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放魚無助於滅蚊,反而破壞生態環境 | 顏聖紘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亂放魚無助於滅蚊,反而破壞生態環境

以金魚的游泳速度是根本抓不到只在陰暗的淺水或落葉堆出現的孑孓。 圖/ingimage
以金魚的游泳速度是根本抓不到只在陰暗的淺水或落葉堆出現的孑孓。 圖/ingimage

在某些衛生單位害怕所屬轄區有孑孓出現的緊繃之下,許多校園被列為重點稽查對象,然後各種荒腔走板的,完全沒有抓到重點的「滅蚊行動」就開始展開。除了有些衛生公安單位要求所有花盆一律不得出現(包含仙人掌)以外,就屬「所有有水的地方都要有魚就能在稽查時合格」最為荒謬。

也因為這樣的迷思與壓力,使得到處放魚到天然或半人工水域的行為越來越偏離主題。近日某醫事大學的首長,帶著學生穿著救生衣划著獨木舟,帶著外來的朱文錦、大肚魚和泰國土虱拿去放在滯洪池中。無獨有偶地有另一所科技學院的院長,居然把萬隻的泥鰍放進校園中,以為這樣有助於滅蚊。

這些學校的首長都認為自己是在積極防疫,這麼積極的心態的確值得敬佩,也受到某些媒體的青睞,但是不當的施作不但無助於滅蚊,還會促進外來入侵種的擴散,也可能帶給學生錯誤的知識與教育。

我已經在先前的文章中提到,「滅蚊」和「滅登革熱的病媒蚊」其實是兩個議題。白線斑蚊與埃及斑蚊最常出現的地方是小型積水處,而不是開闊的池塘、溼地或是具有循環系統的校園水池。如果要滅「一般的蚊子」,在封閉的人工水體中放養可食孑孓的魚類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魚類無法逃脫成為入侵種,也能在校園或住家環境中發揮食蚊的功能。但如果要滅「登革熱病媒蚊」,處理不應該出現的小型積水,降低陰暗處積水花瓶與花盆的數量,還有農用蓄水桶才是重點。

但是把外來魚類直接流放到與野地相通的環境中,或是放養完全不對的魚種,卻對媒體宣稱可以「滅掉登革熱病媒蚊」,就有非常大的問題。

如同我先前提到的,在天然水域中放養食蚊魚或孔雀魚所帶來的隱憂在於促進入侵物種分布範圍的擴大。然而這兩所學校所帶頭放養的魚種卻是完全與滅蚊無關的。

澳洲為了移除天然池塘中出現的棄養金魚花了多大的精力與金錢,而我們的高等教育首長居然會天真地認為放養金魚可以吃孑孓?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澳洲為了移除天然池塘中出現的棄養金魚花了多大的精力與金錢,而我們的高等教育首長居然會天真地認為放養金魚可以吃孑孓?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首先我們來看金魚。媒體上的照片很清楚地顯示那一袋一袋被拿到滯洪池中流放的就是一般拿來當餌料的小金魚,俗稱「朱文錦」。金魚並不是食蟲性魚類,牠們雖然是雜食性的,在稚魚孵出後一週仍貼近水面活動時可以吃點孑孓,但主食其實是藻類,與任何可以下嚥的有機碎片。成魚雖會到水面上收集浮在水面上的有機碎屑,但是不會主動追捕孑孓。況且以金魚的游泳速度是根本抓不到只在陰暗的淺水或落葉堆出現的孑孓,對於滅蚊一點功效也沒有,還會造成入侵種問題。還記得澳洲為了移除天然池塘中出現的棄養金魚花了多大的精力與金錢嗎?而我們的高等教育首長居然會天真地認為放養金魚可以吃孑孓?

再來就是土虱(或稱塘虱)。一般能夠輕易買到的都是泰國塘虱,是一個經濟物種,也是入侵性的物種。土虱的確可以在骯髒的水域中存活,但是牠們是一種底棲性的魚類,幾乎只取食底棲的動物,牠們也沒有「貼近水面伺機攻擊孑孓」的行為,所以放養土虱又是另一個失策,同樣造成入侵種的擴散,而且對防治蚊蟲沒有任何幫助。

最後我們來看泥鰍。泥鰍吃的是什麼?底泥中的小型無脊椎動物。雖然泥鰍也會吃搖蚊的幼蟲,但是不咬人的搖蚊和一般會叮人的蚊子是八竿子打不著的昆蟲。泥鰍會游到水面只是為了進行腸呼吸,絕對不會上來吃東西,所以放了萬尾的泥鰍躲在校園池塘的泥巴中究竟和滅蚊有什麼關係?

如果學校主管真的很希望在校園中不要有病媒蚊的存在,應該要做的是檢查有沒有不必要的積水、滴水、漏水與排水不當。校園池塘的水質處理或循環是否良好?就算要放養魚類滅蚊,也應該視所在地區、設施、管理進行合理的處置。

青鱂魚曾經因為外來的食蚊魚入侵而瀕臨絕種,目前已經有相關單位進行復育,而且適合放養在水質控管良好的校園池塘中滅蚊。 圖/周銘泰 攝
青鱂魚曾經因為外來的食蚊魚入侵而瀕臨絕種,目前已經有相關單位進行復育,而且適合放養在水質控管良好的校園池塘中滅蚊。 圖/周銘泰 攝

以大多數校園來說,在池塘中放養蓋斑鬥魚大概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是位於北部的學校,若池塘本身的水質控管作得還不差,那麼放養原生的青鱂魚(如同海洋大學所提出的建議)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防治登革熱不應該歇斯底里、病急亂投藥。這反而是一個好好討論與檢討如何清理居家環境,與思考水域生態與規畫管理的好機會。但是如果只是做給大家看,而出現不恰當的示範,那麼就和宗教放生團體沒什麼兩樣了。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