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政府與恐龍分級 | 膝關節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恐龍政府與恐龍分級

圖/UIP提供。
圖/UIP提供。

日前《侏羅紀世界》上映,本片得到的級數是「保護級」。也就是6歲以下小朋友不可以看,6-12歲的小朋友只要師長或是家長親友陪同就能看。換句話說,保護級是為了小學生而存在的級數。但是,20多年前的小學生,一開始可沒這麼幸運,因為當年的《侏羅紀公園》最早得到的級數是「輔導級」,也就是12歲以下不可觀看,十二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之少年需父母或師長輔導觀賞。於是,當年《侏羅紀公園》的級數,等於是宣判小學生觀影死刑。

當年該片盛況空前,但因為看起來無害的恐龍怎會變成輔導級呢?恐龍跟大白鯊那種等級應該不同吧?雖然都是在吃人……咦,吃人不可怕嗎?導演史蒂芬史匹伯是把這片拍得不算殘忍,都只有拍到恐龍把人吃一口,沒拍出人被吃得四分五裂。於是,太多小學生想看這部片,使得家長都快被小學生逼瘋。就在廣大輿論壓力底下,經過了三個星期,新聞局變將分級制度除了普遍級、輔導級和限制級以外,另增設保護級。

這大概是史蒂芬史匹伯沒想過的,他這部片居然可以讓台灣電影分級制度多了一級。也拜該片擁有全台廣大小學生力量,催動出全台4.6億的驚人票房,更是台北第一部破2億3千萬新台幣的電影。當年西門町大國賓還因此創下5千5百萬票房,成為台灣影史單一戲院單一電影的最高票房紀錄。你想想台北市2.3億,大國賓一家就包了快1/4的票房,也難怪當年大國賓總是票房龍頭,經常創下單一場票房可以擠進全球排行。

無獨有偶,史匹伯不光只是在台灣讓電影分級多了一個級別,他自己就是推動美國電影分級制度增設PG-13這個類別。而且,這個級數就是因史匹柏監製的《小精靈》與執導的《魔宮傳奇》兩片所賜。

那時兩部片都列為PG級(接近台灣的保護級),結果一堆小朋友跟家長看完之後都留下了陰影……因為很多小朋友在戲院看到「小精靈」生蛋戲時一起尖叫(其實還真的有點可怕),《魔宮傳奇》則是有把人的心臟活生生掏出來的鏡頭。

台灣跟美國不同,台灣是看不到去逼政府生出一個新的級別。美國則是看完之後發現事情有點大條,請MPAA應該新增級別,應該不要讓太多小朋友看到這種級數的影片,應該有介於限制級與保護級之間的級數。其實美國級數認定比台灣寬鬆一些,因為我們保護級就已經把小學生以下的小娃列為不可觀看對象,但美國的PG其實就是只要家長親友師長陪同,都還是可以看。最後美國就列出了新的級數,也就是PG-13。當時會定13歲,協會主席表示,因為十三歲是個會分辨什麼是真的,哪些只是電影的虛構情節,年紀小一點的可能會有陰影。

不過很多人看過貞子之後就連大人也有陰影(誤)。

電影分級制度一直是業界這幾年討論的風潮,台灣能否在保護級與輔導級之間再設一個級別?或是比限制級更高一個層級的呢?

保護級與輔導級的差別,就在於12-18歲這6年的差別實在挺大的,各位想想小學畢業生的心智年齡與高中畢業生,這中間就有不少差別。有些電影給這段年紀看的話,好像不太合適,若一口氣掛到限制級,似乎又太過頭。比如說新加坡就有16歲以下不可觀看的級別,法國亦然。讓中間多個級別,不管是15或是16歲都好,讓國中生與高中生能夠多一些觀影權益。否則很多電影可能直接跳級變成限制級,害這些孩子都看不到。

至於有些尺度非常大的電影,為了避免出現所謂的「超限制級」,搞得還要簽切結書才能看,過去在金馬影展這類尺度的電影大概有一卡車,這都值得當代政府思考電影分級制度的理論是時候該與時俱進,並考慮增設級別了。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