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對鈕承澤生氣嗎?
近期電影界還真的發生了一些負面新聞,而且不曉得這些負面新聞會對電影產生多少發酵影響力,柯震東的呼麻案對後續影片有多少影響無法預期,但即刻上映的《軍中樂園》倒是面臨了爭議快一年的軍艦風波。
網路上許多討論群中,都對這部片提出質疑,甚至有軍官發動罷看,當成對導演「豆導」鈕承澤當時違法帶了中國攝影師上軍艦勘景的道德制裁。
就「豆導」的行為,他確實是踩到紅線了。
豆導去年接受記者訪問時,已經表示誠意道歉,但在那之後,既沒有後續新聞,豆導當然沒有必要繼續大張旗鼓地表示歉意。昨天記者會上豆導再度表示犯錯行為,更願意承擔所有需要付的刑事責任。就正式道歉而言,這樣的言論理應為這場風波寫下停損點。
這起軍艦風波,影響深遠,當時媒體也清算了該案有多少相關罪證,最後能夠真正給出個合理交待的,只有法律才有資格,其他人是無從置喙的,不是嗎?
畢竟豆導的勘查行為並沒有傷害或是妨礙一般市民,倒是受牽連的軍官需要承擔責任。若真要罵也只有這些軍官最有資格。
於是軍官發起拒看行為,這是他們心中認為可以制裁豆導的道德手法。
他們是受害者,有任何情緒上的反彈都屬正常,可以這麼做,也可以不這麼做。可以這麼做的原因是能夠舒發軍官們的抑鬱憤怒,這是他們最低限度的出氣指數。可以不這麼做的原因是,難道你不會好奇最後電影拍出來是什麼樣的結構嗎?事實上,片中也沒有軍艦畫面。
軍隊情事本來就可大可小,看犯意如何,看結果如何,豆導一行人真的有那麼滔天大罪嗎?真的洩露了我國機密給對岸嗎?如果你真的這麼認同,那也太高估了這片能耐。
觀眾要不要隨之起舞?也變成罷看一族?當然沒有必要,但若真要抵制,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電影市場上本來就沒有「誰要支持誰」或是「力挺國片」那種猶如宗教狂熱般的驅動力。
過去行銷國片手法上,總是容易貼上愛台灣的政治標籤,藉此昇華媒體版面與群眾意識。但這種行銷方式其實是不健康的。
觀眾自己會有判斷力,什麼是好看的,什麼是糟糕的,那道審美標準尺在觀眾心中。如果明明很難看,卻還要大舉民族情感當助燃劑,觀眾可能被騙個一兩次之後就對國片喪失信心。正因市場上本來就應該百花齊放而非只有某種作者風格論的電影。目前在網路討論浪潮中,杯葛《軍中樂園》這部片的人還真多,多到好像已經提前宣判這部片死刑似的。
然而,最後就電影成果論來說,豆導交出的作品是夠水準的。至少他執導的每部作品的演員整體表演都很出色,沒有參差不齊。這片拍出了60-70年代那段時間的年代氛圍,也把從軍者/831特約茶室的服務生們內心的掙扎與矛盾拍得極好,甚至是可稱為達到史詩格局的野心。雖然故事軸線的時間只有兩年多,卻也已是台灣這座小島上荒謬的政治命運縮影。你難道不覺得台灣需要一部這樣的片當成時代記憶嗎?
重申一次,法律責任是豆導個人要擔,但這片藝術表現是眾人奉獻,要因為導演一時的紅線行為而抵制《軍中樂園》?是否先看過再論斷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