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許新任教育部長的第一要務:斬斷教育評鑑這個龐大「產業」 | 黃益中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期許新任教育部長的第一要務:斬斷教育評鑑這個龐大「產業」

準教育部長潘文忠的資歷,正反映來自教育現場的呼籲:解決教育問題,從國民教育著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準教育部長潘文忠的資歷,正反映來自教育現場的呼籲:解決教育問題,從國民教育著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長潘文忠即將上任,《遠見雜誌》的評論是30年來首位非大學體系出身、也是唯一沒當過大學教授的教育部長。這樣的資歷,正反映來自教育現場的呼籲:解決教育問題,從國民教育著手。

基層國教首要面對就是少子化帶來的衝擊,根據教育部統計處預測分析,五年內,公立國中教師將超額一萬餘人,國小也將超額五千人以上。許多教師團體主張提高生師比,讓班級學生人數下降,走向精緻化國教。不過多數縣市政府迫於經費困窘,並不打算馬上調降。

事實上,現在國中小班級人數其實已經不多了,就我所知,國中頂多三十人、國小有些甚至只有二十人。重點不在提高生師比,是教育現場存在太多荒謬的評鑑。

一位退休國小老師在媒體投書表示:

他二十幾年前剛擔任教師時,雖然班上有48名學生,但是擔任導師的自己總有充分的時間來準備教學。退休前一年、班上只有22位學生,卻感覺比以前更忙,因為都在製作成果、整理學生學習單、學習照片、活動照片……一切只為了那許許多多上級單位的考評。

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基層教師都不斷呼籲評鑑減量,雖然教育部長吳思華答應要減量三成,但那根本無濟於事。目前教育評鑑可分兩大類:一類是針對學校行政的繁瑣評鑑,還綁了各類優質化計畫經費的申請;另一類則是針對老師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未來要把老師分級,還可以讓優秀老師「輔導」不優秀老師。

學校不該有考核嗎?基本的訪視當然要。上級長官可以多到基層走走看看,但目的絕不是製造學校師生的困擾,而是實地了解教育現場需要,提供必要的後勤支援,如此即可。

不適任老師不該處理嗎?當然要、而且要馬上處理。我曾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災難——劣幣逐良幣〉一文指出,問題是出在各校的「教師評審委員會」,法令規定教評會委員教師不得少於總額二分之一,而且「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有具體事實」之解聘、停聘或不續聘至少需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審議通過。由於「師師相護」的鄉愿心態,造成機制的失能。但不需要引進錯誤的教師評鑑,讓會寫報告的劣幣教師逐出認真教學的良幣教師。

一個根本的問題在:為什麼教育部長官始終聽不進基層的聲音?

因為教育評鑑已經是一個「產業」了。這些教育部的長官很可能現在或未來會成為這個產業鏈的一份子。

台中市議員在質詢時指出,「104年台中市中小學校務評鑑發展亮點學校計畫」是一個專業委託服務的勞務採購契約,預算金額760萬,其中239萬人事費,另外505萬是出席、鐘點、住宿等費用,這兩項佔了總金額近98%。教育局花了大筆公帑,把校務評鑑委託給得標的大專院校,由那些教授來評鑑中小學,卻為了評鑑而評鑑,攤開計畫內容不是開會費用、交通費就是人事作業費用。

98%的教育經費就是被這些人給分食掉了。

還好台中市長林佳龍認同沒有必要校務評鑑,並表示市府將朝取消校務評鑑的目標邁進。

這些教授除了撈出席費,你曉得他們的嘴臉嗎?

我就聽過台北市教育局某次的教育評鑑,一位教授在看校務資料時,坐在那邊看報紙、滑手機,然後基層行政人員眼巴巴、畢恭畢敬在一旁等候教授差遣。當大爺看報紙也就算了,真的在評鑑時又臭臉批評一位認真的基層教師。這位老師為了辦好學校的特殊教育,希望特教學生都可以擁有一對一的教師輔導,由於上級經費不足,老師因此向家長會募款補足差額。這樣一位戮力負責的教師,卻被剛看完報紙的大教授批評是能力不足、向家長伸手要錢。

期許新任教育部長上任的第一要務,能關注行政與教師評鑑過多且徒具形式問題,斬斷這個讓基層敢怒不敢言的龐大「評鑑產業」,老師可以將重心放在教學,亦節省不必要的公帑浪費。

可以預見的,既得利益者一定也會反撲,強調他們「產業」的重要性。但我始終相信,正義不該如此被吞噬!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