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右派政黨,被意識形態掩蓋的台灣危機  | 溫朗東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兩大右派政黨,被意識形態掩蓋的台灣危機 

photo cedit:蔡英文 Tsai Ing-wen
photo cedit:蔡英文 Tsai Ing-wen

蔡英文說:「台灣勞工假太多」,這是真的嗎?台灣工時已經是全世界第三、第四高,薪資成長對照企業獲利卻是少得可憐,甚至往往是企業虧損,員工得要減薪共體時艱,企業如果賺錢,仍然要共體時艱……

我在先前的專欄中已經提到,在目前的選舉生態下,候選人要當選,得花很多競選經費,非得仰賴財團的贊助。

從這個脈絡來看,蔡英文本來就是財團出身,無法設身處地體會勞工處境,並不令人意外;民進黨仰賴財團的政治獻金,要能大刀闊斧的進行勞工權益爭取與房地改革,也不能抱太大期望。而即使認知到民進黨是個右派政黨,也無法挽回國民黨的頹勢──以一樣的標準來檢視,坐擁千億黨產、政商關係複雜、中國買辦絡繹不絕的國民黨,只會是更右派的選擇。

兩大黨雖然都屬於經濟上的右派,都無法針對台灣「分配正義」的議題做出有效的成績,但這個嚴重的問題被壓制在意識形態之下,大部分的民眾並未感覺到它的存在,而是把矛頭指向了馬英九的兩岸政策,認為是馬政府終極統一的意識形態,造就了生活的困窘。

是統獨的問題還是分配的問題?

誠然,服貿所引發的爭議及大規模社會運動,再再反應了人民對時局的不滿,而從服貿到上月的熱門話題「亞投行」,馬政府視兩岸關係為經濟成長的萬靈丹的偏執心態彰然若顯,彷彿認為只要擁抱中國,就能幫助台灣成長茁壯。如果說這是一種推理草率的偏執心態的話,那另一個端點,認為疏遠中國必能幸福美滿,也是一種偏執。

馬政府在兩岸經貿往來的一廂情願、不嚴謹、成效不彰,並無法全盤否定兩岸經貿往來的必要性。這一點,民進黨也是心知肚明,由於兩岸經貿往來全面結冰,必然直接衝擊台灣經濟,因此蔡英文至今不敢說一句「拒絕各種形式內容的服貿」。甚至在自經區的議題上,陳菊與賴清德還抱持著樂見其成的態度。

即使中國內部有人治凌駕法治、勞工薪資上漲、外資撤離、地方呆帳飆升、房地產崩盤、經濟發展趨緩……的種種風險,但沒有一個國家是只有獲利,沒有風險的,台商前進東南亞一樣有風險。或許,雞蛋全放在中國這一個籃子裡,政治上跟經濟上的風險都過高,但要抽身而退,也不是短期能夠無痛達成,只能仰賴適當的外交手段以及嚴謹的監督審核,與中國維持經濟籌碼與政治籌碼的平衡。

對於民進黨死忠支持者以至於獨派團體而言,由於國民黨根本不具備執政的正當性(殖民政權),因此,國民黨做的一切都是錯的,換言之,兩岸之間能夠互不往來當然最好,如果勉為其難要交流一下,那就交給有台獨黨綱的民進黨來做吧。

這樣的邏輯顯然是過度高估了民進黨的政治操守。首先,民進黨同樣仰賴財團鼻息,而中共就是巨大無比的財團,若能提供金援給綠營,基於選戰經費考量或是個人慾望,民進黨能有拒絕的道德勇氣嗎?再者,民進黨要執政,得要同時抓住台獨支持者與在乎民生經濟的中間選民,而台獨人士總會自己找到自我說服的方法:民進黨再怎樣,都沒國民黨那麼統……那何不把民生經濟擺在台獨之前?

分配不正義的不滿轉置到了媚中身上

另一方面,台獨支持者與中間選民的界線是浮動的,近年來台獨意識逐漸高漲,馬英九被戲稱為「台獨教父」,但或許並非是台灣的主權受到顯著的危害,而是民眾感受不到經濟成長的果實。(您知道時至今日,陸資來台的總額不過12億美元嗎?約莫只有台積電市值的百分之一。表面上,馬英九讓台灣門戶洞開,事實上,在經濟部投審會的保守態度下,進駐台灣的陸資遠比想像中來得低。)

高漲的房價以及低迷的薪資,日漸高升的貧富差距,青年對未來喪失希望,嚴重的少子化現象,導致未來國力面臨嚴重危機。這些不滿,反應到馬英九一次又一次對中國的卑微外交態度上,把「分配不正義」的問題轉置到了「媚中」身上。事實上這是兩個不同的命題。

馬政府的兩岸經貿遇到最大的問題是,即使有經濟果實,也被大財團以及國民黨的買辦給吸去了,台灣的民眾分不到任何甜頭,這時讓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假設從2012年開始,新鮮人起薪四萬起跳,每年薪資成長超過10%。房價(特別是台北)只有現在的一半,馬政府還會受到嚴厲的批評嗎?還剩下多少人會站上街頭?還會以義憤填膺的指責馬政府親中賣台?

但國民黨跟馬英九終究是在同一艘船(黨派結構)上,競選經費是選舉的關鍵,要國民黨自廢黨產無疑是自斷手腳,錢既然對選舉而言這麼重要,要對抗黨內的中國買辦風氣,也是絕無可能。民進黨就算是假台獨真右派,那又如何?終究得要自我收斂,給支持者一些交代。國民黨不管派誰出來,不管講些什麼,都難以挽救頹勢。國民黨只能輸,輸到民進黨被民眾看破手腳,發現薪資依然少,房價仍然高,才能再來嘗試重新執政。但那也只是反覆循環,改善空間殊為有限。

對民進黨而言,真正的考驗到2020才正式開始,不敢動財團建商,勞工權益不會改善,房價依然高不可攀(雖然這幾年已經有緩跌的態勢,但速度甚為緩慢)。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是,主張反核的立場,在2019年核一廠機組到達除役日期之後,反核不再是「維持現況」,而是缺電甚至得要調漲電費的必然,那時如何在民生經濟以及非核家園的立場中做選擇,那將會是異常艱難。

坦言之,台灣的現狀,不管您認為是好還是壞,不管蔡英文在明年是否順利執政,在我們真正意識到問題在於選舉文化導致的過度右傾之前,不管是兩岸經貿的深化、勞工權益的維護、房地改革的遲緩以至於少子化所造成的國力危機……都會繼續持續下去。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