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用出版抵抗世界吧!小誌文化政治與台灣龐克小誌簡史(下) | 簡妙如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讓我們用出版抵抗世界吧!小誌文化政治與台灣龐克小誌簡史(下)

作者所蒐集的台灣龐克及音樂小誌。 圖/作者提供
作者所蒐集的台灣龐克及音樂小誌。 圖/作者提供

▍上篇:

讓我們用出版抵抗世界吧!小誌文化政治與台灣龐克小誌簡史(上)

台灣龐克小誌的出現

台灣也有類似的龐克小誌及小誌文化政治。透過我多年的田野調查及訪談 ,大致可分為三階段。

1. 1990年代:壞學生地下刊物、廢人幫

台灣曾出現最接近龐克小誌形態的DIY刊物,應該是1990年野百合學運後,出現在大學校園中的地下刊物。如台大《苦悶報》、清大《大便報》、《衛生紙》、輔大的《甜蜜蜜》等,來自不同大學的學生社團產物,一部分與反抗文化有關,一部分則與音樂文化有關。

這些刊物內容百無禁忌,視覺形式更混合手寫、手繪塗鴉,達達主義超現實的拼貼,充滿DIY手工感,以顛覆性、戲謔性的編輯風格,表達對於主流文化與體制的反抗與挑戰。其中1992年出現的《苦悶報》,便是由台灣第一代龐克樂團濁水溪公社(LTK Commune)成員所創辦,他們自創台客搖滾風格、惡搞式行動劇演出形式,常帶來大量的驚嚇效果及混亂後果,可說是台灣19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本土龐克音樂運動濫觴。

1990年代後期,台中則出現本地的龐克「場景」。1997年,靜宜大學熱音社出現一個新樂團「無政府」, 隔年他們和同好,開始在台中火車站的二十號倉庫,以及後來的阿拉Pub,DIY舉辦多次《倉庫搖滾》。當時有一群歌迷,打扮炫麗,總是跳動衝撞玩跳水,比演出者更賣力,創造台上台下的一整套景觀,他們後來組成「廢人幫」,成為鮮明的台中龐克場景,帶動由中台灣擴及南北的新一波龐克風潮。廢人幫場景中已有特定的人群網絡、產物、活動及地點,在美學上也是DIY的龐克形象,海報、傳單、改造制服,互理龐克頭、染髮,以龐克手鍊狗項圈形象出現等,但廢人幫社群本身卻沒有生產龐克小誌。

2. 2000年代:台灣龐克小誌!

然而2001年底,就在當年倉庫搖滾活動外,出現了台灣第一本龐克小誌:《小柯!醒醒吧~》(CKSinSinBah)。這本小誌是由「(oo)本主義」(音:豬本主義,英文名稱為Kapitalism)所製作,創辦人周小虫常聆聽來自英美的龐克樂團及各式非主流搖滾樂,1999年他因參加春天吶喊認識一位美國來台的女孩,間接接觸了美國龐克小誌如《最大值搖滾》(Maximum Rocknroll, MRR)、《龐克星球》(Punk Planet),他才發現更深刻的龐克文化,包括社群與「zine」的文化。

隔年,他便創辦一人郵購廠牌——(oo)本主義,以既批判又嘲諷的顏文字作為標誌,開始DIY事業,引進及販售美國獨立中盤商摩丹唱片(Mordam Records, 1983-)所發行的作品,有來自四十多家不同廠牌、不同形態的龐克音樂。《小柯!醒醒吧~》在2001底出刊,為的就是介紹他所販售的這些音樂,創刊號把PUNK譯為「叛客」,並自稱是:「目前台灣本土唯一的一本叛客小雜誌」。

這本創刊號介紹美國80年代後的龐克歷史,對音樂風格及龐克文化的精神提出釋疑,內容資訊豐富,文字平易,又不失龐克語彙的幽默,完全闡釋(oo)本主義獨特的音樂喜好,也努力傳遞叛客文化及精神。但可惜的是,這也是唯一本,內頁雖然有下集預告,終究沒有作出來。

