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的生活
一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近日參加了某間創投公司弄的人才培育計畫,幾天後,跟我們分享他的心得。聽他說了一大堆,有好、有不好的,好像學到了什麼,也好像什麼都還需要摸索,結論卻是他不能接受講師們在「成功模式」中不斷強調為了事業一切皆可拋──可以沒日沒夜的工作不顧健康,可以不用休閒娛樂,可以不要談戀愛不要家累,可以不需其他工作以外的生活。
不僅是這位情感豐富的大學生懷疑,我也不禁好奇,如此的單一成功模式有其意義嗎?我想,對一些人而言,那是一種活著的方式,一種取與捨的選擇。
也許,錢賺到了,名聲可能也有一點,但算一算,失去的跟得到的,在整個生命中究竟是賺了還是賠了?是贏了還是輸了?
另外一位朋友最近考慮換工作,卻始終無法找到滿意的。他說薪水一般就行,但不知道哪間公司可以讓他每年連請一個月或半個月的假,好讓他陪他的外籍先生回法國探親。這讓我想到,就算勞基法寫明了勞工按年資一年可有多少天的休假,但大多數人都是一次休個一到兩天,不太敢一次休足所有的天數去度假或休息或進修。有人說,因為這樣會讓公司/主管對你的觀感不佳,考績恐怕有問題。或是,因為休假就得讓自己的工作分給別人做,增加同事麻煩。甚至,有人說他一休假,這工作就沒人接手,也無人幫忙,只能自己一直撐著。也許,上述種種原因,都有可能解決。要不,一到暑假,連本國人都只剩一半(大多數人都去度假了)的許多歐洲城市,他們的企業怎麼運作?
再回想,從小到大,我們的耳邊是否常響起這樣的話:「還不趕快去寫作業/讀書,不要做其他的事來浪費時間!」
日前,在書店閒晃,見到一位約莫小學中年級的男孩拿了一本書想買,旁邊的媽媽則一臉不悅地不讓買,說:「你買這個幹嘛?有什麼用嗎?」我想,這位媽媽的「有用」與「無用」應該跟男孩想的不太一樣。男孩想閱讀的是可供奇思異想的一本青少年奇幻小說,在做媽的眼裡看來,怕是與其花時間看這些有的沒的,不如把兒童美語補習班的講義多看兩遍,或是至少也要買可以增長知識的自然科學小百科之類的書。
於是,我們漸漸走在一條單行道上,專注於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到達的遙遠的或是可能不存在的目標。這沒所謂對錯,有個目標可供追逐至少不會無聊。但這裡又有另外一個問題:這個理想、目標,究竟是你自己的,還是因為大家都如此做,所以我也要這樣子?
無論是否朝著目標而奮鬥,回到現實生活上面來,我們是否快樂呢?
我們真的在好好地生活嗎?
我們可曾想過、質疑過何謂生活?
遇到跟「生活」過不去的,我們敢不敢、能不能爭取更好、更豐盈的「生活」?
這樣的日子還要過多久?還要怎麼過?
於是,我們有了各式各樣的小確幸、輕旅行、微創作等等。有人實行,有人批評。有人真的因此滿足,有人卻愈感空虛。無論如何,「生活」愈來愈困難了。
或許質疑如果連基本的溫飽都讓人焦慮,還談什麼生活呢?「過生活」只是有錢人的玩意吧!但是,有了錢,真的會好好生活嗎?有了錢,還有多少沒失去的生活呢?
回到根本來說,如果,吃飽穿暖安心居住都成問題,那麼,我們該認真思考,是誰讓我們無法好好過生活?
──我們的「生活」似乎漸漸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