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輕軌活化高雄的街道:以美國波特蘭林蔭大道為典範 | 邱秉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讓輕軌活化高雄的街道:以美國波特蘭林蔭大道為典範

波特蘭林蔭大道現況。 圖擷自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波特蘭林蔭大道現況。 圖擷自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高雄即將迎來台灣的第一條輕軌,但是故事至此就必定有美好的結局嗎?美國波特蘭林蔭大道的例子告訴我們,若欠缺後續維護,輕軌所經街道也有衰敗的可能,多虧及時開展的活化計畫,拯救了這條市民廊道。若想未雨綢繆,高雄應該從姐妹市波特蘭的經驗中學習。

2015年4月,高雄環狀輕軌捷運的第一階段9輛列車,委託西門子公司生產完畢,自歐洲運抵後,準備投入測試,預計在同年8月底展開試營運。台灣的第一條輕軌,終於要正式上路了。

高雄捷運系統紅、橘兩線完工通車以來,使用率一直偏低,並未充分發揮投資效益。是故,高雄在原有的捷運十字路網上,添加了輕軌環狀路網,期能提升大眾運輸服務、促進產業發展、降低噪音及空氣污染,並塑造國際化的現代都市意象。

採用台鐵高雄臨港線原址的高雄輕軌,早在2001年即展開規劃,當時的市長謝長廷曾赴美國奧勒岡(Oregon)州,訪問高雄在當地的姊妺市,波特蘭(Portland),理由之一就是為了考察當地的輕軌建設;繼任的市長陳菊亦曾參訪,並將波特蘭經驗列為高雄發展的重要參考案例。

擁有「全美最宜居城市」美譽的波特蘭,是北美率先嘗試將密集班次的輕軌與巴士整合在同一路廊的城市。然而,波特蘭的輕軌及其所經之林蔭大道(The Portland Mall),曾一度因維護經費漸減,導致空間品質惡化,一直到2009年該市執行了「波特蘭林蔭大道活化計畫」(Portland Mall Revitalization Plan),才拯救了這條廊道。波特蘭在此所展現的政策思維超越了交通建設的範疇,而更結合了都市設計與地方營造等觀念,頗值得未來的高雄參考。

林蔭大道活化計畫,讓輕軌沿線起死回生

1970年代,波特蘭針對市中心區擬定再生計畫,於1976至1978年間造了一條在技術上領先當時全美各城市的林蔭大道,以因應交通壅塞、投資減少及城市形態定義不明等問題。這條大道獲得了多個設計獎項。1997年,波特蘭在林蔭大道上架設了區域輕軌交通系統,更強化了它的城市運輸大動脈之地位。

隨著時間過去,由於公、私部門挹注於林蔭大道的維護經費漸減,沿線的遊人與商家也慢慢少了,引來許多犯罪問題在此孳生;同時,政府預估2030年前波特蘭及週邊都會區將新增100萬人口。為一併解決上述問題,林蔭大道的沿線再生計畫遂被寄予厚望。

都會區層級的政府Metro、交通單位TriMet,皆與波特蘭市政府合作,向民間的波特蘭商會以及都市設計師招手,一起擬出了林蔭大道願景,將其定位為市民空間,並欲在此將步行、自行車、汽車、輕軌及高運量公車等多種交通方式串聯在一起。

這項波特蘭林蔭大道活化計畫,是該市最大的公共工程,斥資2.2億美元(新台幣66億元),計畫總長1.7英哩(2.74公里),重建或修復了58個街廓及路口,在路口還特別透過鋪面顏色,加強標示了行人空間的延續性,此外也改善了人行道及其上的大眾運輸候車亭及公共藝術,亦劃定了連續而暢通的汽車道與自行車道,並限制了沿線商家的停車及卸貨區。

從空中鳥瞰波特蘭林蔭大道。 圖擷自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從空中鳥瞰波特蘭林蔭大道。 圖擷自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都市設計師掌舵 ,擴大公民參與凝聚共識

