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藍調時光》:媽媽你愛我嗎?理解人們童年受創的內心黑洞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우리들의 블루스)最終以賺人熱淚的東昔與玉冬這對母子故事作結尾,即使完播,也持續在網路上引起熱烈的討論,喚起許多人成長經驗的共感。

《不看鐵達尼號的男人》:踏遍山窮水盡,只為在黑暗的崖邊與你相擁
電影的存在,不只讓我們從中獲得寬慰,更多時候是給我們一雙主觀視角,近看,甚至——成為那些原先不甚理解的人物本身。以他們的眼帶領我們感受世界,感受磨難,於是我們逐漸同理鏡框中的角色,也便懂得同理真實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

獲頒「東方諾貝爾獎」的親共美國學者:為何成為世界知名的「五毛」?
向來因為言行親近中共而備受爭議的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近日獲頒唐獎,再度引起輿論關注,薩克斯多年來親共甚至反美之言行,不免再度受到檢視。

探訪花蓮光復「Pasela'an 緩緩書屋」(下):心之所在,即是故鄉
台灣雖是一個多族群、多語言的移民社會,但在過去黨國體制禁說方言政策長期壓抑本土文化,乃至現今西方浪潮全球現代化的影響下,各族的原住民幾乎都面臨著語言與文化逐漸消失的困境。

探訪花蓮光復「Pasela'an 緩緩書屋」(上):鐵道車站旁的秘密花園
古人有句俗話:「燈下黑」,意指有些東西明明就「近在眼前」,卻因為人的視線總是會下意識地向外聚焦,反而對於最貼近的事物產生盲點,往往稍一不留神便會「忽視而過」。

吳子毅/始於出生,不終於死亡——法律如何看待往生者
《民法》第6條規定:「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即使未接觸過法律,也可以理解法律所規範的「人」,原則上是指出生後死亡前的人,因此「胚胎跟往生者」就不屬於法律所規範的「人」。

夏天到了!想成為游泳教練嗎?32個常見的工作問題(下)
17. 大概會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忙?一般游泳單位一期都是八或十堂課,如果是每週一堂課等於兩至三個月會上完一期。根據我的經驗,大概從5月開始就會有比較明顯的上課人潮,到了暑假會達到最高峰;10月氣溫開始變冷後就會趨緩,所以大概會忙到12月底左右。

夏天到了!想成為游泳教練嗎?32個常見的工作問題(上)
時序進入夏天,通常也是游泳池開始招募游泳教練的季節,為了避免讀者對這個產業有錯誤的期待,以下是我在這些年擔任教練的一些經驗談。要先聲明,雖然我的經驗不代表整個產業概況,各地區也各有差異,不過至少能解決民眾對於是否要踏入產業的大部分疑慮。

邱宇弘/彰基白色巨塔震出勞權裂隙:主治醫師何時才能安心行醫?
日前,彰化基督教醫院與旗下主治醫師間的人事爭議,繼皮膚科邱足滿主治醫師張貼千字公開信,控訴院方先是片面調動職務,再於5月底以不明理由不續聘後,院方也隨即發表公開聲明進行回擊,一場原是確認僱傭關係的勞資爭議,卻在媒體上演變成白色巨塔內的高層鬥爭,如此落差之大,實則突顯了主治醫師不受法規保障的勞權裂隙,也使沉痾已久的議題再次引起社會關注。

紅碼防上訪?「健康碼」果然淪為中共濫權維穩工具
中國河南村鎮銀行網路存款商品近期「爆雷」無法提款,金額涉及四百億人民幣,存款人前往鄭州維權,當局涉嫌利用防疫「健康碼」轉標「紅碼」限制維權者行動,輿論譁然,連官媒都紛紛指責地方政府,執行約兩年的健康碼淪為中共濫權維穩工具之隱憂果然發生。

澎湖二戰「神明擋炸彈」傳說史實與真情(下):黑暗年代需要光
太平洋戰爭期間,澎湖各地與台灣本島同樣遭逢轟炸,各式神明顯靈救蒼生傳說也沒少過。在馬公街鎖港大字(今馬公市鎖港里)、虎井鄉(今馬公市虎井嶼),也可採集到相關的故事。其中,鎖港的神蹟有明顯的口傳文學色彩,因為情節裡出現「美國人的證詞」

澎湖二戰「神明擋炸彈」傳說史實與真情(上):離島神明炸彈接很大?
2022年入夏以來,在新冠肺炎(2019-nCov)肆虐下,醫護能量吃緊,帶來許多生離死別的悲劇。儘管如此,仍可見到白沙屯媽祖進香這樣的宗教盛會如常舉行。如此反差,令人聯想起二戰末期美軍空襲台澎的歲月。儘管今昔時空不同,人們在苦悶年代裡對信仰的堅持、對心靈寄託的渴望,卻是一致的。

俄裔導演在法國——看法國經典影展中的法俄百年對望
今年夏天,國家影視聽中心舉辦了「法國經典影展:自由是我們的!」選映法國電影資料館的經典佳作。其中,導演伊凡.莫茲尤辛(Иван Мозжухин)並非法裔,而是來自俄羅斯,在成為導演以前他早已是家喻戶曉的影星,後因俄羅斯內戰而遷徙至法國。

台灣運動即將超韓趕日?國家運動科學中心設置將面臨的挑戰
隨著台灣選手接連在國際賽事傳出捷報,台灣運動科學力頓時躍升鎂光燈寵兒,舉凡科技部的「精準運動科學研究專案計畫」、教育部的「黃金計畫」、以及國家訓練中心的「運動科學小組」等支援計畫無不受到媒體大肆報導。

登山商業團管理之始?透視山域活動定型化契約草案的影響
在過去,大家很難將登山健行與觀光商業聯想在一起,多半視之為一項體育活動,而這樣的想法也讓教育部體育署成為了山域活動的主管機關。然而台灣早就遠離了披荊斬棘的古早登山年代,並隨成交通、資訊、裝備等條件逐步成熟,催生了另外一個面向:觀光與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