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害怕恐怖攻擊外,還可以做些什麼? | 張賢龢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除了害怕恐怖攻擊外,還可以做些什麼?

圖/取自deviantart
圖/取自deviantart

寫本文之前,先聲明應對恐怖攻擊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包括事前的情報蒐集與防範(如增加軍警於可能發生的地點站崗或是駐點,加強邊界管制,或是針對大型活動及人潮聚集的場所進行某種程度的管制)。這些作法相信國內已經有相關單位著手進行,本文的目的並非要討論或是點出軍、檢、調、警這些單位對恐攻的偵搜或防範方式,而是討論在有發生恐攻的可能之下,針對恐攻後即將出現的情況,以一位災害應變學者的角度提出現階段可行的整備作法。

在上周美國總統公開點名臺灣為反恐盟友後,前幾日國際恐怖組織ISIS的宣傳影片中正式將臺灣列入,瞬間國內輿情沸騰,許多人開始擔心不久前發生在法國的恐怖攻擊是否會在臺灣重演。除了許多國家(如美國)強化恐攻的情報蒐集,還有加強安全維護工作之外,面對恐怖攻擊,我們也可以思考一下,相關的事件發生後,我們需要做些什麼?進而反推回當前可以怎樣整備。

我之前專欄文章中提過,美國學者將災害應變的需求分成兩類,一種是依災害種類不同而生的個別災害應變需求(Agent-generated Demands),另一種則是不論怎樣的災害發生,都會相應派生的一般應變需求(Response-generated Demands)。由於下一場恐攻的形式,地點,甚至時間都無法確定,因而也沒辦法事先準備,故現階段能做的,就是加強前段所說的一般應變需求。

面對恐怖攻擊的一般應變需求大抵說來有三:

  1. 建立及完善災害應變指揮體系;
  2. 完善現場醫療分類與後送能力;
  3. 建立民眾危機與互助的意識。

以下將分別說明。

圖/取自IS影片
圖/取自IS影片

一、建立與完善災害應變指揮體系

以法國恐怖攻擊的例子來看,第一時間參與應變的單位包含:(1)警察人員;(2)消防人員;(3)緊急救護人員;以及(4)軍方特種部隊。國內目前的災害應變體系依托在消防單位,如何讓這三種不同單位(臺灣的消防單位兼任緊急救護的角色)的人員之間建立默契,一同應變可能發生的恐怖攻擊,或許是近期內最為關鍵與急迫的事情。

許多美國的研究指明,各單位間的默契與平時的關係與災害應變成功與否有很大的影響,此點我在之前專欄文章中已經不斷提到,在此不再贅述。因此我的第一項建議是儘速找這些單位的人員一同研擬恐怖攻擊應變計畫,並舉行相關的協同訓練及演習,讓這些人有機會互相了解,進而熟稔萬一恐怖攻擊發生後,該如何分工與快速反應。

二、完善現場醫療分類與後送能力

此點台灣許多消防單位與醫療院所平日已有相關的演練,但值得關注的是「跨轄區」甚至「跨多個縣市」的大規模醫療分類與後送演習次數還不夠多,以法國恐攻的情境來看,第一時間內將產生大量的傷患,在恐怖份子尚未肅清的情況之下,如何在確保醫療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快速大量的將人員檢傷分類,並一一送往醫療院所,這將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同第一項建議,我建議儘速研擬相關的應變計畫,並進行訓練與演習,唯有將這三要素做好,才能完善災前整備的工作1

三、完善民眾危機與互助的意識

美國911恐怖攻擊後,國土安全部教導民眾的是「看到異狀一定要說出來 (If you see something, say something)」,藉由比災害應變人員為數還要眾多的一般民眾來觀察所有生活的環境,與找出潛藏的危機。同樣的,許多災害研究學者指出,災害發生後多由鄰近現場的一般民眾擔任初期的協助角色2。即便在恐攻剛結束,民眾也可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快速報案,甚至利用手機錄影告知災害應變人員現場的情況與可能的情境。因此我的第二項建議是加強宣導民眾觀察四周的可疑人事或物品,甚至設立專線電話受理各項有關恐怖攻擊的情資,爭取更多的恐攻應變時間。

恐怖攻擊的兩項主要目的是造成恐慌與破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3。如果我們能針對可能發生的情境預作準備,即便恐攻發生後也能迅速應變,防止恐攻的效應擴大。與其他預防恐怖攻擊的方法一同使用,才能減輕臺灣遭受恐怖攻擊的危害。

陸軍特勤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陸軍特勤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註1:

Planning, Training, and Exercise是災前整備(Disaster Preparedness)的三項重要元素,請見Lindell, M. & Perry, R. (2007). Planning and preparedness. In Waugh, W. & Tierney, K. (Ed.), Emergency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for local governments (2nd ed., pp. 113-142) ICMA Press與Phillips, B., Neal, D., & & Webb, G. (2012). Introduction to emergency management CRC Press書中第六章(Disaster Preparedness)。

註2:

請見Barsky, L., Trainor, J., Torres, M. R., & & Aguirre, B. (2007). Managing volunteers: FEMA's urban search and rescue programme and interactions with unaffiliated responders in disaster response. Disasters, 31(4), 495-507一文中的討論。

註3:

更多恐怖攻擊的目的與方法,請見:http://www.terrorism-research.com/goals/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