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妙如,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流行音樂、媒體文化研究者。熱愛獨立音樂,還有各式邊緣、對味的獨立次文化。閒來沒事要聽音樂,忙碌不得閒時,更要聽聽音樂哩。

桃園地方法院法官。撰文投書多不脫本業。堅信必須回到人的視角,把司法程序的關係人等都當成實實在在的人,本應帶給人們幸福的法律,才能恰如其分地發揮它的功能!

1989年生,旅台馬來西亞人,關注東南亞議題。

林吉洋,原籍滬尾現移居打狗,NGO工作者與公民寫手,關注風土人文與城鄉環境變遷,紀錄人群的抵抗。曾任職於社區大學,跑過業務打過選舉,2012-13年獲浩然基金會國際志願者計畫支持,於北京一所本土環保組織服務,2015年獲兩岸新聞報導獎公民新聞類獎勵。現在是一所民間文學基金會的研究員。

新加坡國立大學語言研究所畢業,台大地理系畢業。
在旅行中找尋亞洲,在書寫中找尋觀點,最喜歡的小鎮叫卓蘭。

喜歡貓。研究知識傳播、政策制定。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udn烙哲學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前國衛院之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詮識數位公司專案經理、公務革新力量聯盟理事。

吳維雅,前台灣高等法院法官,現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研究生。

現職律師,前臺北、彰化地檢署檢察官、前劍青檢改成員。致力推動法律普及,希望減少人民對司法的誤解,讓人民了解只有透過程序正義才能真正實現實體正義。

當空間與房舍在樂生院民挺身抗爭下得以留存,我們以訪談和書寫追索將要流逝的記憶,嘗試再現與發聲,邁向重建樂生的彼岸。

世新大學新聞所畢,現為媒體工作者。

經營非營利組織《Skills for U》,也是《技職3.0》獨立記者,盼技職不再是被遺忘的場域;關注人力資源發展,推廣「用技能與社會對話」理念,訴說技職人故事。

自由軟體工作者、公民記者。

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副教授。自2000年起陸續旅居費城、西雅圖、柏林、札幌、加州爾灣、新加坡、香港,終於在2017年五月回台定居。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助理教授。教學研究與實務經驗兼具,曾於台北與西雅圖從事規劃設計相關工作。研究和寫作興趣為永續/生態城市、韌性城市、水患治理、都市水環境設計等。著有《好城市》(野人出版社2017年十一月再版)。

認得幾個字,上了幾年學,打了幾份工,寫了幾本書,出了多次國。認得了這些國字,就寫了那些國字。著有《憂鬱的邊界》、《介入的旁觀者》,《日常的中斷》等。
FB「島嶼無風帶」。

非典型人生實踐者,從大眾傳播到MBA、從管理學到心理學,擅長跨領域整合,致力於心理學知識推廣,期待人們更多重視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