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著綠旗砍綠旗」究竟在賣什麼藥?分析鄭寶清與他的「民主革命」

民進黨中評會近日(8日)決議,將違紀參選桃園市長的鄭寶清開除黨籍。面對被開除黨籍的結果,鄭寶清依舊振振有詞,宣稱「當威權體制再起,當密室協商再起,當指定接班人再起,民主革命就是人民義務。」
面對鄭寶清的爭議,蘇煥智宣稱這是代表「民進黨的威權化」,把基本民主程序沒收,基本上是民進黨自己「背骨」——2018年時就已經看到民進黨沉淪,且不太可能從內造改變,必須要透過外造的方式,由外給民進黨壓力才有機會改變。
根據中評社報導指出,蘇煥智近期內將和脫黨參選桃園市長鄭寶清及無黨籍參選台南市長的許忠信等,過去曾有綠營背景的人組成連線,蘇煥智更坦言「這也是凝聚討厭民進黨的集結力量」。
緬懷「美好時代」的價值觀
平心而論,鄭寶清與蘇煥智這番言行邏輯鬆散且內容空洞,共同之處是他們皆認為民進黨悖離初衷,所以他們主動判其死刑,不僅想從透過體制外的力量改變民進黨,甚至試圖仿效韓國瑜昔日那種「全民厭惡民進黨」式的仇恨動員,目的不只是教訓執政黨,而是想要聯合保守勢力敲碎進步政黨,如果不是邏輯有問題或是個人仇恨壓過理智,哪個進步力量會想結合復辟保守勢力圍殲台灣民主政治與公民社會?
諷刺的是,這種「扛著綠旗砍綠旗」的人依舊存在,他們把所有的個人恩怨,包括不被重用、不得志、不被提名的相對剝奪感偷偷用「最大簡單化」的形式概括,這點倒是和韓國瑜不分軒輊,差點在於他們既沒有群眾魅力,且與台灣主流民意甚至民進黨的派系政治日漸脫離。

個人觀察,和深藍支持者一樣,他們永遠緬懷屬於他們的「哪個美好年代」,差別在於韓粉想回到的是兩蔣威權時期,他們則是想把時間凍結在與國民黨對抗的那個過程。遺憾的是台灣民主政治一直往前行,對國民黨當下蒼白的論述與空洞的價值,這群人反而不知所措之際,只能再把當年對抗專制的那套論述翻修一下,這回蔡政府倒成了當年迫害台灣與戕害這群人組黨從政的「新權威」,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與心理狀態,外人很難體會與窺視。
他們的國際觀、認識論甚至政治時空始終停留在冷戰或剛解嚴的那個時期,不可否認,在那個歲月他們對台灣民主人權皆有貢獻,也曾為握有話語權,但是當自己無法跟上時代脈動與腳步時,他們開始焦慮甚至怨天尤人,彼時的進步價值在停止不前後已成為當下的保守思維。
有位曾經位居高位的前輩始終相信北韓是和平締造者,但老人家始終看不見這是平壤發展核武啟動戰爭邊緣策略下的工具,他認為民進黨剝奪自己表達的權利,所以寧可選擇與羅智強或黃士修對話;有位學識淵博的教授過去反抗國民黨的宰制不餘遺力,基於很多原因他不再仇視這個過去打壓他的政黨,反告訴我國民黨與「藍媒」待他比執政黨客氣禮貌。
是怎麼樣的心理狀態,讓他們選擇與過去囚禁打壓的敵人相擁?老實說,國民黨並沒有改變什麼,變得恐怕是他們信仰的價值,還有未曾與時俱進的知識體系。

缺乏對政黨轉型的認知
所以,他們對於台灣現狀處處不滿,更別說他們不願承認台灣當下在核心價值、全球供應鏈與地緣政治上已經處在關鍵位置;他們似乎也看不見台灣人民的自信心與榮耀感,更否認中國才是台灣民主價值最主要的威脅。
這群人往往宣稱蔡英文背離創黨初衷,但拿這個帽子在形式上指責蔡英文似有邏輯上的矛盾。因為蔡英文既不是創黨黨員,更是是非典型的民進黨政治人物,這可從她的人格特質、用人思維與決策模式中看出端倪。他們硬要用「阿扁」或「花媽」與「小英」做類比,恐怕陷入夏蟲語冰的謬誤。
新政黨的興起與舊政黨衰敗轉型有幾個重要的關鍵。就既存的政黨而言,常因政經秩序的劇烈變化,或因為政黨間的惡性鬥爭導致政治失靈,造成其核心價值與政治理念逐漸無法滿足選民需要,若遭遇政治實踐或選舉的重挫,政黨的生命週期則會江河日下,這也使得政治政治裂解甚至走向衰亡。
民進黨也必須面對轉型的問題,這個危機在2008與2018年兩次大選挫敗時浮上檯面。不客氣說,如果皆按這群人的想法,硬把他們認知的民進黨停格在彼時,那麼這個政黨不會有都會、青年世代與粉領選票支持,在韓流崛起後民進黨應該交出政權,蔡英文不可能在2020年贏得連任與立院多數席次。這是簡單的政治現實問題,偏偏這群人始終不願面對。
至於鄭寶清答案簡單的不得了,他就是一個沒有實力卻又不願下車服輸的人,其他的訴求純屬穿鑿附會甚至無限上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