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安/大雄跟靜香的算數答案不一樣,請問是誰算錯? | 沃草烙哲學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朱家安/大雄跟靜香的算數答案不一樣,請問是誰算錯?

大雄跟靜香算數學,算出來的答案不一樣,轉學生阿強覺得應該是靜香算錯,他認為靜香是女生,女生比較不擅長數學。如果這時候你要對阿強說些什麼,至少有兩個選擇:

  1. 不阿強你不懂,那是大雄。
  2. 阿強,你這話對女生不公平。

在台灣當前社會,後面這說法可能會引起一些爭議。有些人會說「怎樣不公平?如果真的是靜香算錯,那樣說有什麼不對嗎?」「統計上女生本來就數學差,有些女生數學好,那是特例」。大家對相同事實有不同的價值判斷,哲學家應對這種爭議的方式之一,是嘗試把概念刻畫得更清楚,看看有沒有辦法取得進展。

原則上,如果你主張阿強說的話對女生不公平,你得說明這個不公平是出現在哪裡、會造成什麼損害。當然,這個討論必須建立在事實上,而你的對手很可能會主張說,假設女生真的數學比較差,那這樣講也沒什麼不公平。

我並不確定統計上女生數學是不是比較差,然而,要是這句話有事實基礎,阿強的說法就沒問題嗎?哲學家弗里克(Miranda Fricker)的《知識的不正義》讓我們有機會想想這問題。

身分偏見

有個拔牙方法是用釣魚線兩端綁住牙齒和門把,然後用力把門摔上。假設你堅持這是目前最安全的拔牙手段,因為你爸這樣跟你講。假設你爸沒受過牙醫訓練,那你很可能犯了批判思考課程上常介紹的「訴諸權威」謬誤:在考慮是否要相信一件事的時候,過度信任在該領域不夠格的人。

另一個相關的謬誤是「以人廢言」:因為不恰當的理由,而不信任特定的人。訴諸權威和以人廢言都跟信任程度有關,如果你基於不好的理由給予某人過高的信任程度,你很可能犯了訴諸權威謬誤;如果你基於不好的理由給予某人過低的信任程度,你很可能犯了以人廢言謬誤。

對弗里克來說,訴諸權威和以人廢言都是在「證言交換」時犯的錯:別人提供你意見,你基於對他的信任度來評估要不要相信,然而,你設定了不恰當的信任度,因此過於輕信,或過於猜疑。

當然,人不完美,本來就常犯錯。然而弗里克強調,若你在證言交換時犯下關於信任度的錯誤,而且這種錯誤是出自偏見,那你得特別小心。對弗里克來說,偏見難搞,因為當人有偏見,不但代表人不恰當地去相信特定的事情,也代表人不情願面對證據改變想法。

想像一下台灣社會偶爾會聽到的說法:「原住民只會唱歌」(暗示說學業什麼的都不行)「外勞愛偷錢,動不動就逃跑」「女生數學差」。這些在社會上很容易被視為歧視言論的說法,都跟身分有關。在弗里克的觀點,如果持有這些說法的人不情願面對證據改變想法,那他們可以算是有某種「身分偏見」。

身分偏見難搞,因為我們常常不覺得自己有偏見,罔論改變,而且有時候我們甚至不會意識到自己有相關想法。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寄出一堆虛構求職信,調查這些信得到面試機會的比例。

結果發現,光是擁有黑人常見姓氏,就足以讓你在找工作上吃虧。1上述實驗發生在2004年左右,你可以想像,如果那些收到求職信的單位看到實驗結果,恐怕會有許多人大喊冤枉,說自己沒有歧視黑人的意圖。如果這種事情發生,我相信他們之中有些人說的是實話:他們對黑人有身分偏見,但他們自己沒有發現。

身分偏見會影響人在各種方面如何看待其他人。當身份偏見讓我們不公平地低估別人發言的信任度——例如因為認為女性情緒化,而認為他們看不清楚複雜議題;因為認為移工學歷都很低,而認為他們沒比我聰明——根據弗里克的說法,我們即犯下證言不正義(testimonial injustice)的錯誤。

證言不正義

證言不正義值得重視,因為講話有人聽很重要。如果社會上多數人在大多數話題底下都傾向於不相信你,或者不把你說的話當一回事,那你將陷入多重困境:

  1. 尊嚴受損:
    不把人的意見當一回事,是人表達輕蔑的有效方式之一。若你受困於證言不正義,不論對方是否有意,你身為認知者、表達者的尊嚴都會受傷害。

  2. 話語受損:
    你的話語權下降,說話沒人信,甚至沒人認真對待。這讓你難以跟別人分享意見、表達需求,甚至可能很難在民主社會為自己爭取權益。在台灣,當性騷擾和性侵受害者提出指控,常受到各種質疑;都更的不同意戶也容易被視為只是貪婪死要錢,這些印象可能都會不公平地損及他們的話語權。在這些情況底下,證言不正義讓特定族群受損,也讓特定族群得利。

  3. 主體受損:
    如你長期困於說話沒人聽的處境,這很可能讓你缺乏自信,難以跟環境健康互動,培養正常的認知、表達能力與相關動機。

如果你覺得上述說法有點誇張,想像一下:在古中國的漢朝,假設女人在統計上傾向於不思考政治議題,就算表達政治意見,也多半很天真。你覺得這會是因為女人本來就不擅長討論政治,還是因為他們在中國傳統裡不被鼓勵這樣做,以致於沒有機會練習,也沒有動機?

在後面這種情況裡,我們看到身分偏見可以如何「自我實現」。社會上可能真的有些身分偏見符合事實,但它們之所以符合事實,並不見得是因為人類當初觀察了相關事實之後選擇相信它們,而有可能是因為人們當初相信了它們,才導致相應事實出現。

當負面身分偏見自我實現,這對社會來說是雙重糟糕。首先,一開始有個族群受到不公平看待,社會在某方面低估了他們。再來,基於一些社會互動的作用,這族群後來真的開始擁有這些負面特性。美國心理學家史提爾(Claude Steele)也認為有些身分偏見會自我實現。在一些實驗裡,他發現「女生數學比較差」的刻板印象,會真的降低女學生在數理方現的表現。2

大雄跟靜香算數學,算出來答案不一樣。如果你基於認為女生數學比較差,主張應該是靜香算錯,那麼,或許你有理由想想這份說法在來源上有多少道理,以及在結果上會對社會造成什麼影響。

 


 

  • 文:朱家安。多年來面無表情地致力於哲學教育,雖然人稱「雞蛋糕腦闆」但其實不受兒童喜愛。著有簡單易懂的哲學書《哲學哲學雞蛋糕》和《画哲學》,以及同性婚姻爭論的論點分析書《護家盟不萌?》。
  • 感謝洪偉和賴天恆給本文初稿的諮詢意見。
  • 更多:WebFB

  • Bertrand, M. & Mullainathan, S. 2004. “Are Emily and Brendan More Employable than Lakisha and Jamal?,”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Claude M. Steele. 2017,顏湘如譯,《韋瓦第效應》,台北:臉譜出版。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