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上《樂隊的夏天》?(上):五條人的成功方程式可行嗎? | 簡妙如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上不上《樂隊的夏天》?(上):五條人的成功方程式可行嗎?

來自廣東海豐的五條人樂團,以仁科(左)、茂濤(右)兩人為主腦。 圖/《五條人》微博
來自廣東海豐的五條人樂團,以仁科(左)、茂濤(右)兩人為主腦。 圖/《五條人》微博

最近,對岸的獨立音樂圈與音樂市場有個火紅話題——《樂隊的夏天》與「五條人」。

來自廣東海豐,以近似閩南語的海豐話創作聞名的五條人樂團,以仁科、茂濤兩人為主腦,因為上了《樂隊的夏天》(下簡稱《樂夏》)第二季參賽,7月底首播後,隔天就成了微博熱搜榜第一名、破9億瀏覽量的人物。超高人氣使五條人幾度被淘汰又被觀眾投票復活,節目也被戲稱是「撈五條人的夏天」。

瞬間,「五條人是誰」「他們是什麼樣的樂團」成為熱門話題,他們也一路衝到總決賽,最終得到第二名,成為「前五樂隊」(HOT5)中的一員。在剛結束的中國十一長假,五條人更是每天都有音樂節演出的大熱門,而其它參加過《樂夏》的樂團,也成為最受歡迎的主力陣容。

《樂夏》這樣的音樂綜藝、真人秀競賽節目,對獨立音樂、音樂人到底會有什麼效益?又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在第二季剛結束的此時,或許值得我們進一步分析檢視。

五條人因為上了《樂隊的夏天2》,隔天就成了微博熱搜榜第一名。 圖/《樂隊的夏天》微博
五條人因為上了《樂隊的夏天2》,隔天就成了微博熱搜榜第一名。 圖/《樂隊的夏天》微博

「五條人」是誰?

對於五條人,台灣聽眾應該不太陌生。早在2009年於廣州崛起,並自己發行前兩張專輯《縣城記》(2009)、《一些風景》(2012)時,就已受到藝文界、獨立音樂圈的廣大好評。2010年以來,五條人曾多次受邀到台灣,在美濃黃蝶祭音樂會、流浪之歌音樂節演出。2015年加盟摩登天空後發行《廣東姑娘》時,也曾來台灣巡迴演出,更得到當年第六屆金音獎的海外創作音樂獎。

之後發表的兩張作品《夢幻麗莎髮廊》(2016)、《故事會》(2018),連貫為都市底層三部曲,與海豐話時期的縣城青年生活相較,雖然歌詞轉以普通話為主,但依然能感受他們誠實的眼睛、敏銳的耳朶,與強大的音樂說故事能力。

五條人的作品,是很完整的藝術創作。從樂曲、歌詞、視覺設計、錄製到演出呈現、與音樂人好友們的合作,甚至接受訪談時的奧妙回答、自己寫的小說、文章,全都一貫地呈現出他們的美學與哲學。五條人之所以被推崇,不只是因為他們很有趣,而是因為他們很有自己的中心思想。縣城青年時期的兩張作品,仔細聆聽,會被裡面細膩的典故、用幽默轉換的悲憫與深情所折服。

在獨立音樂圈對他們的極高評價中,不乏「珠江三角洲布魯斯民謠龐克」、「在中國最接近Bob Dylan的音樂人」這樣的貼切形容。在《樂夏》裡,他們形容自己的音樂是「土到掉渣」,但他們音樂一點也不土。每張專輯裡暗藏的即興噪音段落,迷幻感十足的間奏或演奏曲,表面的旋律、唱腔像是很俗,但冷不防地就帶聽眾衝到另一個世界。

在中國的獨立音樂中,五條人是一直在說故事、也很會說故事的樂團。聽他們的音樂,有點像是音樂版的賈樟柯或畢贛的電影,總是以底層小人物為藍本,以詩意的敘事在土俗煙塵裡幻化出另類美感,勾勒與主流全然不同的視線、生活感與世界觀。鄉鎮裡有文藝、有革命人物與傳說,都市裡有數不盡的流浪底層人。