2001年底在當年倉庫搖滾活動外,出現了台灣第一本龐克小誌:《小柯!醒醒吧~》(CKSinSinBah)。這本小誌是由「(oo)本主義」(音:豬本主義,英文名稱為Kapitalism)所製作。 圖/作者提供
2001年底在當年倉庫搖滾活動外,出現了台灣第一本龐克小誌:《小柯!醒醒吧~》(CKSinSinBah)。這本小誌是由「(oo)本主義」(音:豬本主義,英文名稱為Kapitalism)所製作。 圖/作者提供

(oo)本主義的重要性在於影響了當時一群台北的國高中生,他們開始接觸龐克音樂與文化,也有人學作龐克小誌,實踐DIY精神。其中的兩本代表性小誌,就是《mosh pit》及《紅油抄手》。《mosh pit》 (2002-2003),是由當時約18、19歲的水獺(Hikky/陳必綺),以及猴子(Monkey/洪申豪)共同創辦,內容一樣有訪談、樂評、Hardcore音樂文化的引介,也傳達反戰、愛地球、保護動物等訊息。

《紅油抄手》(Redoilhand)則是由三位復興美工高中的女生樂迷,在2003年初創刊,主要作者為春麗、牛妺張、黑暗人等人。這本刊物是A5大小,每本約十至二十頁之間,打字稿加上手寫字、手繪插圖,也有照片拼貼,龐克風格十足。眾多寫手同樣是當時台灣一樣喜愛龐克文化、有類似音樂喜好的樂迷,與mosh pit會互相介紹,重疊出現的人不少。受(oo)本主義影響的故事,後來一直反覆出現在各種音樂人的訪談及小誌中,其中有人組了樂團,比如透明雜誌,總是在網路上、在演出或訪談中,向觀眾、向樂迷朋友喊話:「去組你們的樂團、去做自己的小誌」,繼續實踐龐克文化的DIY精神。

2005年,還有一本中英文對照的龐克小誌,《龐克什麼"PEAG KE SHEN ME"》(簡稱PKSM),相較於高中生龐克小誌,PKSM的閱讀挑戰性高出許多,有音樂史及專訪,很有學術研究氣息。除了(oo)本主義,2000年初的台灣龐克小誌網絡,還有一個重要據點:解放之聲(Liberated Rhythms)。這間位於台北的龐克服飾店,創辦者是廖伯威,在店內除了DIY印製價廉物美的龐克T恤、引進服裝外,也樂於向訪客介紹國際龐克金屬文化。他在店中收集了四、五十本來自世界各地的龐克小誌,供人閱讀或少量販售,十多年來也已是台北地下龐克文化、極端金屬音樂愛好者的聚集地,影響不少台灣本地的小誌創作者。

《紅油抄手》(Redoilhand)則是由三位復興美工高中的女生樂迷,在2003年初創刊,主要作者為春麗、牛妺張、黑暗人等人。這本刊物是A5大小,每本約十至二十頁之間,打字稿加上手寫字、手繪插圖,也有照片拼貼,龐克風格十足。 圖/作者提供
《紅油抄手》(Redoilhand)則是由三位復興美工高中的女生樂迷,在2003年初創刊,主要作者為春麗、牛妺張、黑暗人等人。這本刊物是A5大小,每本約十至二十頁之間,打字稿加上手寫字、手繪插圖,也有照片拼貼,龐克風格十足。 圖/作者提供

3. 2010年代:龐克、小誌及行動網絡

但在2005年至2010年間,紙本小誌在台灣卻沈寂下來。因為當時已有更便利的網頁空間及跨國網站,20008年後普及的Facebook社群媒體及粉專,都成為交流資訊、發佈音樂、傳達想法的新興管道及平台。音樂場景在網路上沸沸揚揚,紙本小誌像被遺忘。

