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太太沒什麼不好,怪這時代不露臉就沒聲量 | 黃俊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理科太太沒什麼不好,怪這時代不露臉就沒聲量

理科太太。 圖/取自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理科太太。 圖/取自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如果問2018年至今最值得一提的網紅,應該很少人會否認是理科太太。在創下火紅速度最快的YouTuber紀錄同時,也沾惹了一些網路上的不同觀感,引發不同程度的論戰。

我個人認為理科太太沒有什麼不好,用自己的專業長項聊聊生活中有趣的事物,經營一個具有個人風格的YouTube品牌,做出許多寓教於樂的效果。她也從來沒有宣稱自己是在遂行一個知識傳播者、教育者之類的神聖任務,是個不折不扣、如假包換的YouTuber。

許多對於理科太太的批評,是把她當作「知識型網紅」在對待,於是伴隨許多身家背景的肉搜,或是科學知識不精確的批評,其實這些不必要的期待是有點苛刻了,因為我們並不會用同樣標準來要求小玉跟放火。

反而是這個爭議背後,凸顯網路時代中,知識傳播的一個困境:似乎不露臉、不販賣隱私、不做人設,就很難期待流量跟聲量。而少了流量跟聲量,就撐不起背後的商業模式,於是知識傳播的工作就容易遇到瓶頸。

純知識傳播的艱難時代

在理科太太崛起的過程中,長期經營知識型網站的朋友們也曾私下地討論與懷疑過,為何苦心經營八、九年的網站流量,理科太太竟能憑一己之力,在八、九個月就輕易超車,是不是到了該反省與檢討的時候?

這其實是一個痛苦的非戰之罪,因為在這個時代,我們一方面期待知識傳播的產品要有趣、吸引人、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卻也希望產品要能夠客觀、正確、精緻。但問題就出在,既吸睛又細膩的東西很貴,生產成本很高,在一堆透過免費資訊,只為競逐眼球多駐足片刻的網路大平台中,難以支撐起可獲利的龐大聲量。

到頭來,知識傳播的工作就會進入一種尷尬的處境:想要一夕之間擄獲大量粉絲,就不得不把自己的人格、身家、隱私都一併賠進去;單純地「談知識」變成前所未有的困難。

這就進入到所謂的「人設」過程,透過各種人物品牌形象、風格的塑造來達成行銷目的。

理科太太的影片常拿丈夫——理科先生作白老鼠,讓網友覺得有趣,也突顯了網紅需要公開不少私人生活來吸睛。 圖/取自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理科太太的影片常拿丈夫——理科先生作白老鼠,讓網友覺得有趣,也突顯了網紅需要公開不少私人生活來吸睛。 圖/取自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人設:人類固有的認知習慣

網路時代中的「人設」,之所以特別好用,說穿了就是符合人類最原始的認知習慣。自古以來,人們就有「喜歡聽故事」的此種認知特質,它是一種在脈絡化的情境中,讓大腦最有效率地進行探索與致知的心理歷程。

如果我們去觀看人類過往發展的歷史,就可以發現「故事」的強大力量,不管是神話、習俗、宗教、政治都是透過故事把大家進行集結與凝聚。當然,在這一堆零零總總的故事型態中,又有哪一種會比八卦、隱私、傳言更引人入勝而且最沒有認知負荷呢?

人潮就是錢潮,當網路上成功的「人設」吸納龐大粉絲的時候,在這一個事事講求網路聲量的年代,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一套可以將聲量轉換成現金的機制,造就網紅可以存活下來的商業模式。

反觀沒有「人設」機制的知識平台,經營就會相對辛苦。因為網路時代給予了「人設」這樣的沃土,卻也成為抽象化知識的天敵。

這個場景就好比一個熱鬧喧囂的市集中,有位隱姓埋名的擺攤說書人,哪怕說書的內容十分精闢有料,偏偏市集四處充斥著奮力叫賣、吞火弄劍、且各有名號的賣藝人,在沸沸揚揚的浮動氣息中,要安靜且不受干擾地聽一段說書,恐怕都有很大的困難。

準備一個好段子,需要醞釀與準備,是花錢且需付出成本的,但當顧客招攬不易,現金收入困難,說書人就只好節節敗退,任憑賣藝人佔據整個市集。當然,偶而賣藝人也會客串並演繹幾個有意思的說書橋段來增加新鮮感,只是那就得碰碰運氣了。

請珍惜身邊的說書人

網路的便捷及廉價,讓既有知識傳播的商業模式崩解,在競逐新的商業模式時,抽象化的知識又難以跟個人化的故事進行抗衡,在缺乏完善商業模式靠山下的知識傳播,就很難支撐具有品質的內容。

不過,個人化的露臉當然也不是無敵猛藥,「人設崩塌」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風險,我們都清楚販賣八卦與隱私的代價,賣藝人如果不小心把賣藝變成雜耍,那就是崩塌的時候了。只是取而代之的會是另一個賣藝人還是說書人呢?

「嗨,大家今天臉癱了嗎?」不管你的臉癱不癱,想紅,反正露臉就是了。只是每個時代都需要有說書人,因為心靈總有乾涸的時候,喧囂久了還是會渴望寧靜,僅希望大家還是要多呵護說書人,不要當自己需要的時候,說書人卻絕跡了。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