他們可以唱〈在城市裡找豬〉這樣荒謬突梯、但仍發人深省的歌曲,也有詩意浪漫又意在言外的〈我的頭髮就是這樣被吹亂的啊〉。聽他們的作品、看他們的現場,你會像崇拜明星一般地喜歡上他們,但又多了點像對詩人、小說家和哲學家那般難以言喻的敬意。

在《樂夏》裡,他們形容自己的音樂是「土到掉渣」,但他們音樂一點也不土。 圖/《樂隊的夏天》微博
在《樂夏》裡,他們形容自己的音樂是「土到掉渣」,但他們音樂一點也不土。 圖/《樂隊的夏天》微博

《樂夏》裡的五條人

在《樂夏》裡,他們唱了三首舊歌〈道山靚仔〉、〈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阿珍愛上了阿強〉、一首改編伍佰的〈Last Dance〉,以及最後兩次表演的新歌〈世界的理想〉與〈地球儀〉。聽眾從一開始因聽不慣而淘汰他們,到一次又一次地救回,再到最後竟然完全擁抱他們的新作,過程真是戲劇又魔幻。

原本,五條人過去11年的音樂生涯,是典型的獨立音樂與次文化的生成邏輯——在小眾裡被認可,再慢慢擴大、發酵,並由持續的演出與作品,奠定他們的音樂價值,與在樂迷心中的地位。一開始這樣的次文化藝術家上電視,的確有點格格不入,至少當時仁科及阿茂的表現,還是率性而不在乎的,也因此被認為有趣、或「太搞笑」。

但走到最後,雖然他們還是很能保有自己的本色,音樂實力與魅力也無庸置疑,死忠樂迷還能聽出改編〈Last Dance〉的前奏偷偷加入的〈夢幻麗莎髮廊〉音符而感到驚喜,非樂迷的聽眾又更增好感。然而,原本以為的鬧劇,變成過於美妙的喜劇,總讓人有點措手不及。

我們不禁要問:已有地位的獨立樂團、小眾音樂風格的樂團,去上全國性的電視綜藝節目,到底想要什麼?又會有什麼後續效應?

獨立音樂的新里程碑?

《樂夏》第一季在2019年開播以來,可說是中國獨立音樂、搖滾樂團的新里程。幾個集結中國獨立音樂作品及藝人最重要的唱片公司,包括摩登天空、太合音樂、街聲都是這個節目主要的合作對象。顯然,讓獨立音樂主流化,讓樂團及多樣化的小眾音樂類型,被大眾認識、接受,甚至喜愛,並走向商業化與產業化,應該是這個「獨立音樂產業、節目製作、播映平台」的三方合作案,最為野心勃勃的目標。

從去年第一季到今年的第二季,有愈來愈多一線的、成軍超過10年、20年的中國重量級獨立樂團都去上節目。比如新褲子、Joyside、刺猬、后海大鯊魚、重塑雕像的權利、野孩子、Carsick Cars;台灣也不乏知名樂團,如旺福、皇后皮箱、椅子樂團,接連去參賽。

這樣豪華的陣容,讓香港樂評人及詩人廖偉棠自陳:「我好幾次要動筆寫都忍住了,因為參賽的樂隊裡有太多我的老朋友……我從一開始就不忍心看」。原因是太多愛團上了這綜藝節目,很難讓原本就喜愛他們的樂迷冷靜下來。畢竟這類比賽形式的真人秀節目,以評審、觀眾投票評分,淘汰後還可再投票將參賽者撈回、參加復活及PK賽等。

種種綜藝選秀、商品置入的套路,雖然能協助過去較為邊緣的搖滾樂及樂團,有機會被一般民眾認識;但很可能,搖滾樂團的本色、獨立音樂的多樣性,以及次文化的價值觀與風格,也會在這樣的綜藝裡被扁平化、被消費,甚至被引導、被扭曲。

▍下篇:

上不上《樂隊的夏天》?(下):獨立音樂人的十字路口與樂迷的道義

已有地位的獨立樂團、小眾音樂風格的樂團,為什麼會去上全國性的電視綜藝節目? 圖/《五條人》微博
已有地位的獨立樂團、小眾音樂風格的樂團,為什麼會去上全國性的電視綜藝節目? 圖/《五條人》微博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