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怎樣的老師?會教書還是會寫報告? | 黃益中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我們需要怎樣的老師?會教書還是會寫報告?

photo cedit:alkruse24(CC BY 2.0)
photo cedit:alkruse24(CC BY 2.0)

整整三天半的認證研習,兩年的學習與等待,兩次觀察前會談溝通,兩次入班觀課還加錄影錄音,兩次觀察後會談討論,最後湊出滿滿33頁、12978個字的觀察報告,然後一一不通過。這就是教育部強推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如果這不是整人,那什麼才是整人?

聯合報近日做了「願景工程-偏鄉教育」系列報導,指出偏鄉學校行政業務龐大拖垮老師熱情,嚴重影響學生受教權。這些報導引發教育界廣大迴響,許多老師紛紛投書或分享個人經驗,教育部長吳思華也回應將研擬制度鬆綁、行政減量等。我在此要向部長呼籲,行政業務龐雜是所有學校的通案,正是搞慘老師、搞壞教學的元兇。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就是其中最愚蠢的政策。

話說外界對於老師考績年年拿甲等深感眼紅,加上有老師真的是來混日子賺錢:上課只照課本念然後要學生死背、播放與教學無關的電影拖時間、不然就是只對黑板講課像個木頭。以至於外界對於教師上課的品質「憂心忡忡」,為了確保學生的受教權,因此創造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這個新制度,簡單來說就是要正式老師被公開觀課並且錄影錄音,接受同儕教師批評指教,然後改進教學方法與班級經營,最後大家一起進步等等。

我完全贊成老師授課應該公開、應該被外界檢視、也可以被錄影錄音,既然是對學生講課的內容,本來就不需要躲躲藏藏,經由校長、主任或同儕教師的觀課,給予善意的建議,某些程度上的確可以補足自己看不到的盲點,增進我們的教學能力。

這麼簡單易行的政策,教育部一句話交待下來就好,結果上級搞了一個高度複雜的指標檢核表,光是我被打槍的這份,就包含了:教師自評表一份、觀察前會談記錄表兩份、教學觀察表兩份、軼事記錄表兩份、省思札記回饋表一份、觀察後會談記錄表兩份、教學檔案評量表一份、教學檔案評鑑後會談摘要表一份、綜合報告表一份、專業成長計畫表一份。我花了不知多久寫出洋洋灑灑12978個字的「評鑑人員進階培訓認證」報告,卻被上級長官認定不通過,用白話來講就是「我不會觀察老師上課」,因為我沒有完全乖乖照指標來寫。

我曾經得過教育部所頒的「實習輔導教師卓越獎」,也輔導過多位實習老師,很多現在都是高中的正式老師,從這個觀察報告被打槍來看,原來我連「觀課」都不會阿!

這些複雜無比的指標,是一個利益共生體的概念。設計它的教育相關科系教授們,靠這個贏得學術地位四處演講受人景仰;教育部事務官僚們靠熟悉這個業務鞏固位置,即使換了部長也不影響其地位;一群高中國中的退休校長靠這個擔任評鑑委員四處趴趴走又可以找回昔日光榮,最後還有一群認真研究指標的現役老師靠這個擔任研習講師還可以賺鐘點費。

我甘冒大不諱指出這個評鑑制度的愚蠢,就是不希望全國二十萬中小學教師被這些報表給整慘。我們要的是能面對學生、會教書的老師,我們不要只會搞指標寫報告印資料的老師。現行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機制功能不彰,是因為教師評審委員會裡面師師相護、長官打壓等問題,教育部該做的是把這個機制給落實健全,而不是被那群利益共生體給綁著去做「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懇求部長,這個不斷砍樹印報告、浪費公帑辦無意義研習、搞得基層教師怨聲載道卻敢怒不敢言的評鑑制度,把它廢了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