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後的習近平,徹底毀滅鄧小平的政治改革遺產 | 張宇韶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中共二十大後的習近平,徹底毀滅鄧小平的政治改革遺產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在毛澤東掌權時期,由於他大權在握乾坤獨斷,發動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運動更帶來許多災難性的後果,大躍進造成的大饑荒導致四千萬民眾死亡,十年文革浩劫也讓中國的政經秩序陷入混亂。

雖然華國鋒結合中共元老們逮捕四人幫後終結了毛澤東的權力佈局,但是這位毛口中「你辦事我放心」的接班人毫無政治能力可言,只能高舉「二個凡是」延續後毛時期的統治正當性,當鄧小平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透過「扛著紅旗砍紅旗」的邏輯,在意識形態與路線上鬥垮了華國鋒,終於迎來了鄧小平的時代。

鄧小平時代的政治改革

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方針,亦即對內進行私有化的市場改革,對外讓中國與資本主義全球化相互接軌,這一段歷史也是中國研究中較為熟悉的部分,然而相對經濟改革,許多人卻忽略鄧在政治改革的某些主張,雖然他日後也局部違背了政改部分的初衷,但為了避免毛澤東的亂象捲土重來,當初的制度設計卻有其深刻的政治意義,只是讓鄧小平始料未及的是,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徹底毀滅了自己一手設計的改革方案。

深入觀察,中共在1980年所提出的《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可視為鄧小平政改的重要文件。按照鄧的規劃,他認為毛澤東時期中共的政治問題主要表現於:權力過分集中、兼職副職過多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問題十分嚴重、權力接班毫無制度才可言。這可從鄧小平自己的言論得到解釋,他指出「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家長制現象,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現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他從四個面向進行若干制度性的規劃。首先就是建立「集體領導」的設計,因此中共在十二大廢除「黨主席」改採「總書記制」,言下之意就是總書記即為政治局常委的「班長」或「領導核心」,與毛澤東時期的唯我獨尊的地位大為不同。然而習近平十九大後透過修憲延任國家主席的任期,就已經逐步毀壞這個設計,其間不斷弱化政治局常委與自己之間的關係,等到二十大延長自己任期,以及常委名單出爐後,集體領導的精神已經名存實亡。

左起依次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 圖/歐新社
左起依次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 圖/歐新社

其次是黨政分工的問題。中共雖然標榜以黨領政,但是鄧小平認為在這個原則下,以總書記為核心的集體領導必須要各司其職且有明確的分工。這主要表現在黨和政府、人大、政協這三個機構之間的關係——剛好涉及行政、立法與政黨的實質互動方式。

其中總書記與總理之間的關係最為重要,過去江澤明或胡錦濤時期之所以存在「江朱」或「胡溫」體制,就是體現黨和政府間的分工,這也表現在每年總書記在中央委員「決議」,隔年兩會期間由總理進行「政府工作報告」的形式;意即總書記決定政治方針,總理以具體政策來落實。

習用人唯親,破壞黨政分工

習近平掌權以來不斷弱化李克強的權力基礎,甚至讓其他幾位副總理分掉總理的職務,這就是古代帝王「眾建諸侯少其力」的概念,徹底讓黨政分工的意義蕩然無存。在二十大人事安排中,最讓人詫異的則是胡春華裸退與李強上位;除了顯示「共青團系統」全滅外,更讓世人看透習近平用人唯親破壞黨政分工的決心。尤其李強是之江新軍嫡系外,更無副總理的過水資歷,這意味國務院將成為總書記的辦事員。

此外,讓主責意識形態的王滬寧與政法委系統的趙樂際,擔任人大委員長與政協主席也是癱瘓黨政分工的作法。人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體」,國家主席與國務院總理皆由人大委員投票產生,國家法律與修憲更是其重要職權。這意味習近平將借重王滬寧在人大「有所作為」,完全讓此一機構從黨的「橡皮圖章」變成「鋼鐵印章」,以後人大不再是「議行合一」下的機構,而是淪為替習近平意志背書的諮議單位。

政協本來是「中共領導下多黨合作制」的統戰平台,黨際之間並非「執政黨」與「在野黨」的平行關係,而是「執政黨」與「參政黨」的上下隸屬關係,所謂八大民主黨派雖然不存在取代中共的可能,但至少可在政協體制中抒發己見。讓趙樂際擔任政協主席,就是要拿出政法委那套,要這些花瓶黨謹言慎行,決不可犯下「妄議中央」的錯誤。

中共書記習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記者見面。 圖/新華社
中共書記習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記者見面。 圖/新華社

二十大人事安排,埋下老人政治禍根

習近平用人唯親且將自己拱上權力高峰,根本就是破壞當初「隔代接班」的遊戲規則,但是為了擔憂自己嫡系在未來成為權力隱憂,刻意將不到六十歲的陳敏爾排除在外,而以年長的蔡奇、李希取代,雖然看似高枕無憂也埋下了未來老人政治的風險,勢必出現類似蘇聯80年代權力接班高齡化且無以為繼的問題,這個現象就發生在布里茲涅夫、安德諾波夫、契爾年科之間的連鎖關係,最後竟由年輕的戈巴契夫接下大位,卻也開啟蘇聯改革與垮台的喪鐘。

當年鄧小平為了解決老人政治及其干政的問題,「廢除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的問題被提出。他認為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幹部領導退休制度,但在退休制度能夠完全建立以前,在當時的情況下,先採取顧問委員會這種過渡的形式,這也就是「中顧委」產生的背景。直到中共黨內大老陸續凋零,中共十四大正式廢除此一制度。現在習近平為了一己之私重啟老人政治的潘朵拉盒子,也為中共未來政治發展遺留了一個不定時的炸彈。

綜上所述,習近平的二十大一次性推翻了鄧小平當年政改的「避免權力集中」、「集體領導」、「黨政分工」、「解決老人政治」等制度安排,這種極權政體直追毛澤東與希特勒,國內卻有政治學者宣稱「習近平的獨裁比蔡英文民主」,除了對中共性質毫無認識外,此般言論可能連王滬寧都自歎不如。

圖為2017年中共十九大,前後任領導人相繼入場,在中共現任總書記習近平(右一)之後,依序是前兩任的江澤民與胡錦濤。 圖/美聯社
圖為2017年中共十九大,前後任領導人相繼入場,在中共現任總書記習近平(右一)之後,依序是前兩任的江澤民與胡錦濤。 圖/美聯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