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為了拿書卷獎修過「爽課」嗎? | 朱家安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你曾為了拿書卷獎修過「爽課」嗎?

photo credit:naosuke ii (CC BY 2.0)
photo credit:naosuke ii (CC BY 2.0)

有些學校有書卷獎或校長獎:每學期發給每班平均成績前幾名的獎學金,以中正大學為例,前兩名各兩萬元。有些學校為了彰顯自己並非忽視「成績單分數之外的學習成果」,採取其它方法篩選得獎者,例如交由班導師決定,但主事者為了避免爭議,通常依舊會以平均分數為決定性考量。

我對這類書卷獎金有一些疑慮。

書卷獎可能促成不明智的大學生涯規劃

書卷獎表達的精神是:大學生的學業成績越高越好。但這是迷思。大學裡的學習不只來自課堂,也來自同儕相處和社團甚至公共參與。對一個有生涯規劃的大學生來說,在大學受教的最佳解很可能不是畢業時一張平均95分的成績單,而是一張平均78分的成績單,加上豐富的社團和校外參與經驗。

對於這兩種大學生涯想像,學校沒有理由鼓勵其中任何一種,更罔論叫第二種學生湊錢賞給第一種人。大學可以用成績單和畢業文憑「標示」學生專業表現合格的程度,但是不應該動用其它策略為特定的生涯規劃路線提供外部誘因。

書卷獎的「鼓勵」範圍有限

當然,你可能會說,就算書卷獎為學生的大學生涯選擇增添了不必要的因素,這「不必要的因素」也只會影響少數人。班上前五名學生之間的書卷獎爭奪戰可能很激烈,但是到了十幾二十名,可能減緩許多,而二十名之後的學生,大概根本不會因為書卷獎的存在,而多做任何努力。

我可以同意這代表書卷獎在效果上的「副作用」大概不會遍及所有學生。然而,這種只遍及特定學生的鼓勵計畫,可能比普遍性的鼓勵更難找到好理由支持。而這個現象也可能帶來另一個疑慮:大學可能把書卷獎當成招生內容,但卻很少提醒家長,他們的小孩不見得分布在會被書卷獎鼓勵的那一區。

或許你會說,不管哪種鼓勵方案,都一定有有效範圍,一定會有一些對象沒有被鼓勵到。我同意,但即使是在這種考量上,有一些方案可以比書卷獎更公平,例如成績進步獎,讓學生跟過去的自己比較,而不是跟其他人比較。

書卷獎可能促成投機

再來,針對本來就打算好好用功的人,書卷獎也可能有副作用,例如策略性選課(為了拉高平均成績選擇評分寬鬆的課來修)。這背後,不只是學生基於外部誘因選擇了自己本來基於理性考量不會選的課,也彰顯了分數公正性的問題。在許多課程中,分數是很有問題的系統,充滿教師的主觀以及學生的運氣,並且也沒有機制對不同教師的不同給分做平衡修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盡量避免使用那些必須依據分數做出區分的制度,包括書卷獎。

獎學金不該強迫下注

有一些學校的書卷獎來自個人捐獻的基金,但是也有一些學校的書卷獎,是由學雜費提撥。在後面這種情況下,理論上學校完全可以把獎金取消,然後發還給系上每個同學一人一千塊,或一人五百塊。討論獎學金時,我們偶爾會忘掉這個成本,並把發獎金當做是某種「不做白不做的」事情。這是錯的。討論獎學金的時候,我認為我們應該反過來想,是否願意接受這個提案:

為了鼓勵同學念書,班上40個同學每人捐出五百,在學期末的時候,讓第一、二名平分這筆錢。

如果你不願意接受這種集資式的獎金,你也不會願意接受現在的書卷獎機制。當然,我並不是在反對學生們的自願式集資打賭(例如「我們五個人一人出五百,由五人之中這次分數最高分的人獨得」),我在意的是,在獲得大家同意之前,就強迫所有人參與。

結論

以上說明我對現行書卷獎的疑慮,這些疑慮中或許有些容易解決,有些很難解決,但不管如何,我相信獎學金制度應該受到反省。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