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如何成功?讓「人生勝利組」也有同理心
想像一個畫面:你在百貨公司美食街吹著舒服冷氣用餐,看著歐里桑滿頭大汗忙著收拾一盤又一盤的廚餘餐具,你是怎麼想的?你使用百貨公司美美的洗手間,看著戴口罩歐巴桑忙著拖地刷馬桶時,你又是怎麼想的?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日前舉辦「勞動教育-校園扎根計畫」高中種子教師培訓營,邀請各校公民科老師參與,期待透過高中職課堂教學與互動,將勞動教育種子深植在學生心中。
勞動局邀請我參與編寫教案時,我二話不說就答應,而且「迫不及待」寫了三份,並依公民與社會科「人與人權」、「民法與生活」教學主題,融入勞工、勞動意識、勞動權等觀念,同時在「多元文化」教學主題內,感受外籍移工在異地工作生活的困境,使學生能尊重不同族群、文化。
接公家單位的案子想必稿費很多?不然幹嘛迫不及待?我只能說,這稿費連我現在寫專欄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人生有許多事情是金錢買不到的,特別在我十幾年的教書生涯中,有個夢想一直很難實現,就是教育現場距離普羅大眾的勞動權益太過遙遠。
因為老師們很多都是「人生勝利組」。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在舉辦「偏鄉教育專法」公聽會時,一位出身偏鄉的教育學者就提到,偏鄉教育的問題,「師資才是王道」,但目前教師甄選「嚴重偏食」,沒有辦法篩出有熱情、情緒管理好以及有同理心的老師。他也發現,「人生勝利組」的老師,對偏鄉學生缺乏同理心,無法同理學生遭遇到的學習挫折。
誠哉斯言!現行教師甄選制度何其嚴格,以高中公民科來說,一個正式教師缺至少八、九十人來考。如果是國、英、數這種主科的,一個缺一百五、六十人考也很正常。我寫這些不是要炫耀考上老師有多了不起,我要強調的是,能在這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老師,絕對是很會念書、很會考試的一群,如果你看他們的學歷,基本上也都是前段學校畢業。
再來,這些老師很多是跟老師結婚,或者他自己親朋好友裡面很多也是老師律師醫師或什麼師的。這樣不好嗎?我幹嘛要特別講這?
《過勞之島:台灣職場過勞實錄與對策》作者黃怡翎曾提到一個例子:
月薪兩萬四千元的保全員阿忠,原本一天工作十二小時,全年無休,也無加班費。在一位同事離職後,公司希望阿忠暫時頂替,能領兩份薪水。雖然晚上可休息,每兩小時巡邏一次,但阿忠無休工作超過四十三天,每天二十四小時。
他的一句話讓作者很難忘記:「難道我們想要多賺錢,就只能用性命去換?」
公立學校老師起薪四萬元,工作十幾年薪水則升到六萬元,雖然薪水也不算很多,起碼有正常工時與正常週休。不過,當我們身邊都是同性質「人生勝利組」時,我們實在很難想像保全員阿忠這種二十四小時過勞的處境,又怎能用同理心去教育我們的學生呢?
勞動教育要成功,老師絕對是關鍵。「人生勝利組」不是原罪,但如何關心整個社會的勞動處境,就需要老師多花一點心思去體會了。
我每天一早趕上班前都會去便利商店買早餐,每次都要排很久的隊等結帳,是因為店員動作太慢或分心在打混嗎?是因為他忙著煮city咖啡、忙著影印文件、忙著幫顧客操作i-bon、可能還要忙著填宅急便包裹。我眼前的這位年輕人,為了一個小時僅一百二十或三十元的時薪,忙得焦頭爛額。我都會問自己:如果是我,我撐得下去嗎?對我而言,工讀生雖然薪水很低,但他們所展現出來的敬業態度,是年輕人的榜樣!當然,我更希望政府可以看見他們的付出,在政策上給他們更多的幫助。
這就是我要拜託老師的,勞動權益的教材不在課本、也不在教案,而是在你我生活周遭,隨處可見。把勞動教育的種子帶給學生,讓勞動意識與思辨能力深植學生心中,國家的「尊嚴勞動」才有可能實現!