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不潔」之物:藏在衛生棉裡的法律與性別議題 | 吳忻穎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看見「不潔」之物:藏在衛生棉裡的法律與性別議題

歐美國家比較流行的是衛生棉條。 圖/路透社
歐美國家比較流行的是衛生棉條。 圖/路透社

有過留學、海外工作等旅居歐美國家經驗的人們,應該或多或少都有適應不同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的一些問題與考驗。儘管我過去曾經在德國短期進修過語言與法律課程,對於這個國家不算陌生,但日前與幾位同樣來自東亞國家的(生理性別)女性同學聊到生活瑣事時,仍不約而同地對「月事」與「衛生棉」問題感到困擾。

幾位女性同學的困擾是,歐美國家比較流行的是衛生棉條。有些同學表示,衛生棉條確實不太會發生側漏,也比較清爽,但是要使用衛生棉條,就必須先克服將棉條塞進陰道的「心理障礙」,這個障礙很多人無法克服,因而偏好使用衛生棉。

女性生理期時,是使用衛生棉好、還是衛生棉條好、或是某些友人推薦的「月亮杯」好,沒有正確的答案,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看個人習慣而已。

無法克服將異物推入陰道心理障礙的女性同學,還是只能找衛生棉,問題是在德國,滿貨架的衛生棉大多都是「沒有翅膀的」,對於久坐(重力會導致經血往外側漏)、從事運動活動、或是夜間睡眠期間經血流量大的人而言,沒有翅膀根本就不堪使用!我在學校附近的幾家超商挑選衛生棉,發現女性衛生用品區的貨架只有少數品牌的衛生棉是「有翅膀」的,但是這些「翅膀」好小,看起來好脆弱。

就算這類「脆弱小翅膀」的衛生棉能勉強使用,但接下來還要面對衛生棉的長度與設計問題。有些女同學的體質是在月經第二至第三天會有「災難式的流量」,而德國超商貨架上的這整排衛生棉不是長度不夠,就是防漏設計不佳,很容易造成經血漫溢、在冬天早上還要手洗衣褲的災難。台灣許多衛生棉廠牌有設計40幾公分前後翅膀超強3D鎖水的安心夜用衛生棉,慘的是,在德國的超商遍尋不著。

後來,我在留學生意見交流的討論區看到,有許多留歐女同學在萬般無奈下,委託親友從台灣空運衛生棉來歐洲的經驗談,面對這樣的困擾,真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衛生棉條稅」的稅率問題

在德國,如果講到衛生棉條,很多德國朋友都會想到近年來討論得非常激烈,甚至引發民眾多次抗議的議題——衛生棉條稅(die Tamponsteuer)。

德國的增值稅一般稅率是19%,列舉的生活必需品的優惠稅率是7%。那衛生棉到底該課徵哪種稅率?一直以來的爭議是,政府並「沒有」將這些女性經期的衛生用品列入生活必需品,而是課以19%的一般稅率。

但衛生棉難道不算是生活必需品嗎?全德國、全地球,大約有一半人口過去曾經、現在正在、未來即將每個月遭受一次(有些人的經期週期可能不同)這種「血流不止」,還可能伴隨疼痛、貧血、全身無力的痛苦,以及夜不安寢、側漏、早上起床還要洗床單、衣褲的抑鬱。

在這段期間,有誰不需要使用衛生棉條、衛生棉等生理期衛生用品?於是,許多德國人展開了抗爭。據《德國之聲》報導,德國政府正在制定計劃,研擬調整2020年稅收政策,將衛生棉與衛生棉條列為7%優惠稅率的生活必需品。此外,在某些邦,女性衛生用品的稅率已經降低甚至完全取消。歐洲議會也支持這一減稅運動,並鼓勵歐盟成員國效仿。

由於衛生棉對多數人來說並非昂貴的商品,即便是學習法律、且關注性別議題的我,甚至從來沒注意到衛生棉稅率的問題。以上這段抗議衛生棉稅率的過程,還是我在課堂上的幾篇指定閱讀文獻中讀到,才產生的問題意識。

衛生棉,看似微不足道,卻乘載著所有女性曾經、現在或未來每個月經歷的痛苦。衛生棉稅率要怎麼課徵,其實是性別平權這條路上需要關注的問題。從民眾抗爭到德國政府研擬減稅、歐洲議會鼓勵歐盟成員國減稅的這段過程,在在凸顯著一個重點——權利是靠爭取來的。

不少充滿家父長保守思想的長輩組織,不斷反對且抹黑性教育,背後隱藏的其實是對「性」的無知與恐懼。 圖/路透社
不少充滿家父長保守思想的長輩組織,不斷反對且抹黑性教育,背後隱藏的其實是對「性」的無知與恐懼。 圖/路透社

我國習俗中的經血禁忌

這段德國衛生棉條稅的變革之路,讓我想起我國傳統社會裡的「經血禁忌」習俗。直到現今,還是有些老一輩的長輩認為,經血是「穢物」,生理期間的女性是「不潔」的。

其中一則著名的經血禁忌是,曾聽說漁村裡某些年長長輩認為經期來的女性不能上船,「不然會有海難」。但這種觀念已經式微。我在澎湖地檢署服務期間,在該轄內往返離島的交通工具便是船舶,出差搭船是家常便飯。在性別平權的職場上,可沒有「生理期就豁免出差」的這種好事,不搭船,那公務怎麼辦?案件不必辦了嗎?