交通單位TriMet向來被視為美國運輸界的創新者,在這個看似單純的交通建設計畫上,亦能擺脫本位主義,請了都市設計及景觀建築專業者掌兵符,借重其監督能力、通盤觀念的掌握程度、對細節的注重,以及溝通協調與整合的經驗,領導龐大而跨領域的工程師及專家團隊,以6年時間完成設計及施工。

至於如何吸引社會大眾的注意和支持?計畫主持人和TriMet的社區關係部門合作,組建了一個龐大的公民顧問委員會,在計畫執行的6年間進行各項評估工作,凝聚共識,以提升設計品質。

他們達成的共識是:公車和輕軌交錯共用兩個車道寬的路面空間,並在右側的人行道進行上、下客;汽車和自行車則共用一個車道。

沿線商家則特別擬定了一個目標:要將街道各元素以開放的視覺原則設計,將大眾運輸與街道生活整合在一起。

還有一個共識是:整條廊道,必須要有「連續性」與「多樣性」兩大特質,這可以在鋪面、燈具、候車亭、標示系統、公共藝術、街道家具如倚欄及自行車停車架等,以及新引入的防洪景觀設計中展現。

廊道沿線原有的600棵大樹,有400棵被保留下來,另外加種115棵做為補償,以增強林蔭意象。

各種交通方式和平並存:大眾運輸、私人車輛,以及步行。 圖擷自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各種交通方式和平並存:大眾運輸、私人車輛,以及步行。 圖擷自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從節能防災到維護管理,體現「永續發展」理念

該計畫可說是在各層次都體現了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的原則:對於波特蘭老舊的市中心進行再投資,強化該市的都市形構;此外也改善了大眾運輸,讓更多人願意採用這種比開車更環保的交通方式;並且促進了公、私部門間的夥伴關係,以確保投資能持續發揮效益。

在街燈、候車亭及標示系統上,採用了更節省能源的新科技。

為防暴雨成洪而採用的透水鋪面及開放性植栽帶,可截斷人行道上的水流;草溝則可阻斷路面上的水流。

讓整條大道的活力可以更強化、更擴散,是計畫的重要目標,因此TriMet積極促進市中心區商家的共同參與,並提供設計顧問及低利貸款等資源。因此,波特蘭林蔭大道於2009年完成活化的同時,亦有40處店家立面及2家旅館整修完畢。換句話說,這個2.2億美元的計畫,成功引動了15億美元(新台幣450億元)的週邊民間投資。

為長期發展考量,計畫也在一開始就納入民間商業力量,這也催生了由企業家、市府及TriMet共同組成的非營利企業「波特蘭林蔭大道管理公司」(Portland Mall Management, Inc.),並由波特蘭商會提供每年約200萬美元(新台幣6,000萬元)的預算,永久維護林蔭大道。

林蔭大道輕軌沿線活躍的街道生活。 圖擷自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林蔭大道輕軌沿線活躍的街道生活。 圖擷自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公私部門應通力合作,讓輕軌持續活化城市

在波特蘭林蔭大道活化計畫的執行過程中,我們應該特別注意兩件事:

  1. 主事者盡力促進公民參與,尤其是週邊商家的意見更是獲得重視,因為街道活力的復甦與商業密切相關。
  2. 承上,計畫得到民間企業的支持,也等於有了新的潛在資金來源,遂順勢成立機構以確保後續街道維護工作的遂行。

高雄輕軌舉行了車站徵名與民眾票選活動,可說是促進全民認識並關心輕軌的好做法。未來,我們樂見更持久的公、私部門合作,例如,高雄市政府與高雄捷運公司可學習波特蘭,說服高雄市商業會或其他的民間組織,出資成立專門管理輕軌沿線之街道商業活動及空間的公司,讓這條台灣第一的輕軌能持續為城市帶來活力。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