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能,台灣不能 | 范疇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菲律賓能,台灣不能

準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 圖/路透社
準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 圖/路透社

菲律賓總統大選揭曉,台灣媒體多著墨於菲律賓選出了一個狂人總統,號稱「菲律賓川普」的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在台灣媒體的雷達範圍裡,幾乎看不到一個新現象,那就是菲律賓這個分散在7,641個島嶼、19種語言(人種)、總人口一億零三百萬的國家,五月九日的這場跨島選舉,投票率高達87.1%,而且在關票兩個小時之內,66%的選票結果就已經統計出來,結果幾乎確定,在開票四個小時之後,總票數揭曉:被形容為 「讓美國的川普看起來像個聖人」的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宣布當選。

這麼多島,這麼多語言,這麼被台灣一般人視為落後的菲律賓,如何能在關票四小時之內就結束計票?答案是電子投票!

相對於2016的大選,上一次2010年的大選,關票兩個小時之後的統計率僅僅是17%,而且舞弊傳聞不斷,而這次是66%,公平透明度無人質疑。六年之內,菲律賓從一個世人認為投票行為落後的國家,一舉躍升為世界投票透明的標竿國家,原因無它,只是菲律賓社會同意了一件「降低國格」的決定:將投票作業外包給一家英國公司、全面電子化,並於7,641個島嶼上的36,805個投票所,安裝了92,500個電子投票機。

而在國民所得三倍於菲律賓,地理面積只有菲律賓十分之一,島嶼數量只有一個大本島加四、五個小外島的台灣,還在爭執是否應該廢除回到「原籍」投票;一個台北市長選舉還得勞累2,500位青年出任「監票隊伍」,為了「公平正義」吃個便當做義工監督唱票。

睜眼看看世界吧,亞洲第一個實現一人一票政黨轉移的台灣,今天的投票現象卻還像四十年前坐火車,進站要人剪票,車上要人驗票,出站還得再查一次票。台灣的投票流程、流程背後的邏輯,就好像世界上還沒有發明自動收費系統一般。

菲律賓副總統候選人Jejomar Binay進行電子投票。 圖/路透社
菲律賓副總統候選人Jejomar Binay進行電子投票。 圖/路透社

立法院!台灣民主進化的擋路石

電子投票這件事,一年多前曾撰寫過兩篇文章(〈i-Voting(電子投票)的前世今生和未來〉、〈與陳長文先生(還有柯P)討論「i-Voting」〉),這兩篇文章對於電子投票的期待,已經在菲律賓(以及之前的愛沙尼亞、部份印度)實現,並且該兩文對於「代議制度」的批判以及「直接民主」的闡述,就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都已經在雲端「區塊鏈」(Block Chain)加密技術突飛猛進下而接近了實現的邊緣。就在一年多前,我還在預測「三十年後......」,現在看來我大大的錯了,世界距離實現真正「直接民主」的條件,只需要三年了,而台灣卻還停留在過去的投票邏輯。

各位讀者請注意(抱歉這好像倚老賣老的口氣),阻擋台灣成為一個真正民主國家的就是,立-法-院!這不僅包括部份立法委員的素質問題,還有這些代議士怎麼被你選出來的過程問題。

直接民主必要的跨領域突破

台灣民主現在需要的是一種跨領域的突破,只有政治學、社會學與資訊工程學這三個領域結合,才能創造出民主的新時代,表現的方式就是「電子投票」與「區塊鏈」技術結合。

台灣如果再不覺醒、再不做,菲律賓就要做了,緬甸也會想做了,現在「經濟小龍」已經做不成了,連「政治小龍」也要拱手讓給別人嗎?好不好意思啊?

電子票劵票軌。 圖/路透社
電子票劵票軌。 圖/路透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