我在澎湖的那兩年歲月裡,曾經參與動力船舶的駕駛訓練課程,也通過營業用二級動力小船及遊艇駕照考試。一位學科講師在課堂上表示,就他的經驗與觀察,參加船舶駕駛訓練,並依照《船員法》、《遊艇與動力小船駕駛管理規則》考領駕照的男女比例,不知為何仍以男性居多,女性是少數。

但講師也說,這幾年來女性比例有升高趨勢:「回去可以鼓勵有興趣的女性親友參加訓練和考試,有人以為船舶駕駛跟體力有關,還有一些老人家說月經來時不能開船,其實開船能力和性別沒有關係,法律沒有限制啦!」

在學習船舶駕駛以及考照實作訓練時,教練在閒聊間有談到這種經血禁忌的鄉野迷信,但是他說:「不必理會這種說法,毫無科學根據可言。會不會翻船是看技術和海象,跟生理期有什麼關係?」「如果大家現在在課堂上沒有好好學,才會翻船啦!」

在傳統信仰上,最著名的經血禁忌則是「月經來時不能進廟裡拜拜」。但有趣的是,這些廟宇中,有多少神祇的性別是女性?以澎湖最重要的景點與信仰中心「天后宮」為例,媽祖難道不是女性嗎?媽祖生前難道沒有生理期的痛苦嗎(至於過世後,神明是否有生理期,不得而知)?媽祖會介意參觀的民眾適逢生理期嗎?先人們在設定這種禁忌之前,有問過神明的意見嗎?

將經血視為「穢物」的說法,其實是源自於過去人們衛教與科學常識不足,不明白經血的成因,在無知以及對於性的忌諱下,認為從陰道流出的血液是不祥的。在無知與恐懼下形成的各類可笑禁忌,貶抑了女性的價值,更限制了女性的活動自由。

讓衛生棉不再「見光死」

除了經血的禁忌,「看到衛生棉就尷尬」的莫名情緒,仍然普遍存在於現代社會。

記得小時候,父執輩的長輩不敢走進賣場的衛生棉貨架區,衛生棉類日用品只有母親或表姊才「被允許」採買。即便是21世紀的現代,還是有不少男性朋友覺得,走進衛生棉購物架區「很尷尬」。仔細想想,這種尷尬感到底從何而來?衛生棉是對於男性有害的危險物品嗎?

我過去在台灣藥妝店購買衛生棉時,店員總是會很貼心地附上不透明紙袋包裝。但我曾多次反思:「為什麼要浪費地球資源多拿一個紙袋?衛生棉拿在手上,跟飲料、衛生紙、美妝品等拿在手上,有什麼不一樣?」所以後來我不再索取不透明的紙袋,店員如若詢問是否要包裝,我總是拒絕,將衛生棉大大方方地拿在手上,或裝進購物袋裡。

衛生棉「見不得光」的這種尷尬感,某種程度就像是現代版的經血禁忌。事實上,生理期是與生俱來的生理現象,跟口渴喝水、飢餓進食、流汗與便溺一樣,但是我們會覺得口渴、飢餓這些生理現象很羞恥嗎?我們購買食物、飲料、廁紙,會不好意思嗎?那為什麼唯獨月經來了羞於啟齒、手拿衛生棉很尷尬?

這些議題的背後,或許也藏著國人對於「性」的隱諱難解糾結感。直到21世紀的現代,還是有不少人羞於將性器官的名稱說出口,「陰道、子宮、卵巢」這些器官的名稱,彷彿跟其他器官不一樣,提到就尷尬。有不少家長為了迴避提到「陰道」的「尷尬感」,教育孩子時,總是把陰道以「尿尿的地方」代稱,然而,女性的尿道跟陰道根本就是不同的部位,這也導致兒童因為無知而遭到性侵的危機。

不少號稱「愛家」、「護家」實則充滿家父長保守思想的長輩組織,不斷反對性教育,甚至抹黑性教育、製造各類不實謠言,背後隱藏的其實就是對於「性」的無知與恐懼。最可悲的是,在選舉期間,教育機構、學校老師教導學生認識性器官、保險套等對於性教育所做的努力,都淪為競選團隊製造謠言攻擊敵營的武器。

薄薄的衛生棉,長期以來包覆著那些難以啟齒的、禁忌的糾結,如果揭開來看,會發現這些都是值得討論的法律與性別平權議題。經期並不汙穢、衛生棉不是恐怖武器、性器官是人類身體的一部分。

月經不是病。聽到月經覺得髒,看到衛生棉、聽到性器官名稱就投以異樣目光,那叫無知。無知比什麼病都還要可怕。

無知與恐懼下形成的各類可笑禁忌,貶抑了女性的價值,更限制了女性的活動自由。 圖/中新社
無知與恐懼下形成的各類可笑禁忌,貶抑了女性的價值,更限制了女性的活動自由。 圖/中新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