直到2010年中期前後,台灣的紙本小誌才有新一波的復興。一方面,台灣小誌文化呈現出一種由地下轉為地上的大爆發現象。首先是小誌相關的展售活動和交流平台的出現,例如台北的獨立書店「下北澤世代」(2007-)和「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成為獨立書刊和小誌的展售場所。此外,「小誌/獨立刊物市集」(2013-)和「草率季」(2016-)相繼創辦,成為本地小誌交流的新興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參與者。

同時,台灣的出版界和主流媒體也開始頻繁引介小誌文化,使用「ZINE」這個詞彙,舉辦展覽及專題介紹,也有不少碩士論文,以小誌和獨立書刊為研究主題。然而,在這些研究中,國際的獨立音樂和地下文化場景中的小誌文化,仍缺乏系統性和理論化的討論,直到2021年,台灣本地才出現第一本由路熙(《毒草》小誌創辦人)所撰寫、自行出版的新書《小誌指南》,詳細介紹國內外小誌的歷史和文化。

另一方面,2010年以來,本地與龐克、獨立音樂場景相關的小誌,也愈加繁衍及擴張。據筆者研究,在獨立音樂場景中,至少有超過五十本刊物類型、上百本不同期的小誌出刊,可區分為龐克小誌、音樂小誌、個人小誌、網絡小誌等四類,大多是一人主理,但也有不少是一群朋友或徵稿集結的DIY小誌。下表列舉四類小誌代表,並更新至2023上半年。

可以說,2010年以來台灣出現的多樣小誌,已在音樂場景及獨立空間中,形成愈為鮮明、茁壯的次文化行動網絡。不僅有更多可展售、交流的常設空間,比如Mangasick、朋丁、荒花、Waiting Room、PAR Store、荒屋、ERRO21、絹窩等等,這些據點也是新興的次文化志業。同時,許多開創性的、保有小誌非主流、非營利精神的活動,也會將平時熟悉的獨立音樂帶入。種種由DIY小誌擴散而出的反主流、另類文化創作,可說是2010年台灣小誌大爆發以來,次文化志業在本地的最新面貌。

表1:2010年至2023年台灣龐克及音樂相關小誌。 圖/作者整理
表1:2010年至2023年台灣龐克及音樂相關小誌。 圖/作者整理

出去,開始作你的小誌!

總體而言,本文所介紹的龐克、獨立音樂相關小誌,大多仍是在主流社會的邊緣,以另類文化的姿態在場景中小規模流傳。這些音樂場域中的小誌,雖也有藝術家作品式小誌,但與其說是挑戰、反抗主流文化,更可說是對於主流文化媒體版面的補充與自救。同時,他們也仍與全球反抗行動有所串連,比如台灣的龐克社群,從先前的愁城到現今的吸膠少年、半路咖啡,與日本香港、南韓等地的「No Limit」、「東亞大笨蛋」等文化行動主義的集結,已是重要的東亞跨國行動網絡。

但我也想強調進入小誌文化的前提:作為迷的熱愛。迷,就是人們在喜愛上某些事物時,會感到腦充血、暈眩般的快樂。那種過度的、激越的(excessive)愉悅,化成想要跟人分享的動力,就是去作迷小誌/同好誌。因為想挖掘所喜愛事物的一切,就必須踢開蒼白空虛的消費者身份,去挖掘求知、摸索把玩,去區辨批判。

想接近、想呈現、想轉化,這一切一切愛的勞動的成果,透過小誌,或其它創作行動,才能讓自己的熱愛在真實世界留存、衍生下去。成為喜愛事物的主體,才有可能從主流社會的政治客體(被動的、只是選票的政治動物),成為政治的主體(也就是行動者,為自己的行為賦予意義)。DIY作小誌,成為文化生產的主體,即便只是宣告你對音樂文化藝術的喜愛。出去,開始作你自己的迷小誌吧!

圖為2023年6月10日舉行的Not Big Issue 小誌/獨立刊物市集。 圖/作者提供
圖為2023年6月10日舉行的Not Big Issue 小誌/獨立刊物市集。 圖/作者提供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