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龢
美國安柏瑞德航天大學(Embry-Riddle Aeronautical University)安全與應急機關管理學系助理教授,災害科學與管理學博士,消防行政管理學碩士,目前為美國國家防火協會「應急管理與企業營運不中斷計畫標準(NFPA-1600)」技術審議委員。在台灣與美國消防局合計工作七年,目前定居美國,研究興趣與專長為美國與台灣災害應變體系、消防戰術與戰技、災害應變政策與規劃,以及美國事故指揮體系(ICS)。
阿潑
認得幾個字,上了幾年學,打了幾份工,寫了幾本書,出了多次國。認得了這些國字,就寫了那些國字。著有《憂鬱的邊界》、《介入的旁觀者》,《日常的中斷》等。
FB「島嶼無風帶」。
翁煌德
現任梅花鹿影展、光孚影展策展人。台灣影評人協會常務理事。粉絲專頁「無影無蹤」。
WaCow
認為家庭主婦是最難的全職工作,所以只願意承認這個身分。2013年底前是半個媒體人和公關人,後來認為教育和社會才是真正該貢獻自己的地方。著有《被禁止的事:所有「不可以」,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等書。
黃偉翔
經營非營利組織《Skills for U》,也是《技職3.0》獨立記者,盼技職不再是被遺忘的場域;關注人力資源發展,推廣「用技能與社會對話」理念,訴說技職人故事。
李柏鋒
提供一個公民的主觀評論,期許這些「主觀」能擴大成為社會共識,變成主流的客觀思維,促成台灣國家正常化。BLOG:李柏鋒的擴大機
梅復興
梅復興,長期鑽研國防與美台安全關係。現為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美國紐約)。
溫宗翰
民俗亂彈執行編輯,關注臺灣民俗學、無形文化資產發展等議題,曾參與多部地方志編纂、口述歷史訪談、民俗調查研究等相關工作,以「史學皮肉、民俗骨、文學心」比喻自己的研究心靈。
廖桂賢
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副教授。自2000年起陸續旅居費城、西雅圖、柏林、札幌、加州爾灣、新加坡、香港,終於在2017年五月回台定居。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助理教授。教學研究與實務經驗兼具,曾於台北與西雅圖從事規劃設計相關工作。研究和寫作興趣為永續/生態城市、韌性城市、水患治理、都市水環境設計等。著有《好城市》(野人出版社2017年十一月再版)。
環境當代思潮
Contemporary Thoughts on Environment(CTE),為動物當代思潮(CTA)邀請環境與生態相關學者及專家撰寫專文的園地。希望透過各種類型的文章,與關心環境保護的讀者進行討論,也希望國內的環境議題,能在此有更深入的分析與省思。
黃愛玲
先留台,後留港的馬來西亞人,香港某間不知名大學的人文科研究生。台灣國立東華大學是最引以為豪的母校。現以唸書為名,社會運動觀察為實,在香港體驗生活,召喚生命真諦。影視作品愛好者,研究方向以香港電影為主。
曾麗心
非典型人生實踐者,從大眾傳播到MBA、從管理學到心理學,擅長跨領域整合,致力於心理學知識推廣,期待人們更多重視心理健康。
許伯崧
世新大學新聞所畢,現為媒體工作者。
萬宗綸
新加坡國立大學語言研究所畢業,台大地理系畢業。
在旅行中找尋亞洲,在書寫中找尋觀點,最喜歡的小鎮叫卓蘭。
潘怡豪
台北人,兼任劇本開發、影評寫作等行銷工作。著有小說《無名指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