不惜軍事介入以防衛台灣,而這引起了各國媒體極大的關注,也讓「Taiwan」的名字登上各大外媒版面。 圖/法新社
拜登訪日時則強硬發言,指稱中共若武力犯台,美國將不惜軍事介入以防衛台灣,而這引起了各國媒體極大的關注,也讓「Taiwan」的名字登上各大外媒版面。 圖/法新社

第二次是在2021年10月21日,拜登參加CNN在巴爾的摩舉行的市民大會,被問及若台灣遭到中國攻擊,美國是否會防衛台灣?拜登給予肯定的回應:「會,我們對此有承諾。」(Yes, we have a commitment to do that.)儘管事後也遭到國務院的「校正回歸」。

總結這三次的「刻意表現」,反而彰顯拜登的有意為之,拜登的看似冒進發言與國務院的持平守成表態,剛好形成「進三步,退兩步」的外交探戈,中國外交系統雖然暴跳如雷,但也深知這是拜登政府所施行的「戰略嚇阻」,在這個語境的進退修正之間,正意味民主黨過去奉行的戰略模糊策略已趨近戰略清晰。

拜登友台並非光說不練:為求印太地區安全

深入觀察,拜登的友台言論與做法,從其上任以來就持續運作中。

2021年1月20日拜登就職美國總統典禮時,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破例獲邀出席參加;根據我國國安幕僚指出,過去台灣無論是大使或來自台北的祝賀團出席美國就職典禮,都是透過美國國會議員提供的入場券參加。換言之,這是自1979年美台斷交以來,我國第一次獲得美國就職典禮籌備委員會的正式邀請,並以「外交使節團」身分出席美國總統就職典禮,使其具備深厚的政治意涵。

此外,美國與他國的共同聯合聲明中,也不難觀察到台灣與台海的重要性已成為印太地區的重要事務。2021年4月16日的《美日聯合聲明》,拜登與菅義偉共同強調「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並鼓勵和平解決兩岸議題,這是自1969年以來,美日聲明首次提到台灣。

2021年5月22日的《美韓領袖聯合聲明》,拜登與當時的韓國總統文在寅也聲明指出「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包括對南海與其他地區的航行與飛行自由。在多邊對話機制也是如此,不管是去年或現在召開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其主軸正是應對中國在印太地區日益增長的威脅,台灣問題更是首當其衝。

圖為2021年5月,美國總統拜登與南韓前總統文在寅出席會談後記者會。 圖/美聯社
圖為2021年5月,美國總統拜登與南韓前總統文在寅出席會談後記者會。 圖/美聯社

拜登上任以來,美中對話的主要分歧點也在於台灣問題。2021年11年16日的拜習通話,根據白宮聲明指出,拜登警告習近平「美國強烈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與穩定。」然而,中國卻故意假造拜登發言,稱「美國政府致力於奉行長期一貫的『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獨,希望台海地區保持和平穩定」,但白宮的聲明稿完全沒有「不支持台獨」的文字內容。

同樣聲明稿鬧雙胞的是第二次通話,2022年03月19日,美中領導人再度視訊交鋒,也是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首度通話,但其結果也如上次一般,針對台灣問題總是各執一詞,也顯示美國的立場越來越明確,不容北京單方面指手畫腳。

美國外交嚇阻,意在牽制中國擴張勢力

平心而論,拜登表明美國在中國對台動武時將協防台灣,這絕對不是什麼突發奇想的發言或是失言,而是精心設計的外交嚇阻與戰略調整。

更何況美國一直關注中國在台海地區所進行的各項軍演,其目的就是徹底落實其「反介入」的想定劇本,從歐巴馬的再平衡策略開始,歷經川普的印太戰略再到拜登的多邊安全機制,美國不論在兵棋推演或實際軍事外交作為,都一直在反制北京的「區域阻卻」行徑,並且強化美國及其盟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

圖為「遼寧號」航母打擊群在西太平洋演習。 圖/路透社
圖為「遼寧號」航母打擊群在西太平洋演習。 圖/路透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