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可以教我們的品格教育 | 朱宥勳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余秋雨可以教我們的品格教育

圖/中新社
圖/中新社

在網路上看到消息,就在今年三月初,中國作家余秋雨將來台舉辦演講,談論自己的新書《君子之道》(如果你拿這個書名去google,排名第一很可能會是晉江文學城的BL小說)。主辦單位稱其為「文學大師」,演講的題目是「品格教育・行君子之道」。忝為余秋雨粉絲之一員,看到找他來談「品格」這麼「有創意」的組合,我當然興奮異常,立刻轉貼訊息。在此也就不揣鄙陋,分享幾件關於文學大師余秋雨的品格軼事,提供一點線索,推測可能的演講方向。

余秋雨教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不管做了什麼,盡量不要留證據、也不要承認。比如江湖盛傳,當年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時,他直屬於官方的御用寫作組「石一歌」(這是該寫作組的常用筆名,據說有十一位成員,取其諧音),負責定調、修改評論歷史人物,影射鬥爭現實人物的工作。除此之外,他也有筆名「任犢」,發表許多支持文革黨意的文字。作為一個品格超卓的中國作家,他自然知道在中國文化傳統裡,知識份子應該永遠站在當權者的對立面,去進行批判。因此無論江湖如何盛傳、多少當年共事過的人都站出來指證,他始終秉持一股浩然正氣,概不承認,並且一律斥為別有用心的汙蔑。反正這種私底下為官方效命的活動,本來就難有物證,只要解消人證的可信度,挺一挺就過去了。漂洋過海之後,誰還認得孫光萱和胡錫濤呢?(另一位余先生余光中,也頗善此道,最近幾年在中國風風火火,也沒人知道他當年告密反共。)由此得知,余先生對於中國倫理、品格評價的形成機制有精到的瞭解,此一講題,捨他其誰?

文革那些事,年湮代遠,無論是否能得到證明,也都是天寶年間事了。余先生的文筆超群,散文常能以豐沛情感壓倒一切,影響力在當代與日俱增,自然也將此技藝投入公共議題的討論,闡述其大師級的思想。因此,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後,他寫了一封公開信〈含淚勸告請願災民〉,堪稱千古奇文。

這封信的背景,乃是因為汶川大地震震垮了大量學校,民眾才發現校舍是「豆腐渣工程」,導致防震能力極差。不知計數的年幼學童因而活埋,在一胎化政策的情況下,家長們頓失寄望,於是示威情願,要求政府調查這些工程案件、並且公佈遇難學生名單。而官方的處理方式非常有中國特色:他們宣稱法院不會受理任何相關訴訟,並且扣留在場採訪的外國記者;隨後,當民間人士自發進行遇難學生名單和工程問題的調查時,這些民間人士被控告「顛覆國家政權罪」。

驚天地泣鬼神的〈含淚勸告請願災民〉,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出來的。此信的重點只有一個,就是希望這些家長不要再示威請願了。而理由則非常富有文學創造力:

  1. 根據一位佛學大師的說法,這些死難的孩子已經全部成為菩薩了。
  2. 這些對政府的不滿,都是「反華媒體」的煽動。
  3. 希望災民們識大體,明白事情有先後順序,支持政府,「以主人的身份使这种动人的气氛保持下去,避免横生枝节。」

面對如此大災禍、大悲慟的場景,余先生果然是有超凡聖人的境界,才能立刻聯想到反華勢力的操弄,大概這些豆腐渣工程,當年也是反華勢力滲透搞的鬼吧!所有的內部問題,都必須導向外部解決,如果國內出了事,一定是國外人不好(比如說美國或台灣),這正是當代中國立足於世界的倫理基礎,余先生對此果然浸淫頗深,舉手投足都是大師風範。想到國事紛亂,人民竟然還在計較自己的私情,也心急到潸然淚下了吧。

相較之下,那些災民家長真是不識大體,品格的修養工夫遠不到家,佛學大師都說孩子成菩薩了,應該要感到平安喜樂,法律、責任之類的凡塵俗世,還爭什麼?台灣向來多風災多地震,就是沒出過這麼一位動心忍性,決不「顛覆國家政權」的謙謙君子,實在應該慚愧。我等粉絲不禁緬想,如果九二一大地震的時候,余先生人在台灣,我們將能聆聽多麼有智慧的君子之聲啊!

最後,余先生所能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事,就是一定要跟中國傳統典籍很熟,至少對書名要很熟。因為一個人有沒有品格,重點不在於他的思想和行為,而在於「他看起來有沒有品格」。要使自己看起來有品格,就是要能夠隨手搬出那些書名來秀,因為現代人很少讀完那些書,你開口閉口就是倫孟,看起來就很有品也很有格,大多數人的氣勢一定先矮三截。至於你說要讀到多熟?那倒不是重點了,像是金文明《石破天驚逗秋雨》那樣指出余先生著作中一百多個文史錯誤,就純然是不理解中國式「品格」的精義,落於瑣碎小道,而無能理解君子之道的高遠境界了。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