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看看】不能拿來賺錢的研究有什麼用?
「月亮好美啊」,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擔任英文教師時,把西方的「我愛你」翻譯成「月亮好美啊」,成為經典的浪漫名言。
長青日本連續劇《相棒》前陣子把這段典故編入刑事案件中,描述一所面臨少子化而營運發生困難的大學,校長為了填補數千萬的虧損,而把圖書館裡值錢的文史資料變賣。
變賣品中有一張夏目漱石學生寫的舊明信片,泛黃的明信片寫著感謝夏目漱石,因為學生想向女朋友告白,卻害羞地無法啟齒,兩人夜晚散步時,學生用「月亮好美啊」跟女朋友表明心意,沒想到女朋友竟能意會,也接受他的愛。
這張明信片跟著蒙塵的文史資料,被不識貨的校長論斤秤兩的賣掉。諷刺的是校內的文史科師生都不知情,他們很少研究、翻看圖書館裡老舊的文獻,更不曉得圖書館裡藏有這張足以佐證的文獻。
因為,在少子化淹水線上升前,研究不再是大學重要的課題,尤其是這種「不賺錢」,「無法為就業加分」的純文學研究。
日本少子化的淹水線是2028年,根據英國調查人力供給預測指數,屆時日本人力會發生大翻轉,高齡人口超過勞動人口, 和台灣幾乎並列,成為世界勞力人手最不足的國家。
事實上,每年少子水位上升,日本中小學,陸陸續續有4000多所學校被迫整併或是廢校,資遣教師、校長也丟工作,而學校的消失,帶來區域經濟的沒落,有些小型村鎮居民半數以上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村鎮不得不合併,經濟與人力資源共享。
因此許多學校瀕死掙扎,為了想辦法生存下去,學校無所不用其極,連續劇中大學變賣藏書或研究資料,最後連夏目漱石的月亮都賣了。
而現實中,畢業生的就業率高低,是時下大學最夯的招生策略,家長與學生不再重視大學的聲望或學術成就,他們只問「讀這個有沒有用?」「畢業後容不容易找到工作?」職業訓練所變成大學存在的價值。
教師也要拚業績,找產學合作,或是爭取國家補助經費,比如去年轟動一時的美女科學家小保方晴子造假論文事件,就是為了幫實驗室拚補助經費。能為大學帶來多少「收益」,變成教師存在的價值。
這幾年台灣相繼「仆倒」的大專校院,也不乏淹水前的掙扎,有學校給高中、國中暗盤交易,一個人頭多少錢地賣,要導師幫國高中生洗腦來就讀,有學校賣文憑,一張多少錢地賣,亦或賣董事席次,一席多少錢地賣,或是學校易主轉型,一塊土地多少錢地賣。大學的一切,都可以論斤秤兩,議價地買賣,他們合唱的都是一曲「少子化」悲歌。
然而,真的是少子化逼得大學走投無路,還是這些大學本來就無路可走?
大學究竟是為什麼而存在?學問又何時變得如此功利?或許,少子化只是讓這批喪失本心的大學有提前退場的理由。
這齣連續劇中賣月亮的大學裡,學生對教授說:「研究昆蟲有什麼用?又不能拿來賺錢。」
「確實不能賺錢,但是可以讓人生更加豐富的知識,那才是學問吧。你記得小時候,肯定會有不考慮得失,而感到興趣的知識吧?或是了解以後非常開心的知識?」在這個時代,講這番話的教授最後被謀殺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